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時尚總監李佑群的台下十年功,從一間日本小公寓走上國際舞台!「時尚產業不是天天都光鮮亮麗,要撐起這樣的行業,靠的真的只有熱情!」”


Wazaiii

2017-4-16

時尚總監李佑群老師的十年功養成之路!造型師、創意行銷一手包辦、縱橫國際,用無限熱情撐起時尚一片天|Wazaiii 專訪|

在進入這篇專訪前,W編要先自首,其實在佑群老師開始為Wazaiii撰文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他是個這麼能寫以及會寫的人。因為W編跟大家一樣,熟悉的是螢光幕前的李佑群老師,他總是說著每一季的流行穿搭,以及風靡世界各地的大小玩意,你是不是跟W編一樣,也只看過他在流行節目裡講師的模樣,以及品牌活動中風度翩翩的身影呢?直到 Wazaiii 開始連載佑群老師的文章,W編才發現平時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的他,私底下居然是如此文筆流暢、知識滿滿的一個人物!仔細研究才發現,原來佑群老師不僅是當年將日系時尚引進亞洲其他國家的開山元老,他也曾經創辦許多本男女裝時尚雜誌,更將時尚文化雜誌帶進中國、馬來西亞等等其他亞洲國家,對於時尚、藝術、歷史與美感,也有自己的一般見解。正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從主編、總編輯、社長一路走到現在幕前的明星造型師,Wazaiii很高興邀請到李佑群老師,跟讀者們說說電視機以外的他,這十年功究竟是從哪裡開始,以及還要往哪走。

「名模教母」陳婉若專訪 — 從總機到伊林娛樂副董事長!近40年藝能生涯學當「氣派的大人」不安於現狀乘風破浪|Wazaiii 專訪|

「名模教母」陳婉若專訪 — 從總機到伊林娛樂副董事長!近40年藝能生涯學當「氣派的大人」不安於現狀乘風破浪|Wazaiii 專訪| 『我的人生現在過的太真實了,現在我最不擅長的事,居然是擺 POSE。』面對曾經熟悉的攝影鏡頭,眼前這位身高 172 的 CEO 輕描淡寫的微笑說著。但訪談後,我才瞭解,這句話藏著多少

凱渥 Catwalk 創辦人洪偉明專訪 — 台灣時尚教父這樣打造超級名模!「光是外型漂亮已經沒有意義!」網路時代下模特兒的世代交替|Wazaiii 專訪|

凱渥 Catwalk 創辦人洪偉明專訪 — 台灣時尚教父這樣打造超級名模!「光是外型漂亮已經沒有意義!」網路時代下模特兒的世代交替|Wazaiii 專訪|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見到洪老師。 上一次見到他,是在米蘭時裝週的秀場裡,洪老師穿著黑色中山裝,四平八穩的坐在位置上。那天W編鼓起勇氣,走上前去與老師攀談(

「為什麼當初會想要引進日系雜誌?」

『在我們那個年代,台灣只有歐美時裝雜誌,沒有像日系雜誌這樣工具感比較重的時尚刊物。歐美雜誌是比較感性思考的,從中可以看到當季趨勢、設計師理念,跟一些藝文資訊,但同樣在亞洲的被動式思考教育下,日本雜誌傳遞出來的就是更加準確,「如何變時髦」的方法。其實台灣女生的思考模式某種程度上來說跟日本女生相去不遠,也確實需要所謂的「工具書」。會引進日系雜誌也是個有趣的故事,日文系畢業的我本是想去出版社應徵翻譯,想不到對方看到我在學生時期曾經接觸過雜誌編輯,就提到引進日系雜誌這樣的機會,誤打誤撞的,我就變成日系雜誌台灣版的主編了。』

「在那個台灣人對於日系雜誌並不熟悉的年代,應該有些困難吧?」

『我們第一本引進台灣的雜誌其實是Cawaii,是一本日本年輕109辣妹的時尚雜誌(109辣妹是日本學生妹的一種造型,把皮膚曬得黝黑,畫淺色的大濃妝,什麼都要誇張的一個日本風格,為怕90後有人沒聽過,W編特此補充一下),當時雜誌最大的通路是7-11,我帶著企劃去找雜誌部門的採購提案,你知道,當時的採購已經是年過半百的大嬸,怎麼看得懂這種前衛的刊物。對方一臉狐疑的看著他完全沒看過的風格,還要求我們必須先將首刊給他「審核」。而要對食古不化、又不同產業的人發表我的理想,身為編輯的我當下真的滿受挫的,結果出刊後我們創造了百分之97的實銷率,7-11的主管都驚呆了,這也讓我更加確定引進日雜是一件正確的事。』

「老師當初為什麼選擇去日本進修?」

『其實我有許多家庭成員來自日本,從小我的寒暑假便時常在日本度過,大學的時候我比較叛逆,儘管父親是從事貿易,希望我能夠填英文系作為第一志願,但我偷偷把日文寫在英文之上,因為英文大家國高中都唸過,所以必須選一個對自己有優勢的科系(事實上也只是懶啦哈哈)。畢業後當完兵,在台灣雜誌社引進日雜後多年,我發現自己對於媒體業更想深入瞭解,我便申請了日本媒體界知名的上智大學研究所的新聞傳播,其中更選了時尚與網路媒體的課程。』(W編:那麼多年前就念了網路媒體!欽佩!)

「如果要為你的時尚之路訂一個起點,會是什麼呢?」

『應該是我在日本唸書時住的小公寓 Maison Ark 207室吧。當時1996年有一部日劇叫做「長假」,裡頭的男男女女從穿著到住家都很「o sha’re(時髦)」,讓我很是嚮往。所以當我搬進這間什麼都沒有的「裸屋」時,我花了很多心思去打造一個美感與流行兼具的生活空間,加上那時房子的地理位置在東京的市中心中野,所以我要到澀谷、原宿、青山、銀座等等的地方都很方便,我開始好好的觀察路上的人,以及專注在「時尚」這件事情上,也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好朋友。所以對我來說,這間207室,是我時尚之路的一個開端,我永遠都記得那時房間裡的陳列與擺設,以及在那裡生活的日子。』

↑Maison Ark 207室

「身為引進日雜的第一個人,你覺得日系媒體有什麼特別之處?」

『日系媒體的編輯有個有趣的特質,叫做「無性格」,他們會完全抽離自己的風格與主觀想法,從受眾與讀者去思考,什麼樣的內容是別人想看的,這點跟歐美雜誌相去甚遠。其實不難想像日本人的民族性,便不難想像這樣「換位思考」以及為讀者「服務」的心態是從何而生。像早期我們引進幾本日系雜誌,各自有著不同的風格,身為總編輯,我可能一早要先跟 Mina 的清新編輯群開會,討論森林系啊、小白鞋等等的議題;下午則是辣妹Vivi編輯會議,豹紋、皮衣、鉚釘是我們的對話重點,一整天下來,我也得呈現一個無個人觀點的換位思考編輯,才能為不同風格的讀者們提供更新更流行的資訊。

現在大家聽到「無性格」可能會有點怕怕的,畢竟現在是個人觀點大勢的時代,但當時經過這樣日系媒體的訓練,其實讓我對於美感多了一份「包容力」,了解到美麗是沒有區隔的。有時候也會有點人格分裂就是了,哈哈哈。』

「老師我們看你常常旅行,除了日本以外,你會怎麼形容不同國家的風格?」

『旅行的時候我喜歡偷偷觀察每個人的穿著,職業病啊,我喜歡透過人們穿著和行為去猜想他們的性格。如果要我形容,我會用色彩去形容耶,不同城市的文化造就了男男女女不同的審美觀,拿巴黎做例子吧,我會說白天的巴黎是他們老建築物的米白色,但到了夜晚則是巴黎女人一定要有的黑。義大利隊我來說則是酒紅跟深咖啡色,因為義式給人一種很「Koi(濃)」的感覺,從穿著到長相(到妝哈哈),義大利人都是很濃厚很有存在感的,很有態度。東京我則覺得是青色的,比較柔和、明亮,日本人喜歡的視覺調性也是比較清新、淡雅的。』

↑左為與時尚大叔 Nick Wooster 相談甚歡後留下的合影,又為佑群老師出席米蘭時裝週與 Neil Barret 設計師本人合影

「那台灣呢?你看到台灣什麼呢?」

『台灣對我來說是濃烈的紅色,像是廟宇柱子的顏色,豔麗又有風土民情的那種紅。台灣人同樣也喜歡什麼都很「豐盛」的感覺,不論在吃喝玩樂,或是穿著打扮上,台灣人喜歡一加再加,越多越好。沒有不好,但是台灣的美感還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像鐵窗文化一樣,對於美感、空間、或是穿著上,還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這不是負面的,對於外國人來說,這也是我們很有趣的文化,我只是覺得我們可以再磨練更有品味的想法,不論是在選擇或是打扮的「比例」上都會拿捏得更精確,不用什麼都要,有一個重點後,再用其他配角來襯托自己的整體造型。』

↑除了分享流行趨勢,佑群老師更致力於舉辦的美感講座,與大家一起討論美的深層意義。

「老師你覺得從哪裡可以繼續磨練品味與想法呢?」

『我覺得像 Wazaiii 這樣的知識類平台就很好啊!其實時尚來自於文化與美學,跟文字是分不開關係的。沒有文化的底蘊會很容易被「同化」,如果能透過文字,讓自己回到對於「美」最原始的想像,讓人更會「獨立思考」,就不會被一些商業或潮流的炒作牽著鼻子走。這不只影響到時裝而已,這還影響到生活、國家的整體競爭力與軟實力。』

「幕前與幕後工作差異最大的點是?」

『從做編輯到做幕前人物,我覺得差最多的就是要注重身材吧,哈哈哈,沒有啦,我覺得差最多的是與觀眾、讀者的互動性。做紙本時我們可能要幾個禮拜,一個月後才能獲得讀者的回應,但在電視或網路上做表演,觀眾的回覆是即時的,這會訓練我們的臨場反應,以及能更快速的掌握一個議題的流動度。』

台灣時尚KOL Pupupepe 浿機的一天優雅揭密: 一人包辦企劃、拍攝還要邊趕稿邊保養!超過四千萬瀏覽的亮麗人生,背後是分秒必爭!|Wazaiii 專訪|

台灣時尚KOL Pupupepe 浿機的一天優雅揭密: 一人包辦企劃、拍攝還要邊趕稿邊保養!超過四千萬瀏覽的亮麗人生,背後是分秒必爭!|Wazaiii 專訪| 你知道 Blog 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嗎?他的原身其實是「Web + Log」兩個字,Web是網路,Log是記錄,也就是在網路上記錄事情,用久了就變成縮寫「B

時尚選品店 Club Designer 創意總監陳怡專訪—見證 Michael Kors 品牌成長;相中 Alexander Wang 爆紅...時裝買手的銳眼與創意,是在產業站穩的最有力籌碼|Wazaiii 專訪|

時尚選品店 Club Designer 創意總監陳怡專訪—見證 Michael Kors 品牌成長;相中 Alexander Wang 爆紅...時裝買手的銳眼與創意,是在產業站穩的最有力籌碼|Wazaiii 專訪| 你可曾想過,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設計師,曾經也是默默耕耘的新銳設計師?當時的他們與現在有什麼不同?當

「不論是編輯或現在的工作,其實都是從藝術角度出發的,對於從藝術出發卻變成商業的成果,老師有什麼想法能跟年輕人分享嗎?」

『這也是我內心一直以來的一個角力戰,因為我其實是很喜歡研究歷史與藝術的一個人(我曾經在旅行時試著把烏菲茲美術館裡的每一幅畫解釋給我老婆聽結果被翻白眼),回到工作時我其實沒辦法那麼藝術,因為就理性思考,我們必須要在最大的範圍內把資訊傳達出去,如果關在自己的藝術框架裡,受眾是很小的。其實我建議年輕人,可以把商業化想像成一個「過程」,而非「終點」,如果你有一個目標想要達成,商業化以及對社會稍微的屈就,其實是必經的路。像我就希望在晚年,能夠策劃許多藝術展覽與美學講座,傳播這樣的美學,才是我的終極目標。但在這條路上,幫助更多人變得更美,也是美事一樁,不是嗎。你看川久保玲,儘管她對於一些暗黑的藝術有非常棒的傳承與堅持,但品牌最賺錢的可能還是 PLAY 系列吧,但她也不會因此不做主線設計,是一樣的道理呀。』

↑圖為佑群老師與與好友國際級攝影⼤大師蘇益良共同合作嶄新企劃。從同樣數字的1910年代開始,以10個年頭為⼀輪,運⽤當年攝影概念與衣著符號,沿著「時尚的軌道」啟程,從服裝中窺⾒見百年來⼈人類的作為,歷史與人類的美學是息息相關的。

「今年五月份,時尚界盛事Met年度展覽將以川久保玲為主題,曾經專訪過她本人的老師你,還記得她是個怎麼樣的人嗎?」

『她是一個很日本,很嚴謹卻又很酷的一個人。她堅持要知道我的每字每句翻譯成日文以及英文什麼意思,不論是語感或是內容她通通都要了解,更不用提在專訪前她做的功課量有多大。她重視的不只是講完就好,而是整篇專訪呈現出來的故事、排版跟視覺,都必須符合她的藝術美學。後來我直接跟她提了一個企劃案,問她要不要直接幫我們設計排版,她居然一口答應了!我非常 Shock!每一個排版她都要親自看過,也不斷地跟我們聯繫,絲毫不馬虎,讓我印象很深刻。

我在她身上看到日本的世代變遷,現在的日本年輕設計師已經融合了很多街頭的上的潮流趨勢到設計裡,但川久保玲依舊堅持將傳遞「日式」以及大和風情的責任融入設計裡,她依舊有著傳統的對服裝以及美的見解。專訪完她,讓我更尊重日本文化,因為她所傳達出來的日本設計是很純粹的。』

「老師平常的閱讀習慣是?」

『我不會只看跟時尚有關的書,我喜歡看純藝術、純歷史的書籍,因為我是男生,所以我也很喜歡日本戰國時代的傳記,可以吸收到那個年代的美學。旅行時我常常喜歡跟朋友說每個城市歷史相關的事情,但他們好像不是很愛聽,哈哈。其實看這些書籍能夠更直接的影響我們的美感,美感才是影響我們內外在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看到老師現在除了目前的造型師外,也開始身兼製作人的角色產出些小短片,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我發現在的年輕人吸收新知的方式是很片面的,他們的閱讀習慣跟我們以前不同,以前我們看期刊、月刊,是一群有邏輯的編輯所撰寫出來的評論或是議題,但現在速食資訊爆炸,年輕人雖然懂得比我們當時更廣,卻不是特別深入。我做的這些小影片,是希望能透過比較有質感的方式,像濃縮的雞湯一樣,把比較精緻的內容分享給現在的年輕人。以前要做這種影片,需要很大的成本,還需要電視台推播,以及整個製作團隊,但現在有短片,我更有機會用較低的成本,將美感傳遞出去。美是深化,有邏輯性的思考,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知道。』

「不知道老師入行的契機是什麼?對憧憬你工作型態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我在唸書的時候就很喜歡接觸時尚相關的事物,寒暑假去日本時,就會幫雜誌社的朋友處理街拍的大小事,或撰寫一些文章,累積自己的經驗,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其實嚮往時尚業的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你的熱情有沒有讓別人感受到,如果有人能很有想法的跟我討論他對時尚的熱愛,甚至是穿一些自己改造的服裝,真的比天天打扮得漂亮重要的多。畢竟時尚產業並不是天天都光鮮亮麗(應該說疲憊的時候佔多數),如何支撐起這樣的行業,靠的真的只有熱情,以及對美感的追求。』

↑佑群老師榮獲 Zalora 2016年 「最佳造型師」大獎。

後記:

W編自己也是剛在時尚圈闖蕩不久的編輯與造型師,對於像佑群老師這樣的故事我特別感興趣,透過這次的訪談,認識了不像電視上那麼有距離感,輕鬆風趣,偶爾還幽自己一默,我了解到一個對於美感有獨到的見解的人,舉手投足之間也會流動著一股舒適的自信。希望透過這樣的訪談,也能讓讀者們看見不一樣的佑群老師,以及他對於美和藝術的堅持。

 

 關於李佑群 

華人時尚圈指標人物,創立了台灣第一本日系時尚雜誌,並在亞洲創刊多本時尚媒體,創下最多時尚雜誌創刊總編輯記錄。與東京時裝圈關係深厚,女人我最大等時尚節目指定合作;國際品牌及國際天王等指定造型師。國內唯一總編輯、時尚總監、造型師、作家多元身份代表。

 

 

Editor /  責任編輯:李瑜

◎Photo Via:Wazaiii, 李佑群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