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在工作之間照料母親的生活暈頭轉向,睡前才能停下。難道機器人是解方嗎?”


廖秀哖

2025-8-31

職業婦女心聲:負責照顧母親生活日常的「AI 機器人」還要等多久?科技幫得了忙,卻取代不了愛|Wazaiii 總編的獨活+1|

林林總總的家務、陪看病和檢查,還有上班的規劃事務……,如果能有個家用機器人當小幫手該有多好啊!

過去在台北的獨活日子,對我來說一切都滿舒心的,既不用跟人搶電視、搶音響,也不用管作息同不同調的問題,連睡覺呢,想多晚睡、想睡多晚都沒人管……好處實在多多。唯一的困擾就是在病了的時候,獨活可真是有點麻煩;像是幾年前曾經在腳受傷、腰拉傷那幾次連自己在家移動都苦不堪言,更遑論走出家門覓食或回診、上班的日子,得靠朋友相助才能安然渡過。即便那時我很想有個機器人來相助,在生成式 AI 還在天上飛、還沒落地的年代裡,那些都是妄想。

↑自己住固然自在,但生病時才是最麻煩的

因太愛母親而忍不住爭執?母女間的爭執與相愛相殺背後——用愛織就的生命考驗,才是最難的修行|Wazaiii 總編的獨活+1|

因太愛母親而忍不住爭執?母女間的爭執與相愛相殺背後——用愛織就的生命考驗,才是最難的修行|Wazaiii 總編的獨活+1| 獨活,即使一個人也把生活過得精彩,聽起來有點酷對吧!那麼獨活+1呢?可就沒有偶像劇那麼浪漫了,環繞身旁的是好多好多想像不到的打怪日子。 ↑獨活+1是與獨活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有著

如何關心生病的家人,不讓愛變成壓力?母女都曾想說:你根本不了解我|Wazaiii 總編的獨活+1|

如何關心生病的家人,不讓愛變成壓力?母女都曾想說:你根本不了解我|Wazaiii 總編的獨活+1| 人吃五穀雜糧,總是會有哪裡不對勁的生病時刻。獨活時遇病呢,自己想賴在床上睡一整天,或立馬奔到醫生面前求助,是瞬間就能決定的事;但是獨活+1呢?那可是複雜多了! ↑獨活+1,面對疾病可是複雜多了!

好想要個家用機器人

但是當四年前我的生活轉換到獨活+1的場景,ChatGPT 也在不久後倏地大躍進,然後呢,接下來關於人工智慧的所有發展,無不瘋狂加速著。其中最讓我興奮不已的,是人形機器人在近一兩年同步進入了爆炸性的蛻變,無非讓我想有個家用機器人當夥伴的願望,好像不遠了呢!

↑如果真有家用機器人的誕生,生活想必能夠輕鬆很多

為什麼我這麼需要機器人呢?機器人真有有比外籍家庭幫傭來得好嗎?老實說,對這兩種類型幫手都無任何直接經驗的我來說,來分析其優劣勝敗不免有失公允。只是,根據家有一寶(媽咪)的安全感網絡來斟酌,機器人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項,因為她無需心情緊繃地日日觀察他人的所有行徑,(畢竟過去外公家的歷任外籍家庭幫傭,即便家中所有人都善待之,卻仍發生各式各樣的問題)。當然,應該還是得學一些和機器人互動的基本操作事項,不過不用煩惱機器人會有人心意識般的胡搞瞎搞(至少目前的科技還沒進展到那兒),就可以讓家中一寶的心安然自在許多。而我想,一旦家中有了機器人,除了偶發因人為操作不當產生「秀逗」現象會令人不安外,這位新夥伴應該會讓整體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吧!

↑對家中一寶來說,兒女還是最令人安心的存在

家庭主婦真的很忙,職業婦女更忙

而回到為什麼需要機器人這件事上來看,在我還是獨活一族時,其實很難全然理解家庭主婦的壓力,通常只能憑感覺或想像,但是你知道的,那總是有隔層紗的不足之處,直到我轉換成了獨活+1,才終於有了深切體悟。尤其當家中之寶身體有點狀況,除了家中庶務、廚房小白的我也莫名開啟掌廚之路後,那事情可是又多了更多……更何況,我的主場景還是在家上班(一週上台北至少一次到三次之間),因此整個生活節奏,很像許多有小孩的職業婦女在新冠疫情期間 WFH 的狀態,可能常常有臨時被家中一寶 call 去解決事情、或是得快速切換處理事情的角色,以及上台北前一晚要打點好我不在的餐食或是家務……每一天都在破碎的時間中,去完成一項項的任務。

↑職業婦女的獨活+1,可能常常有臨時被家中一寶 call 去解決事情、或是得快速切換處理事情的角色

說實在的,以上這些其實都還算好,頂多是事情被切斷時再重新接上而已,但若再加入時不時得去醫院檢查、看診、手術(最近剛做了白內障手術),還要幫忙記服藥或照護注意事項………哇,那我的一天,不只真的好碎噠噠,還要考驗腦力,若不巧連我自己都有一點狀況(像是牙痛),真會覺得一整天像個轉不停的陀螺,一直在不同場景與角色間切換,只有晚上睡覺才能停下來。因此,我不禁幻想若有個「晶晶機器人」(想取家中已過世狗狗的名字)來幫忙,日子或許可以回到不那麼暈頭轉向的模樣,然後呢,我的焦躁感也可以被消滅一些,才不會時不時被家中一寶說我回話時臉色很臭(哈哈)。

↑平常的生活倒不至於多麻煩,但若是加上陪病、照護、服藥叮囑,才是真正頭痛

照顧父母的責任感讓我內疚。如果連自己都不快樂,要怎麼期待父母快樂?|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照顧父母的責任感讓我內疚。連自己都不快樂,要怎麼期待父母快樂?|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這是一個十年跨距的寫作:我(40度)翻出了十年前的日記(by 30度),然後兩個人對話了起來。我希望用誠實換得共鳴,10年前的日記只節錄不改動。無論你幾歲,也許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對話】

學會放過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放過頭銜、權力、薪資、財產、家世,放過愛情、友誼與人際關係!|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學會放過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放過頭銜、權力、薪資、財產、家世,放過愛情、友誼與人際關係!|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這是一個十年跨距的寫作:我(40度)翻出了十年前的日記(by 30度),然後兩個人對話了起來。我希望用誠實換得共鳴,10年前的日記只節錄不改動。無論你幾歲,也許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機器人能安慰人?

那麼晶晶機器人可以取代我嗎?當然是不可能的,原因不在於目前科技的技術性問題,而是在於家中一寶還是希望跟我互動,像是聊聊股票、煩惱的事、家中該處理的事項……等一種心靈上的互動與寄託;她無法如國際新聞上所報導,新世代已有不少人將 AI 虛擬人物認定是人生的另一半,來看待機器人。說真的,雖然我很希望多一個晶晶機器人幫手,但是若讓家中一寶成天只顧著跟他聊天,讓他專講順從的話(被訓練的機器人,基本上關鍵指令就是給好情緒價值,不是來忤逆的),晶晶機器人也同樣如此對我;我想,我跟家中一寶的關係勢必會越來越差,彼此可能逐漸不為對方著想、不想試圖理解對方,甚至連自我改變的可能也下降了,這樣是好事嗎?

↑被訓練的機器人,基本上關鍵指令就是給好情緒價值,不是來忤逆的

獨活+1的生活要過得幸福快樂,的確不會是輕鬆又容易的,有時候我甚至會忙到不知道我「自己」究竟在哪裡?我是誰?不過,你問我會不會後悔做這個決定?同樣的過程若再發生一次我會同樣毅然決然這麼做嗎?答案是,我還是會做一樣的決定;因為當初我就是因為怕未來後悔自責才進入獨活+1的,所以即使過程總有很多需要調整、需要妥協、需要理解的……我還是不能害怕去面對,況且面對後,其實都能得到方式解決。只是啊,那些零零星星看起來不多,整個做起來卻很多的家務,若能有晶晶機器人來分擔,那麼,我就可以好好有笑臉的陪伴家中一寶,好好開心的做好我的工作,而我不在家時也能有個24小時無休的保鑣保護家中一寶的安全,以及安撫她我不在時的焦慮感。說到此,我要跟宇宙大人好好許願:祈求機器人儘快進入量產階段,晶晶機器人能降臨我家!(我想這應該也是很多照顧者的期望吧)

 

 

◎Photo Via:達志影像,pixels, unsplash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