時尚工作者

“沒有高調 Logo、不打廣告,The Row 如何以極簡設計與沉靜哲學,成為全球時尚圈最難複製的靜奢品牌?”


Raven

2025-8-4

The Row 用極簡美學打動品味階層!Mary-Kate & Ashley Olsen 從完美 T 恤到市值百億,成就「靜謐奢華」的風格標桿

在浮華喧囂的時尚界,低調而精緻的奢華正悄悄地站上浪頭,The Row 這個由雙胞胎姐妹 Mary-Kate & Ashley Olsen 創立的品牌,被譽為「安靜奢華」(Quiet Luxury)的時代風格代表。這個品牌沒有高調的 Logo,也鮮少投入傳統廣告宣傳,卻憑藉極致的品質與優雅的設計在競爭激烈的奢侈品市場闖出一條獨特道路。在此,我們將細數 The Row 的崛起歷程、風格美學、行銷策略與品牌哲學,並分析其在「靜奢」熱潮下未來將面臨的產業挑戰與發展,讓你能快速從理性與感性兩方面理解,為何 The Row 能成為當代靜謐奢華的成功範本。

⭡The Row 創辦人 Mary-Kate & Ashley Olsen

The Row 2020秋冬大秀:質感都會女子的完美意象|Wazaiii 看秀零時差|

The Row 2020秋冬大秀:質感都會女子的完美意象|Wazaiii看秀零時差| The Row是「歐森姐妹」Mary-Kate 和 Ashley Olsen (Olsen Twins) 於2006年創立的成衣品牌,品牌最大特色是由剪裁考究的單品構成,融合不會過時的別緻設計與高質感面料,因此 The Row

The Row 2019 秋冬大秀:探究極簡線條的更多可能性|Wazaiii看秀零時差|

The Row 2019 秋冬大秀:探究極簡線條的更多可能性|Wazaiii看秀零時差| 不可否認的,時尚亦是表達話語權的一種媒介,尤其在掙脫過往依附在父權底下的審美想像後,不過度強調比例曲線、色彩花樣,反而以寧靜致遠取勝的Normcore,成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風格之一。當Phoebe Philo愛戴者們仍為CE

崛起歷程:從完美T恤出發的低調傳奇

2006年,當時20歲的歐森姐妹,這對從《歡樂滿屋》(Full House)童星時代走來的姐妹花,並未利用自身名氣做招牌,反而選擇隱去明星光環,以一個匿名名字「The Row」為品牌命名,向倫敦薩維爾街(Savile Row)的傳統高級訂製精神致敬;正如艾希莉·歐森所言:「我們不想站在品牌前面,甚至不希望大家知道那是我們的品牌,因為一切都該專注於產品本身。」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低調大氣,成為了 The Row 的代名詞

最初推出的系列僅有六款基本單品,其中包含她們斟酌了一年半才完成的絲質T恤,背後的細緻縫線可防止衣料皺摺變形,面對當年對「名人同名品牌」的偏見與質疑,姐妹倆親自坐鎮展示廳,向買手詳述面料產地與工藝細節,憑藉產品本身的說服力,The Row 第一次上架便獲得顧客青睞,讓原本存疑的高端買手們紛紛回頭下單,證明儘管沒有正式設計科班背景,歐森姐妹以嚴苛的完美主義和親力親為的態度,逐步贏得業界的尊重與認可。2012年,她們更擊敗眾多業界前輩,勇奪 CFDA 年度女裝設計師殊榮,正式宣告 The Row 躋身美國奢侈時尚的最高殿堂。

⭡藏在剪裁裡的精緻,才是真正的設計語言

隨後十餘年裡,The Row 的穩健成長是少數能與歐洲老牌分庭抗禮的美國獨立奢侈品牌,在紐約和洛杉磯開設旗艦店後,又將版圖擴張至倫敦與東漢普頓的 Amagansett。有趣的是,直到2019年,The Row 全球僅有兩三家門店,但卻已成為各大百貨的關鍵業績來源,像是Barneys百貨在宣告破產時,對 The Row 的欠款高達370萬美元(約新台幣億元),超過任何其他單一品牌。據市場消息估算,2019年前後 The Row 年營收已達1億至2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至60億元),而到了2024年,隨著 Chanel 擁有者 Wertheimer 家族及歐萊雅集團繼承人貝當古家族注資入股,交易對品牌估值高達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這意味著,從一件T恤起家的 The Row 已蛻變為市值數十億美元的時尚帝國。令人稱道的是,即使獲得雄厚資本加持,歐森姐妹依然保有對公司的絕對掌控權與多數股權,以確保品牌理念不被資本稀釋。在長達近20年的堅持中,The Row 的崛起之路恰如其服裝風格,穩健、低調而韌性十足。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The Row 強調輪廓、剪裁與細節,避免過度裝飾

風格美學:極簡主義中的極致奢華

The Row 的設計美學,以極簡而不簡單著稱。它崇尚的是剪裁精良、質料上乘、沒有浮誇裝飾的服裝與配件,以沉靜姿態展現奢華價值,正如品牌名向薩維爾街傳統致敬般,The Row 的每一件作品都流露出對裁縫工藝和版型細節的執著:從柔軟合身的羊絨毛衣、線條純粹的長大衣,到僅有內行人才認得出的無 Logo 手袋,每一處細節都講究到極致;Bergdorf Goodman 百貨總裁 Darcy Penick 曾讚歎道:「魔力藏在細節裡——品質低調而卓越,但總有某個巧思抓住你的心。」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The Row 不靠醒目的 Logo,而是以材質與版型建立辨識度

這種靜謐的設計語言帶來的效果是驚人的:The Row 的服裝沒有讓人一眼驚呼的標誌性圖案,卻在上身之後展現出難以言喻的優雅氣場,它的剪裁講究「貼近身體的溫柔流動」,強調服裝與人體的和諧,而非讓衣服反客為主。穿上 The Row,人們感受到的是被襯托出的個人特質,而非服裝本身的炫目,這正是 The Row 美學的高明之處,低調中見品味,克制中顯露力量。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沉穩」、「簡潔」、「內斂」,低調中見品味

值得一提的是,The Row 的配件亦成為圈內熱議的經典單品。圖中歐森姐妹親身詮釋品牌低調奢華風範:不張揚的黑色服飾與極簡包款,卻散發出一種難以複製的慵懶與優雅。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 Margaux 手提包。這款包外形樸素大方,沒有明顯 Logo,甚至連拉鍊與五金細節都隱而不見,卻以頂級皮革和隱密縫線彰顯工藝,一只大號 Margaux 價格高達數千美元,但在官網上經常掛出「已售罄」的字樣。Kendall Jenner、Jennifer Lawrence、Elsa Hosk 等一眾時尚名人皆是 Margaux 的擁護者,街拍中屢屢可見其身影,時尚圈甚至戲稱,The Row 的包款是「貴婦們的 Uniqlo」——用最簡約實用的設計,滿足金字塔頂端客群對日常舒適與品質的極致追求。

⭡Margaux 手提包呈現了 The Row 低調奢華的經典形象

在顏色運用上,The Row 偏愛經典的中性大地色系和黑白調,營造永不過時的摩登感。這與所謂 Old Money 階層的穿搭暗碼不謀而合:低彩度的配色、考究的材質、剪裁合體卻不緊繃,處處流露涵養與自信,正因如此,The Row 被視為當今「隱形富豪」(stealth wealth)審美的代表品牌,因此可以說,The Row 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美學,引領了近年來席捲全球的靜奢風潮。

2025春夏米蘭時裝週精華—PRADA 挑戰常規,BOTTEGA VENETA、GUCCI 為日常昇華,FEENDI、FERRAGAMO 回溯歷史|Wazaiii 看秀零時差|

2025春夏米蘭時裝週精華—PRADA 挑戰常規,BOTTEGA VENETA、GUCCI 為日常昇華,FEENDI、FERRAGAMO 回溯歷史|Wazaiii 看秀零時差| 在低迷經濟環境下,回看經典、專注於實際穿搭需求成了本季米蘭時裝週各大品牌的共通點。如何運用傳統奢華工藝發揮創意巧思,也是各家看點。米蘭時

2025春夏巴黎時裝週8大亮點—LV、MIU MIU 玩混搭,VALENTINO、LOEWE 感官饗宴,DIOR、HERMÈS 詮釋新女力,|Wazaiii 看秀零時差|

2025春夏巴黎時裝週8大亮點—LV、MIU MIU 玩混搭,VALENTINO、LOEWE 感官饗宴,DIOR、HERMÈS 詮釋新女力,|Wazaiii 看秀零時差| 何謂經典、何謂創新?在充滿變化的時尚圈該靜觀其變,還是大膽跨步?在本季巴黎時裝週,許多設計師試圖在天平兩端取得平衡;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強

行銷策略:無聲勝有聲的行銷藝術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用在 The Row 的行銷上最為貼切。不靠大聲張揚,反而以「靜默行銷」創造話題,是 The Row 最成功的策略之一。歐森姐妹深諳奢侈品的核心受眾並非透過社交媒體的大眾傳播獲取品牌訊息,他們從一開始就選擇遠離 Instagram 時代的喧鬧,以神祕低調的姿態吸引「真正有品味」的客戶。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The Row 創立以來的第一則平面廣告令人嘆為觀止——那是一幅空白的純白雙頁,只有角落潦草寫著品牌名,沒有華麗模特或產品照,這種「留白」的廣告反而在時尚圈引起轟動:它彷彿在宣告,一個真正的精品品牌無需喧嘩,自有懂行之人會留意到它的存在。多年來,歐森姐妹愈發惜字如金,極少接受採訪,這種疏離反而增添了品牌的神秘魅力。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品牌選擇慢速發展,保留了些許神秘感

社群媒體時代,當幾乎所有奢侈品牌都在爭奪曝光之時,The Row 卻逆勢而行,連官方 Instagram 帳號都是一片空白或僅發布極少的畫報級圖像,更驚人的是,2024年 The Row 在巴黎時裝週發布冬季系列時,還請來賓們上繳手機、禁止拍攝!這在講究即時傳播的今日更可謂反其道而行,然而也正因此坊間對這場「神祕秀」的好奇被推向了高峰,《紐約時報》時尚評論家 Vanessa Friedman 公開展示了品牌邀請函上的措辭:「懇請您在體驗期間不要捕捉或分享任何內容。」許多受邀者雖一時錯愕,卻也明白這正是 The Row 式的奢華體驗:真正有幸親臨其境的人,不需透過曬圖博取認可,知道自己在場便已足夠,事後證明,這項「禁社群」策略,非但未減損媒體對 The Row 的熱情,反而因反差效果為品牌贏得版面——大家紛紛議論,在這個一切都曬上網的年代,究竟是什麼樣的自信才能拒絕曝光?答案無他:唯有真正立足產品力與美學高度的品牌,才能以「無聲」勝「有聲」,叫人心悅誠服地信任其價值。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The Row 幾乎不在社群媒體上主動曝光,也鮮少與名人合作

品牌哲學:品質與品味讓產品自行發聲

縱觀 The Row 的成功,有一條始終如一的品牌哲學貫穿其中:讓產品本身為品牌代言,以品質和品味說話。在歐森姐妹看來,時尚不該是浮於表面的招搖,而是一種發自內在的美學修養。他們從不追逐轉瞬即逝的潮流,而專注於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如同瑪麗-凱特·歐森在一次專訪中所強調的:「我們堅信,品牌應該靠產品本身說話。」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The Row 不刻意壓低成本,每一條成衣生產線都有長期合作的職人

除了品質至上,品味傳承也是 The Row 品牌哲學的重要面向。走進 The Row 的精品店,猶如置身藝術畫廊——店內陳設的中世紀傢俱、現當代雕塑與繪畫,無不經過精心挑選品牌的數位內容也是如此:社群媒體帳號上很少推廣產品,更多的是分享20世紀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的畫作,超現實主義攝影先驅 Man Ray 的作品,或是已故藝術家 Christo 的環境藝術等。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Man Ray 的作品

未來挑戰與發展:靜奢時代的馭勢之道

隨著 The Row 成為靜謐奢華風潮的旗手,擺在其面前的課題是:如何在保持初心的同時,應對日新月異的市場挑戰,繼續引領未來。在全球奢侈時尚版圖中,增長與克制間的平衡是一大挑戰。2023年開始,「Quiet Luxury」(靜奢)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不僅源於影集《繼承之戰》帶動的討論,更反映了疫情後高端消費者審美的轉向。然而,時尚潮流本就瞬息萬變,當靜奢美學從小眾品味變成網紅趨勢後,難免出現審美疲勞與所謂「過度同質化」的隱憂,有評論問道:靜奢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The Row 能否在潮流退去後依然恆久?

⭡靜奢能紅多久?至少到目前為止都還穩坐潮流尖端

事實上,早在靜奢成為流行語之前,The Row 已默默深耕近20載,其客群忠誠度與品牌價值並非靠一時話題累積。因此,或許真正的挑戰不在於風格過時,而在於如何在熱潮中保持定力。如同極簡主義宗師吉爾·桑達(Jil Sander)所感嘆:「過往剪裁精良服飾所散發的沉默是金,在如今已遠不足夠。」但是 The Row 用將近20年的實踐證明:「服裝的沉默依舊是金,安靜是當代真正的奢侈品。這句話既是對靜奢風格的有力辯護,也是對 The Row 未來發展的一種啟示——只要堅守質與靜的核心,沉澱自有其價值。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The Row 二十年磨一劍,沉澱自有其價值

另一方面,市場擴張與品牌稀缺性的矛盾也日益凸顯。隨著新資金進入,The Row 計畫開拓更多國際市場:品牌即將在巴黎開設法國首家精品店,而亞洲市場亦被視為尚待開發的處女地;如何在滿足全球客戶需求的同時,維持過往「物以稀為貴」的神秘感,是門學問。如果門店與銷售據點激增,產品大量曝光,The Row 一直以來精心營造的低調光環可能被稀釋。對此,歐森姐妹顯然胸有成竹:她們曾拒絕快速擴張,只在精挑細選的地點開店,並透過「選擇性批發」方式把關銷售管道,在全世界僅數十家高端買手店上。

 
 
 
 
 
 
 
 
 
 
 
 
 
 
 

The Row(@therow)分享的貼文

⭡The Row 拒絕快速擴張,圖為巴黎門市

在眾聲喧囂的奢侈品市場,The Row 猶如一曲悠遠的低音提琴獨奏,為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寧靜與感動。從創立之初的默默無聞,到今日備受推崇的「靜謐奢華」典範,The Row 的成功離不開其始終如一的信念。但正因 The Row 對「安靜即奢華」的詮釋如此動人心弦,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座風格聖殿將繼續矗立,穿越潮流更迭的洪流,穩健地朝下一個輝煌十年邁進。

 

 

 

◎Photo Via:達志影像,The Row,Instagram(@therow,@thegestreon)
◎Video Via:YouTube(@NeelamAhooja,@JamesLeung)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