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誠品的會員77折優惠一定要使用,博客來也是上網按一按兩三天後就可以超取了,家中的書本總是能在鬧書荒之時,順利地補上。愛看書的個性,大概自幼於家父耳濡目染之下養成;爸爸名瑞國,特別取了個字號,刻了個印章,學乾隆在他每一本書封裡蓋上「祥家」藏書。
人生玩家佛蘭西絲‧莎崗 Françoise Sagan,19歲出版《日安憂鬱》暢銷全球,開名貴跑車過得超任性!|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
改變世界文學地景的三位20世紀作家:狄更斯、葉慈、卡夫卡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雙城記》的這個開篇,不僅在他所處的19世紀適用,更貼切地說出每個世代人們的心聲,也像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所討論的母題一樣:每個人都不滿意自己生存的時代,拚了命想回到所謂的「黃金年代」,然而其實最好的
從小養成愛書習慣
而我也從小開始喜歡偷拿他的書,尤其是拿那些大部頭的,比方瑪格麗特米歇爾的《飄》,藍皮書封燙金的單字飄,總覺得很美,擺在房間裡就是好看。當然也有偷過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民國六十幾年的版本,印象中是志文出版社出版,生硬的翻譯,國中時代翻著翻著就睡著了。長大一些也偷過李敖的《北京法源寺》,那時大約已經高中,看著李大師充滿戲謔的行文,就覺得自己也能和文人雅士並列,一身風骨,浩潔正氣。
書本對我們鄉下孩子來說,是唯一能打開眼界、也是唯一能讓自己可以天馬行空的幻想媒介,從年少時的「偷爸爸書」,到了大學才是真正狂買書的時候。身為哲學系的學生,自是閱讀量海量,每位哲學家的著作大概都需要買來閱讀,漸漸地囤積的書本越來越多,也養成了買書的習慣。
買書的各種理由
千禧年後流行的文藝青年,我稱得上是位真文青,但卻也有些書買來就只是隨手翻翻,真的要提起勁看完總是一拖再拖,相信各位讀者也都有這樣的經驗。這邊舉個例子,那就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七大本超過三千頁兩百萬字、登場人物就超過2000人的巨作,但究竟我們是被這中文的譯名所吸引的吧!追憶,似水年華,我們總是在追憶著一些過去,想到一些揪心的遺憾,「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
有時候被書吸引則是一句被出版社引用的 quote 所觸及,像是太宰治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一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裡,被拋到這個無情的社會中初出茅蘆,誰不是握著惆悵的筆桿,那抒發不出來的抑鬱,看著同樣百無聊賴的頹廢文學,突然也有種感同身受的抒發,而《人間失格》應該也是許多人書櫃中有的書吧!
咖啡迷請注意!Simple Kaffa 興波咖啡旗下 The Coffee One 推全新系列,從四種不同風味進入咖啡饗宴 ↑The Coffee One 推出全新 Coffee Testing Set 系列 新北必訪咖啡廳—林椐珈琲所 Neighborhood Coffee 開幕!質感
30歲的愛講求分配公平,40歲學會讓愛慢慢長大!|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這是一個十年跨距的寫作:我(40度)翻出了十年前的日記(by 30度),然後兩個人對話了起來。我希望用誠實換得共鳴,10年前的日記只節錄不改動。無論你幾歲,也許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重拾歲月中的自己 【
更多書則是涉及一些社會議題,而想探究其中。像是曾列為美國禁書的《麥田捕手》,80年代三起名人槍擊案的兇手(藍儂、雷根、雪佛)因身上都有這本書,就連電影裡也安排過連續殺人魔買此書的橋段,讓我更想在長大後看這本書。
沒有這本書,就不酷了
另外還有一些書,光是單純看到許多人翻閱,又或者是書名非常吸引人而購入,比方《百年孤寂》就是這樣的例子。當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些人 PO 這本書,便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沒看過就跟不上潮流了;甚至林夕也引用這本書創作出王菲的〈百年孤寂〉,更推升想擁有這本書的慾望。買書就是這麼簡單,當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沙特的《存在與虛無》、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也是類似的概念,看到好多人都有,自己若沒有,就不酷了。
讀完未完成的書
現在雖電子書已蔚為潮流,但我還是喜歡書本翻閱的紙張聲、新書所散發出的氣味,以及有趣的排版跟裝幀。儘管買書的速度始終跟不上我閱讀的效率,但只要想到這些書就安靜地在我家書櫃上躺著,就覺得很幸福了。祝福大家都能把那些你未竟完成的書讀完,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Photo Via:Pexels,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