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還在學校的時候,我總覺得時裝多少有點膚淺,不過是些光鮮亮麗的表面東西,但這場時裝秀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Raven

2017-9-28

愛恨交織的時尚師徒們

我不是個喜歡唸書的人,尤其是台灣的死板教育,大家都為了台大醫科或是電機拼個你死我活,結果變成醫生淹腳目,告醫生還比較海噱的亂象。其實時裝史上著名的設計師們,教他們技術的可能也都不是什麼有名的巨匠,這麼說好了,所謂「傳承」,印象最深刻的首先聯想到Alexander McQueen,才剛高中畢業,因母親建議他便前往這間被Tom Ford稱作最棒西裝的「Anderson & Sheppard」當學徒(1985 - 1987),此處磨練了McQueen的工藝,他曾受訪時說:「我花了兩個月坐在那兒才學會怎麼縫領子,又花了兩年才學會怎麼裁剪一件夾克。」這些傳統技巧讓McQueen成為一個優秀的裁縫師,並把「知識」傳承了下來。為了學習更多的裁縫技術,他到了另一間Savile Row的Giveves & Hawkes(1987-1989),也因為這裡,讓他「有辦法」做出舉世聞名的超低腰露臀褲(1994 S/S)。

Hedi Slimane可能是承襲最多大師精華的人

50年來,時尚設計師前仆後繼地冒出頭,他們滿懷理想與天賦,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有些成名較早的先入主時裝屋擔任要職,後繼者藉由實習的機會,或打版、或縫紉,等技巧成熟了才正式應聘成為品牌的員工,或獨自創立品牌;例如前Yves Saint Laurent設計總監Hedi Slimane。年輕時代就曾在Martin Margiela草創階段實習,1996年才在聖羅蘭先生伴侶Pierre Bergé引薦之下,進入Yves Saint Laurent擔任男裝成衣總監之職,對於這位後來把YSL去Y加Paris的天才設計師,已故的Pierre Bergé曾這樣形容:「關於Hedi,就是喜歡或不喜歡兩條路,就我個人來說,我並不是全部都喜歡。但Hedi是極具才華的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你必須接受這點,有好也有壞,這是我的想法,我非常喜歡他,非常非常喜歡。」

Hedi Slimane在後來專訪中,也侃侃而談他對於兩老的感激:「我欠他(指Pierre Bergé)和Yves一切,這就是為什麼我任職四年內盡力保護和鞏固YSL過去的輝煌,無論是對我來說還是我的生活。這是一個榮譽,責任和無條件的愛的問題。Pierre Bergé一直是我最景仰的人,就像是位父親給我給予我勇氣及力量,我一直在銘記從他身上所學到的價值觀和原則。」

 

A post shared by Claude Roudil (@clauderoudil) on

↑Hedi Slimane & Pierre Bergé

但在服裝設計上,Yves Saint Laurent到底有沒有親自手把手的指點Hedi Slimane?這個問題可能只有當事人才能回答,只是這已經是最靠近所謂「師承」之說法,其助手Kris Van Assche又何嘗不是在Hedi身旁實習,從YSL跟到了Dior Homme,甚至成為Dior Homme的創意總監。倘若想要在時裝界找到直系師徒,可能得把焦點拉到有著明顯階級制度的「品牌時裝屋」才有可能。

Margiela的精神時裝屋

當你細細一看,這個1988年所成立的品牌啟發了太多人。最著名的案例毫無疑問是Raf Simons:「還在學校的時候,我總覺得時裝多少有點膚淺,不過是些光鮮亮麗的表面東西,但這場時裝秀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我走出會場,內心旋即明白這是值得一輩子去做的事情。這場秀,就是推動我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的原因。」一場能讓他美到流淚並決定投身時尚產業。

Martin Margiela都離開同名品牌將近20年還受到產業尊敬不是沒有道理,縱使是貴為Balenciaga創意總監的Demna Gvasalia,都曾在2016年初接受《Bof》專訪時表示:「關於衣服,真正讓我學習到的地方是在Margiela工作時期(此時 Martin 已離開),我看到Margiela 90年代品牌剛開始時期的衣服,那是研究性的時尚,他們拿一件襯衫,然後拆解,再重組成一件新的,其核心概念是你必須充分了解你所在做的事,用其創造新的東西。」

來自巴黎的創意設計獵頭公司Agent Secret總裁Agnes Barret接受《WWD》訪問時曾說道:「或許對這些設計師來說,最好的教育不是想像時尚,反而是超越時尚。這些從Margiela時裝屋畢業的設計師,他們作品多少都帶著哲學性和社會學的性質在。」舉凡:Hermes女裝創意總監Nadège Vanhee-Cybulski以及Ann Demeulemeester的Sébastien Meunier,還有如今Brioni在6月時任命(曾為Martin Margiela左右手的)Nina Nitsche為品牌創意總監。曾是MM6設計師的Sébastien Meunier,認為「這間學校」,是非常博學、安靜且專注的,他表示:「每個事物都是關於工作、概念和如何樂在其中。經典的服裝是所有的基本,是我們所有概念上創意的支持,我們的目標是出其不意地改變衣物,徹底扭轉人們對服裝的看法。」遙想當初成就安特衛普六君子們與Margiela恩師的 Mary Prijot,她曾向《紐約時報》表示,Martin總有天會回到Chanel風格的皈依,並且停止追求名聲的誘惑,或許由始至終,時尚傳承的是設計師的「精神」,而一切僅僅只是傳遞方式不同罷了。

 

A post shared by dailyshopedito (@dailyshopedito) on

↑Hermes女裝創意總監Nadège Vanhee-Cybulski

↑Ann Demeulemeester創意總監Sébastien Meunier

信川久,得永生

所謂名師出高徒,從未受過專業服裝訓練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可能是時尚界真正的百年樹人,如今執掌超過2億美元時裝帝國的她,旗下直屬子弟兵是赫赫有名,像是Junya Watanabe by Comme des Garçons的渡邊淳彌、Sacai的阿部千登勢以及Kolor的阿部潤一,在一則NHK紀錄片中所描述,川久保玲是主線Comme des Garçons的唯一設計師,打版師必須依靠川久保玲簡單而模糊的字眼,進而推敲她想像中的服裝。

 

A post shared by Rei Kawakubo (@kawakubosan) on

↑川久保玲的子弟兵們

1984年就加入Comme des Garçons團隊的大弟子渡邊淳彌,在經過幾年磨練之後,川久保玲注意到其才華,1987年任命他為針織品線設計總監,1992年更進一步支持他成立個人品牌Junya Watanabe Comme des Garçon,川久保玲不但大方提供資金、門市、媒體資源,也完全放手讓他自由發揮創意,對於他們來說,她像是嚴師也更像是個慈母,而這些品牌愈茁壯,身為母集團的Comme des Garçons也就會愈盛大。「川久保玲引領我們,讓我們在自豪、愉悅,完全不必分心處理與買手、媒體和產業的各種關係。」

今年於大都會博物館所展出的特展《Art of the In-Between》中的「Design / Not Design」也詳述了他們之間的互動模式:「川久保玲的創作起點,通常從一個單詞或一個抽象的圖像開始傳達給她的圖案製作者。她曾經對著團隊把一張紙揉成皺巴巴的紙團,並要求打版師做出表現相似品質的設計。」我相信當下那些子弟們絕對是滿腦黑人問號,但久而久之被鍛鍊出超強的實戰力,她用自由和抽象灌溉這些幼芽,唯有理解 Comme des Garçons 那反大眾世俗的價值觀,你才有辦法脫胎換骨。

 

A post shared by Stacy Kim (@stacyjeenkim) on

↑《Art of the In-Between》特展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