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獨處變多,社交變少,35歲後更擅長擁抱孤獨,卻也更自在了”


社長 A.Gonza

2025-6-17

擁抱孤獨的無社交日常:下班直接回家、週末只想耍廢,或許是因為我們無法再多承受一次拒絕

35歲之後,發現自己跟自己相處的時間增加了,倒也不是人際關係上觸礁還是有什麼問題,只不過單純的一種——啊!身旁的人忽然間都長大了一些的感覺;有些人有了家庭,有些人在工作上身居要職⋯⋯,曾經那種一大群朋友嘻嘻鬧鬧的過去,想到還真是懷念。

↑隨著年紀邁入3字頭,大家各自有了人生課題

闖蕩江湖不迷糊!時尚媽咪 Melody 的時尚殷氏守則:數字或許決定當下,但內容決定價值|Wazaiii 專訪|

闖蕩江湖不迷糊!時尚媽咪 Melody 的時尚殷氏守則:數字或許決定當下,但內容決定價值|Wazaiii 專訪| W 編以前住在國外時,每晚一定會用台灣綜藝節目佐餐,以解思鄉之苦。聽家鄉的藝人們鬥嘴或說笑,讓整間屋子裡充滿談笑聲,是啊!其實這才是遊子們異國體驗背後的真正小辛酸。記得那時只要看到節目嘉賓裡有 Mel

|設計師說兩句025|向Z世代學習「孤獨的潮」

|設計師說兩句025| 也沒什麼,就說兩句。 第一句是過去的洞察,第二句是未來的認知。 向Z世代學習「孤獨的潮」 Z世代泛指出生於1995年之後的人群,現在大概是二十幾歲。 德爾菲集團創辦人Thomas Koulopoulos寫過幾本書,內容大概是說,企業正在失去與95年後出生的年

早些年看過的一本小說 ——「刺蝟的優雅」,故事中的芮妮具有高度文化涵養與哲學修養,不論是文學、音樂抑或是藝術皆有涉獵,卻刻意隱藏自己的學識,安靜地看守巴黎的高級公寓社區,只為了不想被上流社會人士所注意或遭到排擠。

《刺蝟的優雅》一書講述在城市裡不自覺偽裝的人們,卻同時渴望被理解

而電影《 her 雲端情人》中的男主角西奧多,在代筆公司服務,同樣喜歡閱讀的他,在人文與文學上也具有高昂興致,卻將情感寄託在莎曼莎這樣的 AI 角色中,把自己從社會裡抽離。

↑《雲端情人》預告片

刺蝟困境 — 源自於德國叔本華的比喻,講述著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冬天想要彼此取暖,卻因自身的刺而弄傷了對方而又遠離,但一遠離之後又會覺得寒冷,所以他們必須找出一個既不會互相傷害,卻又能夠彼此取暖的距離。後來佛洛伊德引用來探討人際關係當中的防衛機制。

↑「刺蝟困境」是以刺蝟來比喻人們在建立人際關係時的一種狀態

為什麼我們會投入孤獨中呢?如前段所述,35歲是我認為的一個相當明顯的分水嶺;白天的工作已筋疲力盡了,下了班就只想趕緊回家、癱在沙發或床上當一個廢人;如今科技之賜,我們不太需要走出門去取物,在小小的螢幕方塊裡面,就可以得到世界。想拎起鞋子出門,又被劇吸回座位上;再者邀約朋友,一方面他可能也是一整天下來被工作榨乾,哪有時間理會。或是,我們無法再多承受一次拒絕:拒絕吃飯的邀約、拒絕聽自己抱怨的電話、抑或是拒絕出門逛逛的邀請⋯⋯久而久之,開始慢慢覺得,原來擁抱孤獨,倒也是滿在行的。

↑歷經一整天疲憊的工作後,只想回家好好休息

是呀!現階段的我們或許就卡在這樣的轉型期,一部分我們開始習慣了所謂無社交的日常(甚至還沾沾自喜),但偏偏人又是群體的動物,想念著以前一大群人嬉鬧的過往時,卻又開始顧慮是否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或是自己在某處受了的傷,可能會在社交時(擁抱時)不小心曝了光;明明已經是個成熟的大人了,想要的仍是報喜不報憂,既怕刺傷別人,也怕別人刺傷了自己!於是回到家打開 ChatGPT,選擇跟 AI 聊天或許比較不用擔心後果。

↑我們連聊天都開始選擇風險最低的對象,與其在關係中受傷,不如與 AI 輕鬆對談

Netflix《異星戰境》、《A.I.人工智慧》、《窒友梅根》...從熱門影劇看 AI 警世訊號!那些劇情都將慢慢成真?

Netflix《異星戰境》、《A.I.人工智慧》、《窒友梅根》...從熱門影劇看 AI 警世訊號!那些劇情都將慢慢成真? 在各大企業、新創公司紛紛提出 AI 商機的年代,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 AI )已經不是陌生的概念;甚至,對於「一出生就有電腦和網路」的族群來說,有

AI 會毀滅人類嗎?Y世代的科技思考:科技皆建立在資本社會上,應該去思考我們作為「人」的本質

AI 會毀滅人類嗎?Y 世代的科技思考:科技皆建立在資本社會上,應該去思考我們作為「人」的本質 雖然明知道時代是一個又一個不斷往前推進,但真正被推著走的時候,還是總帶著一些焦慮跟緊張。感覺才不久前,像我一樣90年代出生長大的千禧一代( Millennials ,又稱為 Y 世代)還是社會中的當紅炸子雞,一晃眼,下

電影《機器人與法蘭克》是少數將機器人故事融合黑色幽默的喜劇;老人法蘭克是一名前珠寶竊賊,漸漸因患有失智症而讓獨居生活變得困難,於是兒子買了一台陪伴型機器人來照顧他。片中講述法蘭克除了慢慢習慣機器人的陪伴,卻也同時訓練機器人成為他的新竊盜夥伴,展開一場驚險計畫。一位老年人頓時找回自己存在的重心,重拾冒險生活,我想這也是我們現階段需要重新思考的。我們應該要接受或者了解自己的現階段狀態,擁抱每天下班後孤單到家、科技冷漠的狀態;生活還是可以有刺,但我們周遭的朋友,何嘗不是呢?

↑《機器人與法蘭克》預告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刺,在與人相處時,我們同樣可以擁抱、調整好兩人能剛剛好相處得舒適的狀態,就可以了。先開口邀約,被拒絕了也無妨,或許真的是彼此的時間無法搭上,又或者只是這個活動對方不感興趣……你的刺或許是我需要的空洞。帶刺擁抱吧,善意地理解周遭,千萬因為害怕受傷而選擇封閉真心;說真的,有時候憋久了,可能會長出更多的刺!

 

◎Photo Via:pexels, INSTAGRAM(@littlestar9910)
◎Video Via:YouTube(@Ismovietw, @Einzelgänger, @ifilmTW)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