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後如何越過越好?我覺得關鍵是你願意捨棄多少人事物。
人的欲望無限,當你不斷將內心的欲望向外擴張,也可能同時感覺越空虛。這是我開始實行斷捨離後的覺悟;消費購物能滿足當下的渴望,身旁都是喜愛的物品的確令人身心愉悅,但多數人收入都有限的情況下,確實無法滿足所有「想要」,內心與他人比較之後,那股失落和絕望反而容易迷失了自我。
↑三十歲後如何越過越好呢?
理財教主郭莉芳的生活之道! 從新鮮人到生4寶、從月光到存款千萬,職場家庭一把抓的認真媽媽|Wazaiii 專訪| 張開眼、上班、吃飯、下班、回家,再次循環、無限循環,現代上班族們笑稱自己是「社畜」,如同公司養的牲畜,不斷循環再利用。會淪為「畜道」,基本設定就是必須出來賺錢,不能累了就自動放假,所以內心總是厭世,業
從6個小地方開始培養女力:從學習第二專長、專屬儲蓄戶頭到每週運動三天,在紐約甦醒的女性意識! 這兩天轉到一齣歐劇,沒想到竟一看不可收拾,光速追完,忍不住敲碗第二季。這部名為《律師女王》的影集,改編自十九世紀義大利史上首位女律師的真實故事。劇情描述剛從法律系畢業的 Lidia Poët 所調查一連串命案,打破男性專
我有一個好友出社會後就成了百貨公司的櫃姐,每逢有員購或是其他精品的特賣會,她總會買幾個精品包,畢竟折扣如此美妙,一般人都很難抵擋誘惑。某次一同出國旅遊,她說:「背來背去還是這種便宜的帆布袋最好背!」,我回答:「你現在還會那麼著迷於名牌包嗎?」,她說:「不會,因為之後要賣也無法賣到好價格。」
↑精品的吸引力,某部分或許是來自一時的衝動與虛榮。
後來她在三十歲後轉職過程遇到阻礙,一方面考量真的要繼續當櫃姐嗎?還是找一個辦公室工作穩穩待下去?畢竟身處不斷有消費刺激的百貨業,實在難以抑制消費衝動,加上長期站著工作,體力也難以負荷;由於她不懂投資理財,辛苦工作的錢都只換成了日後會貶值的商品,造成轉職過渡期沒有足夠的金錢底氣,也就難以慢慢找尋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
↑沒有理財觀念,被困在消費與工作的循環裡,也失去選擇的自由。
人生減法並不是要刪減一切娛樂和生活預算,而是感受少一點東西、降低一點消費、減去非必要事項帶來的輕鬆感。一開始我將人、事、物都「刪減」到最少,當時的我確實有點走火入魔。我不跟朋友聚餐,因為我開始懷疑每次聚餐的意義,難道就只能是吃吃喝喝和抱怨公司同事、制度嗎?這樣不但對我的人生沒太大幫助而且聚餐還花了不少錢。
↑真正的減法不是盲目刪光一切,而是留下值得的、減去無謂的。
專訪30節約男子—從負債小資族到「理財明燈」自媒體,不討好世界,真誠做自己拼出理想人生|Wazaiii 專訪| 我們身處一個「比較」的社會。到了一定歲數,總會不自覺地比誰的工作比較好、誰賺的錢比較多、誰有車有房或是另一半......我們不只跟別人比、對別人下人生指導棋;也跟自己比,常常指責自己「為什麼還不夠?」。
社畜快樂的秘密?3招活出質感人生:斷捨離、讀好書、培養美感,成為人群裡最耀眼的高級社畜! 在這個什麼都容易取得的時代,學會斷捨離真的是一個重要的技能。隨著年紀增長,每天要思考的事情變得多而複雜,簡化生活方式和需求,是在這現代叢林世界裡,還能保有自我的方式之一。過程中發現,當生活中有太多的物品時,會分散注意力,要花
於是我開始找事做,填補沒上班的時光,因此我選擇埋首於下班後的自媒體事業,也在其中找到了熱情,並從斜槓轉為正職為我帶來不少收入;物品則只購買真正需要的,持續訓練斷捨離三、四年後,逐漸感受到消費購物的快樂真的非常短暫,戶頭裡有多少存款帶來的快樂才是長久的!
↑金錢累積的長久安全感,比購物的瞬間快樂更值得
你可能會想,減少這麼多的日常娛樂,人生也太無趣了吧?確實在刪減過程中也經歷了一段過渡期,而且在初期的斷捨離還跟家人爭吵了一段時間。因為在共同的生活環境中,家人總覺得還能用的東西為何要丟?事實上,很多東西已經放了數年,如果沒從倉庫挖出來,真的不會有人知道這些東西的存在。但後來我選擇慢慢磨合,畢竟囤物這件事它還牽涉到心理層面以及關乎生存空間的安全性;新聞中發生了不少不幸事件是因為家裡有人囤物,導致出入口家阻塞而釀災,抑或是長期身處壅擠髒亂的家而身心出了問題。
↑雜亂的空間會連帶拖垮身心,清出空間才能清出人生的餘裕
人生想要輕鬆點,就先從「減法」開始吧!
過往我曾認為好的東西,甚至是職場上的職位標籤要一直往身上疊加才能突顯自己的價值。但若暫時放下這些成見,審視內心、看看身處的環境,思索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人事物有哪些,當自己能夠一次次的從中篩選,找到願意花時間經營的事上,我認為那才是價值所在。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累積多少頭銜,而在於專注經營那些真正值得的人與事。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三十歲之後越過越輕鬆的理由,因為我終於願意放下那些過去緊抓不放的莫名堅持;不適合我的就從人生中淘汰並且學會獨處,因為只要人多嘴雜事情就不會那麼純粹,然後慢慢地梳理自己人生的方向,相信你也能找到專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Photo Via:pexels,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