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很多好友,無論是自己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或者是家人的情況不是很好,心裡真的是無限擔心和煩憂。老實說走到了一個年紀,行動力跟活動力真的大不如前。雖然好漢不提當年勇,但以前30幾歲的時候每天晚上可以跑好幾攤還不會累,隔天依然可以打起精神上班,但過了35歲之後,我真的只能好好吃個飯就回家。現在快40歲,我和好友吃飯幾乎都是約六點半七點,因為九點半就一定要回家躺平。以前去錢櫃唱歌都可以熬夜歡唱不眠不休,到天空露出曙光才會心甘情願踏出錢櫃的大門,但是現在真的就只能報名下午時段,而且三個小時已經是極限。
如何面對隱隱約約的恐懼 農曆新年還沒過,新冠肺炎的疫情就像骨牌一樣從對岸一路席捲。記得假期結束返回台北前,媽媽拿了一盒口罩給我,我還推著不要,因為行李已經塞滿了來自家人、離鄉人返鄉後一定會有的「愛心物資」。 但現在我不知道有多麽感謝那盒媽媽隨手多買的口罩。 疫情正式爆發後,大家一片恐慌開始瘋搶
為什麼大家都在戒蛋奶?健身風潮下不只外表,內在也要升級的流行新生活時尚 近年來隨著運動的風潮漸起,不僅出現許多健身網紅,皮膚科醫師 KOL 化,甚至 Netflix 上的各種飲食生活紀綠片,也一推出就廣為熱議。這股風氣促使大眾對飲食的影響有更多的認識,也更在乎、照顧身體對於各種食物的反應。人們進而從單純的表象、外
除了體力是一個問題,健康也是,以前爸爸媽媽長輩們說的什麼骨頭酸啊、眼睛很模糊啊、很容易累啊...現在都慢慢的出現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年輕的時候可以不怕死,可是現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真的會想要為了自己所珍惜、所愛的人活得健康,也活得久一點。所以當我聽到朋友身體不舒服或是他家人有什麼狀況,我都會非常非常感同身受。如果自己遇到了那樣子的情形,不知道可以怎麼反應。自己是不是承受得起?應該要用怎麼樣的心情跟態度去面對?怎麼樣給家人最溫暖最直接的支持?
我們走到現在這樣子的年紀,長輩們很多都已經年紀蠻大了,我們開始要學會面對很多生老病死的議題,這都是以前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因為是最親最愛的家人們,不管再怎麼樣做好心理建設跟準備,當真正來臨必須面對的時候,都還是會心碎至極!尤其是生病治療的過程很辛苦又很漫長,但我們又只能陪在身邊,沒有辦法幫他/她承擔,真的會不知道該怎麼樣讓心裡好過一點。我的家人現在也有這樣的狀況,而我們又不在同一個城市,只好天天打電話關心問候,至少讓他們感受到我的心意!
聽 Joni Mitchell、Gil-Scott Heron、張雨生的憂鬱旋律,練習獨處的技術 一、存在 ↑Joni Mitchell〈A Case Of You〉 You taste so bitter and so sweet 你是如此地苦澀而又甜蜜 I could drin
|Wazaiii 專訪|90 後也有獨特好嗓音:9m88 難以被定義的古今混血靈魂 專訪的那天,下著雨的台北空氣微濕,我們跟 9m88 約在富錦街知名的音樂咖啡廳,她一到現場就先熟門熟路的跟老闆打了招呼,然後像個小精靈一樣蹦到我們的桌前,圓圓的眼睛轉啊轉的,清瘦的她配上復古爆炸頭,真的是很具有個人魅力的一個小女生
我想大家都要學會怎麼樣照顧好自己,怎麼樣關心身邊的人。在能夠陪伴跟相處的日子,你都要好好把握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為時間過去了就回不來了。當然,這些話也是在對自己說,畢竟職業婦女又要上班又要帶小孩,有時真的會心力交瘁。但是在生活忙碌之餘,真的要靜下心來,多給一些時間給家人,要慢慢學會找到一個平衡,而不是只是漫無目的打轉瞎忙。畢竟每個人的一天都24小時,要怎麼好好利用這些時間都是一門學問。
尤其這一波疫情之後,相信很多人對於生活和生命,都有了不同的看法。以前沒有想過會發生的事,現在也都不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我們能做的有限範圍當中,一定要盡量無愧於心和不後悔,才不會之後再來懊惱。和大家共勉之吧。
◎Photo Via:Upsplash,Twitter(@reply_t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