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知道,多年前我寫過一本書《日本時尚考》,詳盡描述了90到千禧年代、2010年代日本時尚界的變化。因為內容專業正經,我常對朋友開玩笑說:「當你失眠時,可以翻翻這本書,應該很容易治癒。」
⭡《日本時尚考》記錄日本流行設計師、潮流文化
|GHOST STORY鬼話連篇| 我不追時尚,我只追隨我的時尚。 我不買東西,我只買我愛的東西。 我不會搭配,我只搭配我的搭配。 我不愛寫字,我只寫我喜歡的字。 時尚無時,購物無時,搭配無時,寫字無時。 美日古著新世代,看起來不一樣了嗎? 走進外國的新派古著店,大多數
BLACKPINK 2023 世巡《BORN PINK》全台唯一場高雄開唱!|日本時尚大師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逝世|Gigi Hadid IG 宣布自創時裝品牌「Guest in Residence」|Wazaiii 觀察| 追時尚,但絕不盲目跟從流行;搜熱點,也不忘提出有力觀點。 跟著 W
時光荏苒,Z 世代對這個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力的今天,謝謝《Wazaiii》專欄的邀約,我決定再一次寫下自己對日本這數十年間時尚界變化的觀察,這回以較為精簡的文字量,分享從品牌脈動到消費者意識間的變化。
↑UNIQLO 2025春夏形象
日本社會深受歐美流行文化影響的濫觴,可以推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也就是我父母年輕的時候,那時日本時尚圈有個「ハマトラ」(Hamatora)的名詞,指的是自時髦的神戶吹起的潮流風格,然後在以橫濱為中心所掀起的流行穿著文化;其包含了美式休閒風,以及以校園風延伸的常春藤學院風格。制服外套、羊毛開襟衫、迷你裙、長襪、瑪莉珍鞋等,這些單品成了年輕人的最愛。要知道,神戶和橫濱這兩大海港城市,在當時就蔚為吸收歐美文化最主要的窗口,被年輕世代投以憧憬的眼神,而這也印證歐美流行對日本的影響舉足輕重。
↑ハマトラ(Hamatora)風潮
↑ 1970年代的日本街頭
或許是對盡是模仿歐美穿著的一種抵抗,到了80年代,日本逐漸出現屬於自己的流行文化,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 DC 風潮」。所謂的DC是一種和製英語,也就是「設計師」(Designer’s)與「特色」(Character’s)的簡稱,東京的青山、原宿、涉谷、Laforet HARAJUKU、涉谷 PARCO 這些地方,都被視為 DC 風格的聖地,發展出如強調女性身型性感曲線的「ボディコン」(Body conscious)、日式嘻哈等穿著文化。甚至還有了「渋カジ」一詞,泛指涉谷街頭流行的穿著風格,比方501牛仔褲搭配白 T 恤,再套上一件西裝外套,這樣的造型在年輕的男女世代間相當流行。此時,年輕人對「時尚」開始有了明確的消費意識,覺得重視穿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渋カジ」穿搭
90年代之始時尚文化逐漸分眾,集英社的《non-no》、講談社的《VIVI》等服裝雜誌成為年輕女孩的穿搭聖經,無論時尚雜誌或是穿著,不同地域都逐漸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與搭配概念,而日式街頭文化的「裏原宿風格」同樣在此時開始興起的。全日本二手古著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街頭上到處都是戴著貝雷帽或報童帽的年輕人,而點燃裏原宿風潮的,便是時尚界熟悉,之於 Nigo 的『A BATHING APE』,與高橋盾的『UNDERCOVER』。記得自己在那個年代,還曾經為了存錢買一件 APE 的外套,吃了一個月的泡麵。
⭡A BATHING APE 被捧至時尚尖端
時序進入90年末千禧年代,以涉谷109百貨為中心,「109辣妹風潮」熱到了最高點。染成金色的捲髮、曬成比小麥色還深的膚色、濃到不行的眼妝、馬靴、迷你裙、顯現曲線的上衣……,這些穿著成了為數不少的日本年輕女性爭相裝扮的樣子,女星安室奈美惠、濱崎步就是她們心中的神。
⭡安室奈美惠成為千禧年代穿搭教科書
⭡「109辣妹」風格
還記得當年我擔任辣妹流行雜誌《Cawaii!》國際中文版的總編輯,為了工作經常走訪涉谷的109百貨視察,發現裡面的女裝品牌清一色是辣妹風格,同時皆是日本當地的本土品牌。109辣妹這樣的流行文化,幾乎僅限於日本,它可以說是日本流行文化發展至更具獨立性格後的一種時代反映。
⭡薔薔曾做過「109辣妹」特輯
然而,歷經泡沫經濟後的2000年代,有一群日本消費者越發重視服飾品的「質感」。「上質」、「上品」這樣的詞彙成了時尚語彙,打著嚴選歐美與設計師品牌優質服飾為號召的時尚選品店,逐漸在城市中蓬勃發展。
⭡重視質感的消費族群成為了泡沫經濟後的購買群體
另一方面,快時尚的風潮也同時襲來,GAP、UNIQLO、H&M 這些年輕人能夠輕鬆入手的品牌在日本大受歡迎,「低價」成了一種對時尚的基本價值觀,和重視質感因而選擇高價服裝的另一群人,成了鮮明對比。
⭡快時尚席捲全球,和重視質感的高消費族群成為強烈對比
|Wazaiii看秀零時差|邊看邊揉眼睛邊動腦的beautiful people春夏新裝 我心中一直有個問號,什麼叫做「日系」?畢竟有些日本設計師的品牌並不算是日本牌,有些日本品牌,走的風格並不會很日本,再者,就算是街頭時尚好了,日本發跡的品牌及現象,在過去40年內多是以美國文化為準則。不過實際上,即使是
準備飛日本自由行!跟日系潮人 Tsumire 用時髦街拍帶路下北澤、涉谷原宿…漫遊私藏景點,好玩又好拍!|Wazaiii 專訪| 日本快開放自由行啦!身邊很多朋友都說,解封後第一個最想去的國家就是日本,不只好吃好逛好便宜,重點是超!好!拍!作為街拍文化起源地,全球愛穿搭的潮人們當然也想趕快飛來這。
2010年代之後,隨著消費者吸收時尚資訊模式的改變,傳統紙本雜誌影響力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小小手機裡的社群媒體,Instagram、TikTok 等平台無時無刻發送的時尚 KOL 穿搭影片、品牌資訊,大大影響了年輕世代的審美觀。以「辣妹系」、「保守系」、「街頭系」三大風格向下細分,在分眾化發展得更細膩的同時,卻也因社群帶來了全球化穿搭意識的融合。保守的日本消費者可以一秒立刻看到 K-Pop 歌手、好萊塢名人的穿著之下,徹底改變了Z世代的穿搭概念。
⭡現在的日本時尚潮流已無法用單一風格定義
在我看來,社群最大的影響就是,過往一向重視穿著和諧、同質性的日本社會,也發展出呈現自己獨特價值觀的「個人化」穿著。分眾化、全球化交相激盪下,消費者從其中找尋自我,不再一味地競相模仿。
⭡獨有的個人化穿搭成為潮流趨勢
2025年的今天,長大的 Z 世代已然成為時尚界消費力主流之一,他們的意識形態正在引領著日本時尚界的變革。如果單從穿著風格來討論,會發現近些年日本年輕人的穿搭風格非常寬鬆樸素,這一點也和他們的成長背景、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草食男」、「不婚主義」,這些名詞我們或多或少聽過。在不景氣的現代日本環境,年輕人對未來不再有強烈的企圖心與奮鬥動機,這一點反映在服裝上,就是要穿得舒服。因此,服裝剪裁不再像千禧年代那般窄身且具有侵略性,取而代之的是寬鬆、柔軟。比方 Oversize 的垂墜襯衫或寬褲、黑白灰等低調色彩和舒適的面料,而設計感也變得極度簡約,合身皮衣、鉚釘、窄管破損牛仔褲等款式,對 Z 世代而言猶如上個世紀的產物。
⭡Z 世代多選擇較舒適的面料
作為日本最大平價服飾品牌之一的 GU,可以說是我們針對日本年輕世代間,流行主調的觀測指標:而這幾年在 GU 店內的架上,便清一色是我上述的那些風格單品。
⭡GU 多販賣較為簡約的風格,使用黑、白、灰等色調
另一個消費意識的變化,是快時尚的光芒不再強烈。
不可諱言,雖然 UNIQLO、GU 這些日本平價服飾品牌早已站穩市場腳步,但是對 Z 世代來說,「快時尚」或「便宜」不再是購買時尚商品的唯一評量標準;荷包縮水、日幣匯率下跌的現在,有一群 Z 世代反而更重視「選擇真正符合自身需求、值得投資的單品」。因此,二手精品或古著店、重質感的選品店才是他們愛逛的地方。另一個原因在於,從小被灌輸環保概念的 Z 世代,對始終有著勞工環境爭議、大量製造地球污染的某些快時尚,產生了一種抵抗的心情。相反地,打著「永續時尚」旗幟的二手古著或再製服,反倒能吸引他們目光。
⭡古著成為了 Z 世代的另一種選擇
日本時尚界之後會演變成什麼模樣?我想在社群文化的推波助瀾下,過往不願標新立異的日本消費者,想必會更勇敢地追求自我,但也會持續找尋傳統與之融合。追求流行,但同時也遵循傳統文化,獨一無二的日本時尚觀,值得身處在台灣的我們借鏡。
◎Photo Via:INSTAGRAM(@eman_lin,@hellokatzeeee,@reima_kawato,@azucarsfavoriteshop,@chengzi2973,@whimgazette_official,@enna_.28,@oggi_mag,@enna_.28,@kazu.nishi24,@aiai.mini,@aftersunset_vintage,@goyoung_vintage)
◎Video Via:YouTube(@maze0517,@HarpersBazaarJP,@thekino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