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人穿衣,衣穿人,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穿搭,不甘心淪為時尚下喪失自我的行動展示人台,懂得自己正在穿什麼顯得更為重要”


GHOST LAI 黎玄才

2017-12-13

|GHOST STORY鬼話連篇|

我不追時尚,我只追隨我的時尚。

我不買東西,我只買我愛的東西。

我不會搭配,我只搭配我的搭配。

我不愛寫字,我只寫我喜歡的字。

時尚無時,購物無時,搭配無時,寫字無時。

帥哥照鏡子,裡外皆是人

在此先感謝上月前來聆聽Wazaiii一日密集時尚營講座的朋友。

講座中曾提到,要形成個人穿衣風格的「造型力」,我的建議是不妨為自己的造型設定「本日主題」,靈感可以是來自某些職業、名人、生活上的各種畫面,也可以是某些樂團的風格、電影角色或當中閃過的橋段,當然綜合以上各種元素來一次無中生有天馬行空大匯演也是無任歡迎,像不像或是到不到位沒有關係,反正我們並不是在Cosplay。

當自己每天造型的服編

常聽到朋友說:「我那天如果穿不好看是不會出門的啊!」那試問是「誰」告訴你今天的造型好不好看?用什麼去衝量? 朋友跟你說:「你今天怎麼穿那麼奇怪?」假如你在出門一刻已經給了自己肯定的話,請繼續相信自己,世界上並沒有造型的裁判,朋友的品味斷不是你的品味,更何況你要再三確定你朋友的品味是真品味。今天自覺失敗了,明天睡醒又是一條好漢。說到底,搭配是個人事,是自己爽, 我們也不用告訴別人,「本日主題」默默放在心裡就可以了。

舉些例子,假如我今天去圖書館,我會想像站在咖啡色木製書櫃前的我,安靜翻著書本該呈現的畫面,所以我會設定今天是「圖書館老館主」的主題,戴著金屬圓框眼鏡,綁上眼鏡鍊,穿上厚厚的高領漁夫毛衣,文質彬彬的站在館中一角。又假如我今天是要拍攝造型的外景工作,我會想像我是「外國工人」的模樣,吊帶工人褲、丹寧襯衫與外套、鋼頭靴,一副不怕風吹雨打屹立不搖的專業模樣。

如果一天的設定讓你耳猶未盡,主題其實也可以不斷延伸發展,像我個人定下的「本季」主題名為「回到我的90’s」。這個新的「舊衣」主題意外地讓我精神為之一振,身體力行,表裡如一。除了經常穿著大學時期購買的古著衣服之外,心靈上也重啟了古著大門,稍有空閒便在網路搜尋大量的古著文章與相關知識,這倒讓我想起90年代剛加入週刊的記者工作的學習時期,經常在網路上找尋舊有衣服的照片、查證年份、歴史與起源,集中火力一查往往是好幾小時,不要忘記互聯網在當時並不發達,更莫說速度,但卻養成了我不怕克難拼命查證答案的習慣,追求真相不就是記者的本份嗎?此時此刻的我,正喝著咖啡使用Google Translate,雖然翻譯出來的中英日文法顛倒錯亂,但相比以往的看圖猜字,或是層次更高的「看日文漢字以為理解全文」,現在寫意多了。

設定主題的虛擬訓練,能讓你對造型的觸覺更敏銳,無論是生活的大小事、電影、音樂,甚至只是一幅畫,眼睛都會隨著你腦中累積的畫面,觀察平常沒有注意的細節而有所啟發,每個人也可以當上自己造型的服裝編輯,設定人物、場景、氛圍。寫到這裡我才發現,這正是我多年來發想雜誌時裝單元的其中一種思考方式,單元要做到真正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把真心喜歡的東西透過畫面傳達給讀者,才談得上真品味、真風格。沒錯,造型的道理在於對自己真心,再而呈現裡外的真實性。

↑大學時期初接觸古著胡亂購買,單純覺得配色很好看、尺寸也對的第一件美國製大學Sweater(見文章起首照片),來自University of Miami Hurricanes球隊。多年一直放在衣櫃中最Safe的位置,完全不值錢但對我來說別具紀念價值,也是啟發本季主題「回到我的90‘s」的一大功臣。

有裡有外=最真實的搭配

興趣伴隨學問,學多了難保未來會大派用場。古著世界之大,讓我在不分晝夜拼命挖的過程中,深切明白到一點:由內在個性衍生出來的外在造型,是我認為最真實的搭配。堅持長時間專注做好同一件事情,是建構風格之始,搭配如是。

真實不等同表面風光,也不保證你酷爆整個台北,但卻能讓整個人有裡有外。人穿衣,衣穿人,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穿搭,不想淪為時尚之下喪失自我的行動展示人台,了解自己正在穿什麼並堅守下去顯得更為重要。這一點反映出個人的核心價值,正好回應了我在稍早前Wazaiii訪問文章中提及「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根』」的意義。有根的人,你會發現他們都是真材實料,所散發出來的魅力,總是不一樣。很嚴格對吧?建構風格本來就是很累人的事,但日子有功,你花多少心力在鑽研知識上,你的每一件單品所建構的整體造型,是會為你說公道話的。

所謂有裡有外帶來的真實,其實不止於個人,也泛指品牌、店家的核心價值。 能做到有裡有外,內在的核心自然不會因為外在環境影響而左搖右擺,讓個人的搭配更顯自信、時尚品牌在創作上的底子穩紮穩打、店家更可無懼時尚界的風吹草動,走得更遠。大家只要有空滑一下社群媒體,不難發現近年無論是實體、網路的店家,又或是網紅身上的衣服,只要是復古設計的、別人穿過二手的,又或是來歴不明的,甚至是不太好公開說其出處的,都一一被冠以「#古著」一詞輕輕帶過,毫不費力。「混合古著元素的經典單品」成為了萬用無敵的濫用介紹文,但在沒註明年份、沒品牌背景也沒歴史意義之狀況下,你不懂,店家也不懂,最後你知道你買了什麼回家嗎?常言道現在網路的人事物虛假居多,所以何不在現實中對自己誠實一點?誠實顯得踏實,虛假卻早晚不攻自破。怎麼說?請花點時間觀看以下影片。

↑最近購買的60年代Levi’s丹寧喇叭褲,一方面緬懷90年代中期瀟灑上學的日常美好日子,但同時加入我在2017的喜好。穿古著絕對不是穿古裝,怎樣演繹出與時俱進很重要。「時代感」這回事,要有。

↑古著世界是黑洞,某些遠古30年代的軍服比丹寧服更難查證,不同國家所設計的細節、不同製造商的分別,是一堂高深的歴史課。我的這件70年代G-1美軍皮衣是在2000年中期購買,那是流行Skinny的年代,細小的Size 36現在對我來說太勉強了,所以教訓了我不要再跟隨流行走,現在嘛?掛起來Display。

好學近乎知,知恥近乎勇

不知道是否現在流行的文明病作怪,「承認」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很難,「裝B」卻容易多了。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朋友張貼了一段來自日本綜藝節目的實境影片,看畢讓我印象深刻,原因大抵離不開它打破了日本人很會讚研外國文化與打扮的既定形象。記者在街頭突擊穿著樂團、音樂名人圖案T-Shirt的路人,訪問他們到底知不知道胸前這張臉到底是誰?是節目效果也好,但影片前半段一一被擊落的路人卻全數尷尬收場,而且我有留意到一點,能輕鬆答對的路人,造型都比較對味。懂得再而去了解是一種對自身的尊重,有所不知,力有不及,不足而求進。上網查證,五分鐘搞定,再花一小時聽聽他們的音樂,你會了解更多。「由裡到外」暗中拖展的威力,不著痕跡。有了真實,才有說服力,出師有名,堂堂正正,裡外皆是人。

試試啊!我覺得這樣的搭配超越了既定的品牌與造型所屬領域的迷思,很好玩的,Relax。

【延伸閱讀】GHOST STORY鬼話連篇系列:

我的世代變遷,說穿了就是離不開古著

世代交替,沒有最前,也沒有後。

時尚有時尚的速度,自己也該有自己的速度。追不來,也不用追。快不來,慢倒是自在。

 

◎Photo Via:GHOST LAI 黎玄才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