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E人設計師 Karl Lagerfeld 辦秀超浮誇、I人設計師 Jonathan Anderson 謝幕愛快閃...你喜歡的時尚設計師 MBTI 怎麼看?”
2025-7-16
時尚觀察家
2025-7-16
近來,MBTI 16型人格話題炸紅,朋友間的對話常常由我是E人、I人開啟。你是否也好奇自己喜愛的設計師究竟是那一型格的呢?
好奇拿這個問題問 AI,非常有趣的是,當我詢問「那些服裝設計師是E人?」時,AI回答有:Karl Lagerfeld、Tom Ford、Jean Paul Gaultier 這 3 位設計師;但當我詢問「那些設計師是 I 人?」時,卻得不到任何明確的答案。難道沒有嗎?非也;看看設計師的服裝秀現場、謝幕,甚至是個人社群平台的經營,一樣能輕鬆判別到底是E人、還是I人。
↑從年輕時代起 Karl Lagerfeld 就熱衷派對生活,甚至有 King of Night的稱號。
↑即使已宣布退休,Jean Paul Gaultier 在2024年仍與高訂客座設計師 Ludovic de Saint Sernin 合影,並於個人同名品牌的官方 instagram 宣傳。
那抹「Valentino 紅」,是 Valentino Garavani、Maria Grazia Chiuri 與 Pierpaolo Piccioli 一起為女人譜出的浪漫詩章 提到 Valentino,你會想起 Rockstud 鉚釘,還是那抹「Valentino 紅」? 事實上,這些能讓人立
開工倒數,這7件時尚圈大事跟上沒:Kim Jones 離任 Dior、Margiela 找到新設計師、Valentino 高訂秀讓人「頭暈目眩」!|Wazaiii 觀察| 開工倒數,來幫大家做個「時尚收心操」!年假期間時尚圈可是發生了不少大事,從高訂週到 Dior 和 Maison Margiela 的重大人事變
E人、I人作秀方式大不同
↑拍電影、服裝畫作,Karl Lagerfeld永遠熱情展現個人喜好與特質。
為何說光看秀場佈置與謝幕就能判斷?過往我曾在前往巴黎、米蘭時裝週時親訪了上述3位 E 人設計師的服裝秀。其中 Karl Lagerfeld 在世時執掌的 CHANEL,不僅是巴黎時裝週中最值得期待的一場服裝秀,更讓我至今依然印象深刻難忘。隨著每季的創意主題,位於大皇宮的秀場風格丕變,光是我自己就曾歷經超級市場、藝廊、巴黎咖啡廳⋯⋯等不同場景;不僅超市的貨架商品可以取下,更曾坐在吧檯與模特兒一起共進早餐。而 Karl Lgerfeld 無論任職 CHANEL 或FENDI 皆每季提供手繪服裝畫展現個人長才,足見其外顯的E人個性。
↑作為E人的 Karl Lagerfeld 享受時尚,並為時尚歷史創造無數珍貴輝煌時刻。
雖不在 AI 提供名單,但我相信應該也是 E 人的 Marc Jacobs,無論是個人同名品牌,亦或當年任職 Louis Vuitton 創意總監任內,每一場服裝秀的場地佈置到服裝設計,不僅搶眼且話題十足。尤其他在 LV 的卸任告別服裝秀上,從場外有女僕打掃迎賓,到場內呼應品牌旅行概念架設的大型噴水池、旋轉木馬、電扶梯等過去16年秀上一個個精采元素的羅列,堪稱是巨星級的謝幕。
↑同屬 E 人的 Marc Jacobs,在 Louis Vuitton 創意總監任內,每一場服裝秀的場地佈置到服裝設計,不僅搶眼且話題十足。
對比在 2025 年告別任職 LOEWE 達 10 年的 Jonathan Anderson ,這位明顯 I 人性格的設計師選擇缺席以動態呈現服裝秀,而在巴黎時裝週上以靜態展的方式展出男、女裝及皮件作品。其中點綴著過往服裝秀採購或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作品,以及來自 LOEWE 西班牙皮革工作室的工具與皮革,讓服裝與工藝瞬間幻化為精緻藝術典藏,不僅讓作品深植人心,更將所有榮耀歸於品牌。
↑明顯 I 人性格的 Jonathan Anderson 選擇缺席以動態呈現服裝秀,而在巴黎時裝週上以靜態展的方式展出男、女裝及皮件作品。
難以捕捉的I人謝幕照
↑作為E人,Karl Lagerfeld 永遠樂享謝幕時光。
作為一場服裝秀 最重要的靈魂人物,服裝秀終結時刻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設計師的謝幕,正如 Karl Lagerfeld 直至離世前的每一場大秀都非常享受著謝幕時刻。但偏偏許多I人設計師就是不願走出來讓人拍張照。被戲稱是「社恐設計師」的Jonathan Anderson ,幾乎都是快速閃進閃出。正如所有偏向自省的I人一般,他曾在受訪時自曝:「我總是與世界上最美的人們工作,最終不免陷入『追逐完美』的要求,每當回看自己並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與差異,總會讓我感到不安。」
↑Jonathan Anderson 社恐謝幕印象深植人心,網路流傳不少快閃謝幕剪輯。
其實不僅僅是 Jonathan Anderson ,曾任職 Bottega Veneta 長達17年,成功引領品牌從破產邊緣,到憑藉編織工藝晉身低調奢華精品的德國設計師 Tomas Maier 也是一位專注概念設計與細節,並從內在思考與觀察汲取靈感的 I 人設計師,光從他在職期間堅持的「優質的素材、卓越的工藝、時尚的功能,以及雋永的設計」4大核心設計,更堪稱是I人的典範。且如同大多數的 I 人設計師,謝幕更僅是從後台閃身即退,想要捕捉他在舞台的身影更是難上加難。
↑當年坐第一排的我十分幸運捕捉到 Tomas Maier 的閃身謝幕照。
其實同樣喜歡在謝幕一閃而逝的設計師還有 Miuccia Prada。印象中她甚至連謝幕都曾直接 pass 跳過,儘管 PRADA 或 MIU MIU 的秀場佈置都主題性與可看性十足,但對比 Karl Kagerfeld 與 Jean Paul Gautler 的外顯仍屬低調內斂,尤其她對時尚的獨特觀察,特別是「醜時尚」的主張,也在在顯示她對時尚的熱情及不安於現狀的反叛精神。
↑Miuccia Prada 同屬害差社恐的 I 人特質,對於謝幕亦屬快速閃身。
Jonathan Anderson 為 LOEWE 做了什麼?在他離任之際細數11年掌舵期間創造的時尚榮耀! 過去十年間,Loewe 在 Jonathan Anderson 的帶領下完成了一場令人驚嘆的轉型!這個擁有近 180 年歷史、以皮革見長的西班牙品牌,曾一度陷入市場邊緣化,直到 2013 年,LVMH 集
專訪 LOEWE 欽點合作的京都陶藝工作室 Suna Fujita,邀你一同夢遊手繪動物烏托邦,「所有人都能幸福生活的世界,不會只是幻想。」 極致工藝為經、創意玩心為緯,LOEWE 以這兩大精神交織出獨特的時尚語彙;品牌長期與藝文領域的多元合作,也創造新鮮的共鳴與對話。然而,任誰也沒料到品牌會「把腦筋動到」住在京
從社群觀察設計師人格特質
社群是現代人必備的社交工具,更是品牌經營的重要宣傳工具,做為品牌靈魂人物的服裝設計師自然不能免俗的要適度經營個人 IG,但對絕大多數I人設計師來說,無論是 Jonathan Anderson ,亦或是我心目中另一位 I 人設計師 Anthony Vaccarello,他們的個人 IG 往往是品牌的宣傳工具之一,分享著時尚大秀、廣告與幕後花絮。但若仔細觀察 Anthony Vaccarello 的 IG 不難發現,偶爾還是會穿插個人鍾愛的攝影與藝術作品,畢竟在他主導下開的設 Saint Laurent 位於左岸的書店,選擇販售的音樂與書籍亦深受其風格影響,足見其 I 人特質。
↑I 人設計師 Anthony Vaccarello。
↑但若仔細觀察 Anthony Vaccarello 的 IG 不難發現,偶爾還是會穿插個人鍾愛的攝影與藝術作品,足見其 I 人特質。
然而,與其觀察設計師們的個人 IG,倒不如看「不經營個人 IG」者。我印象中最鮮明的I人設計師代表 Phoebe Philo 就未經營個人 IG ,不僅如此她也甚少露面發言,即便自創個人品牌之後的現在,依然故我。但有趣的是,其得意門生 Daniel Lee 也同樣對社群經營獨具個人特質而不以市場為考量。正如他以「不希望設計師光環奪走品牌焦點」為由不經營個人社群,甚至上任 Bottega Veneta 前關閉品牌社群帳號,上任 Burberry 前同樣清空品牌官方 IG 貼文,足見其 I 人特質。
↑Phoebe Philo 得意門生 Daniel Lee 。
↑Daniel Lee 上任 Burberry 前同樣清空品牌官方 IG 貼文,英國攝影師 Tyrone Lebon 為 BURBERRY 拍攝的視覺形象成為上任後首發貼文。
↑Burberry Festival 夏日盛典形象視覺。
◎Photo Via:An-J時尚筆記 , Burberry, INSTAGRAM(@karllagerfeld, @jeanpaulgaultier, @anthonyvaccar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