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宣傳物已不再是現今普羅大眾經常性使用的傳播媒體,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別說提筆寫信了,連 e-mail 都已經減少又減少,各種年齡層的人們,都不可避免的擁有一兩個電子社交媒體帳號,連我七十多歲的爸爸與他六、七十歲的弟妹們 ( 也就是我的姑姑、姑爹、叔叔、嬸嬸 ) 也都很熱衷於在 Facebook 分享生活、建立 Line 群組每天互傳喜歡的文章或報導,或以貼圖問安 ( 也就是俗稱的長輩圖 ),那個群組裡的成員,嗯,總年齡應該有六、七百歲了,相當驚人,但也不得不佩服長輩們緊追時代並駕齊驅的精神,並沒有因為年紀而與我們的溝通方式產生太大的差距。
3招遠離社群各種炫活讓你產生的負能量!不要讓「比較」淪為「嫉妒」而無限上綱 2021年社群最熱門的關鍵字,我想「Sliving」必須算是一個吧!這個由頂流名媛 Paris Hilton,在去年為自己生日派對命名而憑空生出來的標題,沒想到竟在社群上紅到炸開來,連同把她的形象洗得白帥帥的,瞬間成為人生勝利組的新代名詞
別人的社群上都比較精彩?3招破解「社群焦慮」:按下追蹤、Po 出美照、不要認真,輕鬆戰勝相對剝奪感 「名建築偵探,以為自己加個『名』就很有品味嗎?」。某天,我的IG私訊突然滑進來一則留言,擾亂了原本應該有的溫和寧靜。當下的反應是一笑置之,但後來想了想,連我這米粒般影響力的帳號都有人要來「指教」,那些百萬網紅豈不就
但是不孝晚輩我,其實都把自己的帳號隱藏起來,因為本身神經太敏感,又有所謂的「紅點恐懼症」—也就是只要有未讀訊息就會看不順眼、一定要把新訊息的紅點點弄掉才舒坦的毛病。而因為剛開始加入家族群組時曾被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及貼圖驚嚇過,立刻退群並且隱藏帳號,這樣一躲也躲了十幾年。
所以,雖然網路無國界,也在虛擬世界裡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我本身還是希望能與自家長輩們共同擁有由空間所帶來的美感,而這件事前兩年比較容易,因為當時非常清楚明確的,年輕一點的族群會使用 Instagram,年紀稍長的族群還是習慣使用 Facebook,再青少年一點或社交生活活躍的族群則沉迷於 TikTok。
所以,這十年來主要職業可以算是自媒體的我,還蠻容易處理距離美問題的:不希望長輩看到的內容,就發表在 Instagram ,而 Facebook 就選擇性的分享;後來「Active Stories 動態故事」出現,由於每則動態上限15秒,又有自動撥放下一則的功能,讓分享的內容和方式更多元化了;接著近兩年 Instagram 官方狂推的新功能 Reels,又讓動態的分享更方便,也更即時的可以讓內容分享者與追蹤者可以有更多互動感。
因為興趣也因為職業,我可以算是 Instagram 重度使用者,相信以目前的趨勢來看,Instagram 還是全世界各地人們最普遍使用的社交媒體,我們利用它分享自己的生活與觀點,同時也追蹤親朋好友及名人們,得以參與他們的生活與了解他們的想法,我們也使用留言與私訊功能,與親朋好友甚至工作夥伴聯絡,或在喜歡的貼文下發表我們的感想,或藉著大數據的推送,我們隨時會發現更多以前沒接觸過的、有趣的範疇。我們透過品牌官方帳號進行購物,我們也可以因為網路的連結而認識更多人。這一切,都是你坐在沙發上、躺在床上、走在路上、在餐廳等待約會對象出現時,用手指點一下那個神祕的漸層夕陽色的小方塊,就可以在一瞬間發生的事情,多方便。
社群上的「完美」不一定存在,恩愛的情侶、瘋狂購物的戰利品、毫無瑕疵的完美身材...真正的快樂毋須炫耀 「千萬不要相信你在社群網路上看到的,尤其是那些讓你既羨慕又嫉妒的事物。」Anita 是我幾年前居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時的好友,她從事行銷企劃多年,長期與知名 YouTuber 和 Instagram 網紅合作,自然
IG、FB 別人 PO 美照,你看了卻很煩躁?療癒系 Youtuber Blaire、諮商心理師蘇予昕 「暖昕相談室 Wazaiii 限定版」社群焦慮開講!|Wazaiii 專訪|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暖昕相談室!」 影片點開,沙發上Youtuber Blaire 和諮商師蘇予昕,聊著安全感、感情失衡、怎
但,你使用 Instagram 的初衷是甚麼 ? 只是你的社交管道 ? 你只希望與你選擇過的對象分享彼此的生活 ? 還是你跟我一樣,越來越不可收拾的將 Instagram 當作重要的工作平台 ?
就拿我來說吧,我是2012年開始使用 Instagram 的,當時我在上海工作,Facebook 有防火牆無法使用的問題,所以我使用 Instagram 試圖與世界接軌 ( 是的當時 Instagram 還沒有在彼岸被列管 ),所以一開始我的照片很隨性,文字隨心撰寫,因為它就是我興致來了就抒發情感的管道,像是可以公開的日記,但後來因為越來越多使用者,我也因為各種理由越來越多追蹤者,我的公開日記(雖然還是偏隨性),已開始需要花心思「經營」了。
因為長期追蹤者會期待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我也希望能夠分享更有趣的內容,所以我開始重視照片呈現的質感,有時候會規劃一些特別的內容,當然還是有自我觀點闡述,不過要聊的不能再只是獻寶我的貓、我買了什麼新玩意兒,還要時不時發表主題性貼文。
我過去是資深時尚買手,我的興趣也是跟時尚有關的事情,所以我會將我的時尚觀點及經驗,常常分享給大家。我追蹤的其他帳號,例如去世界各地旅遊看到的美景、或品嘗各種美食、或者很有個人特質的藝術家,我每天看著也有了一定的概念,因為自己沒有辦法去周遊列國、餐餐美食 ( 還要維持一定的體態以免穿不了美麗的衣服 ),也沒有信手拈來就畫出一幅畫的能力,所以我從閱讀他人的貼文中得到代償性的滿足,我相信我的帳號追蹤者們也是一樣的心情。
所以我不斷的更新內容,如果去了喜歡的新品發表會,甚至請專業攝影師幫我拍照以與追蹤者分享。目前定居座標美東,時不時的,我也會將這邊生活的內容以照片或影片的形式上傳,有些目前也住在美東的追蹤者就會跟我討論或交換心得,不少曾經住過美東的追蹤者也會因為熟悉的感覺而與我互動,當然也有許多的追蹤者告訴我,他們只有來旅遊過或者還沒有機會來玩,從我的各種分享得到了代理滿足感。
不管你是哪一個程度的 Instagram 使用者,我想,從小小手機螢幕上這個不斷滑動手指的動作達成社交目的是肯定的(我覺得所謂的潛水者也有得到潛水型世界連動啊 ),但,物極必反,因為過度依賴社交媒體而疏於真正面對面有溫度的往來,也變成現在大家常常探討的事情。我是覺得,人類社會因需求而不斷演化,會有科技冷漠的確是有點可惜的事,但既然這玩意兒是我們發明出來的,是否我們依然可以駕馭它,而非反倒被其改變生活方式 ? 人都在面前了,就放下手機多與真實世界的你的家人朋友交流,適當使用社交媒體獲取各種訊息,「平衡」才是健康的人生。
對了,前面沒講完,我爸現在居然也有 Instagram 帳號了,而且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他學會看動態 ! 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我很佩服他,但我後來很少寫殺夫的一百個理由了,你們有發現嗎 ? 就是因為他啦。厚!
◎Photo Via: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