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只能腳踏實地、現金在手可能會是應對詭譎發展的保命之道。”


Raven

2020-8-10

金融危機,肺炎疫情 VS 雷曼兄弟誰比較厲害?

熔斷!熔斷!熔斷!

今年三月,原本「熔斷」這個只存在於教科書上的名詞,突然硬生生地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讓全球股市經歷了一段震撼教育,就連股神沃倫巴菲特都表示:「活了89 歲,沒見過這種場面。」當時不少專業投資人對於金融市場,都表示和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同樣嚇人,甚至過2008年雷曼兄弟引起的金融危機。

但同樣是金融危機,2008年跟2020年有什麼區別?讓我們重回當時現場。

1929年大蕭條以後,美國實行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Glass-Steagall Act),目的是將銀行儲蓄和投資分開,減少銀行的投機行為;該法案看似思考周全,但由於商業銀行被嚴格控制,又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收益回報率過低,使得商業銀行在這60年中日子非常難過,全靠貨幣市場基金勉強維持,而原本就貪婪的金融人當然不可能甘願就讓自己這樣過下去。

終於,機會來了,1999年由柯林頓政府提交監管改革綠皮書經美國國會通過,形成了《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讓這些不滿足低利潤的銀行零售的商業銀行,開始向投資銀行滲透,使得很多商業銀行都擁有了變相的投資銀行部門。

2000年互聯網泡沫後,美聯儲連續27次降息,將利率降至1%水平,信貸規模迅速擴張,加速房地產價格上漲,經濟前景樂觀,貸款買房的人越來越多,房地產市場繁榮;而銀行非常清楚貸款者的還貸能力,為了減少貸款風險,然後把這些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做成金融衍生品,打包分割出售給投資者和其他的金融機構,提前收回了成本和利息,這些金融機構再將貸款打包成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RMBS (Residential Moratage Backed Securities)賣給投行,投行將債務分解、增級,打包成債務抵押證券 CDO(Colateral Debt Obligations),而像高盛、摩根這些投行為了對衝風險,為 CDO 購入大量美國國際集團 AIG (American Internatioal Group :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保險服務機構)的信用違約交換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進行風險對衝。

但垃圾還是垃圾,不管如何換包裝成其他證券衍生品,為其投保也不能保證垃圾不變臭,當味道沒飄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是贏家,當臭味開始遮蓋不住時,大禍即將降臨;據統計,在2008年一般美國家庭擁有13張信用卡,並且高達40%的家庭並未繳費,同年9月,美國住房價格自2006年中期峰值以來平均下降了20%以上,隨著美聯儲抑制通貨膨脹轉向緊縮政策,聯邦基金利率不斷上升,大幅提高了抵押貸款成本,持房成本上升,還貸壓力增加,最終刺破了房地產的泡沫。

 
 
 
 
 
 
 
 
 
 
 
 
 
 
 

(@art_of_my_heart28)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2007年9月可以看出 S&P500 有明顯的跌落,此時正值次貸危機與雷曼兄弟破產的危險時期。

房地產市場由繁榮出現逆轉,次級貸款違約大幅上升,進而導致以次級貸款為基礎的 RMBS 及 CDO 價格暴跌,重要的金融機構在2008年9月瞬間走投無路,其中雷曼兄弟更產生高達150億美元的漏洞,而它的破產成為金融危機的導火線。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終於申請破產保護,這間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在危機爆發之前全球共有25000名員工,坐擁6390億美元的龐大資產,但轟然坍塌的瞬間卻身負619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美國股價從最高下跌了58%,在歐美還有很多以雷曼兄弟為首的多家金融機構因此而破產,世界主要經濟國家陷入景氣大幅衰退的情況。

 
 
 
 
 
 
 
 
 
 
 
 
 
 
 

Giornale De Letterati(@giornale_de_letterati)分享的貼文 張貼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正式宣告破產,使美國股價從最高下跌至58%。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大賣空》這部電影,看完就會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大賣空》以美國2007年金融海嘯背景,透過幽默詼諧的方式帶觀眾了解金融市場的扭曲現象。

|設計師說兩句029|千萬別搞錯了

|設計師說兩句029| 也沒什麼,就說兩句。 第一句是過去的洞察,第二句是未來的認知。 千萬別搞錯了 在過去,消費主張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社會階層的標誌,另一種則是不求體面,能用就好。 一般來說,知名度高的品牌,不僅僅是商譽,通常也代表一種社交貨幣,消費的目的不光是滿足機能,往往也

 

|時尚網海的潮起潮落| 時尚精品在數位巨浪中 潮漲迷霧迷情似懂非懂 潮退淋漓窺見泳褲真相 如何沈浮於波濤洶湧中 真相指引 從此不再非懂裝懂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數位網海的觀察分享: 時尚消費的神經中樞正被麻醉  進行行為改變的昏迷狀態 2017年6月,我人在柏林參加一

十年輪轉,危機依舊

然而今年狀況有點不同,原因是關鍵點換成了「石油」,當疫情爆發美股開盤暴跌,銀行股走低,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巴克萊、匯豐控股、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普遍重挫,最大的原因就是國際油價的崩盤。

 
 
 
 
 
 
 
 
 
 
 
 
 
 
 

(@mitchsmastermi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工廠停工、郵輪不開、飛機停飛,原油需求突然凍結,加上俄羅斯否決 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提出每日擴大減產協議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展開反擊,報復性調降原油價格,將每桶價格降價8美元創下20年來最大降幅,於是,全球油價「割喉戰」開始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是油價、股市及美債市場發生大幅波動變化,受需求憂慮,進一步引發投資人賣壓湧現,連帶股市、期貨、貨幣市場跟著崩盤,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 CBOE 波動率指數(VIX)盤中最高攀升至62.12點,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石油的價格漲跌對於生產國和消費國的都有很大影響,石油產出國由於價格下跌只能通過增產來彌補損失,從而增加收入,及結果是各個產油國都通過價格競爭搶存量市場而供給更多,價格下跌增大,如果這次破產的是原油公司,同樣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最糟糕的情況是如果夏天過去,高溫對於病毒傳播沒有抑制,依然沒有控制住新型冠狀病毒,那麼全球資本市場將真正進入大蕭條階段。

習慣國際大事與我無關的台灣也千萬不能鬆懈,畢竟嚴重依賴出口市場的我們,目前看似影響不大,但是未來局勢實在難以預測,最壞的情況到底會不會來?只能腳踏實地、現金在手可能會是應對詭譎發展的保命之道。

 

◎Photo Via:INSTAGRAM, IMDb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