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戀物癖嗎?在生活私領域裡,答案未必是 Yes ,但在時尚的領域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尚性戀物,跟那些為我們帶來時尚性高潮的物件。
包包、高跟鞋、過膝靴、皮衣、Choker,以及所有在邂逅跟觸碰的瞬間,我們就為之瘋狂的物件。
↑包包、高跟鞋、過膝靴、皮衣、Choker,以及所有我們帶來時尚高潮的物件。
|Wazaiii主編序:戀物與崇拜|生而為人,怎麼能沒有一些「癖」,沒有一些「癮」? 第一次聽見「Fetish」這個詞,是2011至2012年間吧?那時伸展台上,處處充滿「Fetish」的身影,束帶式的設計、乳膠或漆亮皮的皮料運用、貼身到不露一絲空氣的廓形。性感、張狂、充滿性暗示,是我對於「Fetish」的入門所
時裝週裡的奇裝異服?6大時尚品牌:Loewe、Moschino、Thom Browne、Schiaparelli…跳脫常規大展天馬行空妙想! ↑浮誇的設計往往讓非時尚圈的人看不懂 記得幾年前有一陣子流行過一句話惹怒某個行業或某個科系的人,對於時尚圈的工作者、讀服裝設計的學生、或純粹喜歡時尚產業的人來
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雙高跟鞋是性感的?在影像與品牌內涵的操作下,我們甘願成為時尚的奴隸,然而在時尚戀物的背後,存在一種更潛意識的,更關乎身份認同的,更屬於壞品味,也更挑釁的文化性根源。
↑高跟鞋等時尚戀物的背後,存在特殊的的文化性根源。
戀物癖(Fetishism),這種被定義為人們對某個特定物件、身體部位、材質或情境產生強烈情感或性吸引力的心理現象,可能反映個體早期的性經驗或是內心深層的恐懼。二戰後,回到美國本土的士兵透過戀物癖來表現並探索自己,那些曾經因為團體與體制生活而必須被壓抑的同性戀傾向如今有了出口,制服與皮革是偽裝也是強大自我的武裝,在難以融入的尋常社會裡,為壓抑的慾望找到華麗的舞台。
↑戀物癖是打破權力結構、反抗傳統,超越矛盾的身體實踐。
戀物癖不僅僅是關於軀體或皮革乳膠等材質的迷戀,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打破權力結構、反抗傳統,超越矛盾的身體實踐。我穿上象徵束縛的馬甲來解開束縛。我穿上象徵權力的制服來宣告我自己的權力。我戴上面具隱藏我自己也彰顯我存在的獨特性。也因此,當戀物癖成為時尚的養分,龐克、BDSM、歌德、變裝癖都是靈感來源,宗教與性別二分法則成為被挑戰的信仰,被模糊的概念。
↑且讓8位時尚設計師,帶你我感受戀物癖這個時尚中最小眾、最極限也最華麗的美學!
戀物癖第一次發光在二戰後,第一次衝擊時尚在西太后 Vivienne Westwood 創造龐克之時,第一次之於時尚的文藝復興則在後疫情時代,也就是現在。今天,透過這些我們愛的時尚設計師們,一起來感受戀物癖這個時尚中最小眾、最極限也最華麗的美學,以及戀物癖之於時尚的演進。跳脫時尚戀物,時尚中的戀物癖戀的是物,愛的其實是靈肉合一。
Vivienne Westwood
↑西太后 Vivienne Westwood ,在龐克尚未被命名前創造龐克。
在龐克還沒有名字之前創造龐克, Vivienne Westwood 在1970年代與第二任丈夫 Malcolm McLaren 在倫敦開了服裝選物店「Let It Rock」,隨後改名為「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與「Sex」;以來自上個世紀維多莉亞時代的束腰(corset)與緊身衣(bodysuit)來化身挑戰傳統與來自地下音樂文化的挑釁態度。隨著 Vivienne Westwood 跳脫龐克選物店躍升為時尚品牌,戀物癖也重新定義20世紀時尚的樣貌,而那些諷刺英國女王與無政府主義標語的服裝,則永遠地喧囂著龐克不死的精神。
vivienne westwood and malcolm mclaren’s "sex” boutique pic.twitter.com/F4hNZr8MlG
— ♓︎ (@PISCESPRADA) January 31, 2023
↑Vivienne Westwood 與 Malcolm McLaren 在倫敦開的選物店「Sex」;以束腰與緊身衣挑戰傳統與地下音樂文化。
Thierry Mugler
↑1970-80 年代,Thierry Mugler 張揚著神秘的戀物癖異教徒怪美。
1970-80年代,當 Gianni Versace 炫耀著第一個超模世代的奢華陽光派對氛圍, Thierry Mugler 則張揚著神秘的戀物癖異教徒怪美。皮革與緊身乳膠衣、金縷衣與生物鱗片元素被包裝在未來主義的戲劇化裝束之中,時尚成為半人半獸半機器亦半仙的載體,「前衛」在時尚從此有了名字。 Thierry Mugler 稱自己為「夢想家,美的鬥士」,時尚也從此離不開本能與慾望無止盡的渴。
↑皮革與緊身乳膠衣、金縷衣與生物鱗片元素被包裝在 Mugler 未來主義的戲劇化裝束之中。
Jean Paul Gaultier
↑Jean Paul Gaultier,用服裝設計打破性別疆界。
↑Jean Paul Gaultier 以肌膚與軀體為靈感來源創造「刺青衣」。
「除了中世紀的護襠和胸罩,服裝從未有過性別。」Jean Paul Gaultier 如此說道。1980年代初,Jean Paul Gaultier 便以肌膚與軀體為靈感來源,並將材質視為第二層肌膚創造了「刺青衣」,浪漫地將戀物癖融入設計之中,更進一步打破時尚的苗條規則:無論天生如何,做自己最美!他在公開徵選秀場模特兒時表示「傳統意義上的美女勿擾」,並且非常前衛地引入多元性別與跨性別表現,打破對於何謂陽剛、陰柔與中性的探討;要記得,就歷史與文化而言,男人曾經穿著裙子,而在現代,女性當然可以穿上傳統上被定義為男裝的一切。2006 年,Jean Paul Gaultier 為 Madonna 巡迴演唱會打造舞台服裝,他將她打造成揮舞馬鞭的女騎士,而同台舞者皆是她的奴隸,這個融合了皮革、乳膠與漁網,把權力獻給女性的舞台裝系列在當時大眾看來太過大膽,但你也懂,只是走得太前面,就跟2000年他幫張國榮經典《熱·情》演唱會打造的服裝一樣。
↑Jean Paul Gaultier 為 Madonna 打造舞台服裝,融合了皮革、乳膠與漁網,把權力獻給女性。
Alexander McQueen
↑ Alexander McQueen ,頂著明星設計師光環,打造同名品牌與 GIVENCHY 高訂。
90年代,Marc Jacob、John Galliano 與 Jean Paul Gaultier 初次定義了明星設計師的概念,後起之秀 Alexander McQueen 也頂著這樣的光環嘗試打造自己的同名品牌也做好 GIVENCHY 高訂。雙魚座的設計天才 Alexander McQueen自然免不了被時尚產業以及其鎂光燈摧殘,本來就擁抱死亡美學的他挑戰生物、科技與宗教之於人的界線,更將生與死的有機與無常注入時尚,最終毅然決然結束這一切,讓我們直到今日都還忘不了他。
↑ 擁抱死亡美學的他將生物、科技與宗教的無常注入時尚。
Rick Owens
↑ Rick Owens 出生於天主教家庭,宗教成為他設計時尚也顛覆時尚的元素。
↑ 創立於90s 的Rick Owens ,因為超模 Kate Moss 的皮衣大火。
在90年代創立品牌,因為超模 Kate Moss 的一件皮衣而在2000年大火, Rick Owens 堪稱是當今最矛盾的設計師之一。出生於天主教家庭,宗教成為他設計時尚也顛覆時尚的元素,而重塑人體比例則成為其不在乎酷不酷所以超酷的理由。服貼的衣物、恨天高的搖滾靴,以及如同外星人的軀體改造,Rick Owens 將秀場模特兒塑造成來自太空的搖滾歌手。才前一陣子,Rick Owens 與妻子 Michele Lamy 和友人穿著全套 Rick Owens 參觀北京故宮,卻因太過奇裝異服而被當局驅離,所以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Rick Owens 與妻友參觀北京故宮,卻因太過奇裝異服而被當局驅離。
看9位獨立時尚設計師:Alaïa、川久保玲、Peter Do…如何造浪!不囿於傳統,在高奢街頭合流、大數據作主的數位時代堅守自我 寫在前面,時尚造浪 「我們的時尚可能有時是智性的,而我們希望它總是智性的。 當一個人設計服裝,他自然而然就成為一位時尚設計師, 但有時候他可以,或應該僅僅被稱作服裝設
從5場 Alexander McQueen 的瘋狂經典時尚秀,看天才的陰暗面:恐怖才能使人類覺醒 距離這個劃時代的人物離開我們,還是太近了,以致還無法完整描述出他塑造的遺跡,還有人在分享他的名字帶來的勝利,把他放在虛榮的「#」裡。他身上最徹底的屬性就是革命者,他所探索的領域,無疑已經超越時尚的體系,結局看上去儘管
Jonathan Anderson
↑Jonathan Anderson 在經營同名品牌之際,重塑西班牙老牌 LOEWE 。
↑Jonathan Anderson 開始將日常物件嵌入像素化服裝等,放飛自我。
新世代時尚最強天才之一,Jonathan Anderson 重塑西班牙老牌 LOEWE 的功力可謂有目共睹。在幾季剪裁相對優雅的服裝,以及可口的包包之後,Jonathan Anderson 開始成為時尚產業中最放飛自我(?)的設計師之一(唯一),包含將日常物件嵌入服裝之中、種草的服裝與鞋款、緊身乳膠衣與像素化服裝等。他不僅將自我觀點的戀物癖融入時尚、模糊男裝與女裝,更結合藝術與戀物癖,甚至創辦 LOEWE 工藝獎,將對於工藝之愛轉化為永恆形式的戀物癖。
↑Jonathan Anderson 創辦 LOEWE 工藝獎,將對於工藝之愛轉化為永恆形式的戀物癖。
Nensi Dojaka
↑巴爾巴尼亞設計師 Nensi Dojaka,2021年登上倫敦時裝週,獲得 LVMH 時尚大獎。
前面提過,度過生存危機的人類會在戀物癖找到歸屬。2021年登上倫敦時裝週,並且在同年獲得 LVMH 時尚大獎的巴爾巴尼亞設計師 Nensi Dojaka,象徵了戀物癖之於時尚一個重要元素的回歸:內衣褲。Nensi Dojaka 以極簡與極度優雅的設計語彙,將女性內衣重新形塑為當代時尚的顯學,在 Jean Paul Gaultier 為 Madonna 錐型胸罩後,第二次以內衣改變時尚。
↑Nensi Dojaka 以極簡與優雅的設計重塑女性內衣,成為繼 Jean Paul Gaultier 的改革者。
Ludovic de Saint Sernin
↑Ludovic de Saint Sernin,是當今Z世代設計師裡最受注目的其中一位。
↑他曾短暫擔任 Ann Demeulemeester 設計舵手,圖片為其執導的 2023 秋冬。
雖然只做了一季 Ann Demeulemeester 設計舵手便離開,Ludovic de Saint Sernin 依舊是當今Z世代設計師裡最受注目的其中一位。深深著迷於美國龐克詩人 Patti Smith 的著作《 Just Kids 》、其好友傳奇攝影師 Robert Mapplethorpe,以及他們之間的愛,Ludovic de Saint Sernin 的創作很大部份受到 Robert Mapplethorpe 的攝影風格與他所記錄的 BDSM ,以及戀物癖美學所影響。透過做給男人的女裝、軟化的輪廓,Ludovic de Saint Sernin 創造情慾感的無性風格,極度性感卻又極度優雅,那一件件皮內褲,正是他獻給性別流動世代的戀物癖聖盃。
↑ Robert Mapplethorpe 的攝影風格、 BDSM ,以及戀物癖美學。
↑Ludovic de Saint Sernin 的無性風格正是獻給性別流動世代的戀物癖聖盃。
◎Photo Via:Wazaiii , INSTAGRAM(@thelondonleatherman, @muglerofficial, @natty_0530, @jeanpaulgaultier, @katemosshpit, @mings.hk, @loewefoundation, @nensi.dojaka, @mapplethorperobert), X (@PISCESPR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