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究竟,女人擁有多少支口紅才正常呢?答案當然是:越多越好啊”


凱特王

2019-9-3

|古早美獵奇圖鑑|

只要跟「變美」扯上邊兒,女人的膽子就變得超大,腦洞就變得超開。你以為《三更》的餃子已經是最奇葩的美顏盛品?不不不,關於美容,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女人們做不到的。《古早美獵奇圖鑑》為你揭開女人不擇手段也要變美的招數。

從皇帝賞賜的口脂,看口紅撩男發展史

各位小主兒,沙發坐好了,沙發不夠坐,小板凳也有是有的,請隨意。今兒個要說的主題絕對茲事體大,什麼「斬男色」、「好嫁風」、「Tag男友」諸如此類的新詞兒聽過吧?別以為是網路年代因為口紅才開始流行的,中國很早以前就有人用啦。古代女人撩起男人各個都是好手呢,值得我們借鑑幾招。

↑電影《妖貓傳》張榕容所飾演的楊貴妃,美豔動人。

當然,如果妳也好奇口紅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跟我一樣是愛好用冷知識填充大腦的文藝女青年,那麼這一期的《古早美獵奇圖鑑》也夠妳跟朋友聊天時,隨便露兩手讓他們崇拜了。

從先秦到民國,從皇帝賞賜的口脂到賈寶玉教妳如何正確使用唇頰彩,來,請聽我娓娓道來。



↑戲劇《武媚娘傳奇》播出時造成武媚娘的仿妝熱潮。

唐朝是中國一個輝煌的盛世,國強民富,許多新奇的發明、奢華的小玩意兒都在那時達到頂峰。全國上下不僅女人使用口紅,連男人也會用唇膏滋潤雙唇,甚至皇帝還會把口紅當做福利發送給大臣們,當做慰勞他們的賞賜,以及榮譽的象徵。

皇帝送給大臣們的口紅當時叫做「口脂」,不僅有滋潤雙唇的效果,裡頭含有的配方「甲煎」更具有治療唇裂與預防口臭的功效,塗在嘴唇上不僅口氣芳香,而且還能紓緩乾燥的雙唇。你瞧瞧,古代人是不是很講究啊?

但這並非口紅最早的雛形,早在唐朝之前,女人就已經開始尋找妝點雙唇,準備撩男的東西了。走,我們去瞧瞧!

|先秦|朱砂,最早的口紅原料

不得不說中國古代女子的雙唇,畫著畫著就畫出了中國口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楚國才子宋玉的名篇《神女賦》便有這樣的描述:「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若其丹」,這裏的「丹」即指朱砂,是唇部化妝品的主要原料。

朱砂,看它的部首就知道是一種礦物,要使用在嘴唇上就必須磨成細粉末才能使用。使用前和點水沾在雙唇上色。這種質地用起來很麻煩,而且黏著力差、又不顯色,手殘黨還容易打翻,畫個妝像車禍現場,重點是還容易吃進去。為了愛美一年吃好幾十斤朱砂的女人不是沒有,簡直就是用生命在撩男啊。

↑朱砂在漢方是可以入藥的礦物,但吃多了也會中毒。但為了愛美,女人還是甘願先豁出性命再說。

於是女人們腦洞大開,拿磨成粉末的朱砂拌入動物油脂,再將其凝固成膏狀,這麼一來黏著力就好多了,顯色度也大大增加,動物油脂還能滋潤雙唇,而且成分天然,至今依然是很多唇膏使用的原料,老祖宗的智慧啊(或說女人愛美的決心)真的是了不起!

↑拌入動物油脂成為膏體之後,女人們終於結束吃夠朱砂的日子。這種包裝其實在現代也能看到,有些品牌的護唇膏就會做成這種樣子。

|魏晉南北朝|顯色度與滋潤度都提昇了,開始追求香味

既然要撩男,除了顯色之外,香味也是很重要的。北魏年間的《齊民要術》,就明確記載了帶有香味的口紅的製作工藝:「將丁香、藿香投入到微溫的酒中,借酒力吸收香氣。待浸透後用棉布過濾掉香料保留溫酒,再將牛油放入,慢火熬製,趁熱摻入朱砂細粉,並以青油增其亮度,攪拌均勻後再自然冷卻。」

看到沒,看到沒,真正的手工製作是如此繁複的工序啊。而且還用青油增加亮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光澤感」嘛。帶有香味的口紅,用起來才療癒,妳說是不是?



↑古代用來裝口脂的盒子也是極為講究的,跟我們現在追求唇膏的包裝一樣,可見得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女人一直都是會被化妝品這種小東西迷惑的生物。

|盛唐|從對香味的講究、色號到世界第一支管狀口紅的出現

生在大唐的女人不僅在歷史上社會地位最高,而且著裝也最大膽(平口半露酥胸),化妝技巧與樣式都達到空前的多變。如果說那時有什麼時尚之都的話,真的非「長安」莫屬。

上行下效,因為唐玄宗的女兒永樂公主,就是個美妝控,不僅親身投入到對口紅的研發事業當中,還為此專門在宮中開闢了一處種植各類香料的花園。據記載,能用以製作口紅的植物,就多達二三十種。而那時的口紅身兼口氣清淨的功效,如此靠近喜歡的男生才能口吐芬芳。

↑唐朝女人畫起妝來其實沒有比我們簡單,但最後一個步驟都是唇膏。可見得口紅一直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即使像唐妝這樣浮誇的妝法,最後都不得不以此收尾。

南唐後主李煜寫過一首詞《一斛珠。晚妝初過》,描寫了自己的寵妃(歌妓)如何透過畫唇妝等等一連串動作來撩男。我會仔細解釋給妳聽,妳再自己想像這個畫面有多麼18禁。

原詞是這麼寫的:「晚妝初過,沈檀輕註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碗。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晚上隨意畫了個妝,唇邊還點了一抹沉檀色的口脂。她含著笑並未唱歌,反而是先吐出一小個花蕾般的舌尖,才微微張開櫻桃小口,唱出了婉轉的歌曲。酒酣狂舞,美人的袖子染上了酒汁就更紅了,深深的酒杯,傾刻間又被酒給注滿。斜倚著繡床,笑著看著心上人,把那紅嫩的花草輕咬下來又吐了出去,輕咬下來又吐了出去。

嘖嘖嘖,這畫面是不是非常讓人面紅耳赤啊?之所以舉這首詞為例,除了讓大家見識一下風情萬種的撩男技術之外,詞裡出現的「沈檀」二字也是重點,代表了在唐朝,口紅不僅有了香味,還有了色號。「沈檀色」可能就是當時流行在寵妃之間的顏色。

而唐代中後期,終於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支管狀口紅。唐代元稹的《鶯鶯傳》裏描寫崔鶯鶯收到張生從京城捎來的化妝品,其中就有管狀口紅:「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

「口脂五寸」相當於現在的15公分(我的老天鵝啊,大手筆啊),而且來自京城,那便猶如當今的Dior、CHANEL、YSL、Tom Ford......這種等級的唇膏了。所謂Tag男友,沒有收到這種級別的都不算成功。



↑因為國家富裕,加上女人的社會地位來到歷史上的新高,所以唐朝女人的妝是非常浮誇的。

薄片胭脂,簡易的庶民口紅

和裝在容器裏的口脂不同,它的製作和材料都顯得比較粗劣:用棉紙浸染紅藍花汁,待其風乾後即可。雖然攜帶方便,但使用時要先用唾液將其溶化,才能給唇部上色,這樣的用法實在有點不體面。

因為價格低廉、用法不精緻,「薄片胭脂」便註定只會出現在底層婦女的閨閣裏,那些豪門女眷們只會用裝在盒裏的高檔口紅喔。

↑你在古裝劇中一定見過女人在銅鏡面前,對著鏡子將一張紅紙放在唇間一抿,嘴唇立即上色的畫面。唐代後,這種簡易的口紅在民間被廣泛使用,又稱「薄片胭脂」。

|明清|唇頰兩用的胭脂

胭脂比口脂其實讓我們更耳熟對吧,清朝以後,化妝的技法改變,胭脂不僅僅作為唇妝使用,也能作為頰彩,也有人說胭脂是一種紅藍花,泛指製作口紅的原料。

有關胭脂在清朝的使用,《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平兒理妝有這麼一段描述:

「看見胭脂也不是成張的,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那市賣的胭脂都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渣滓,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窺見,胭脂是一種製作頰彩的原料,擰出汁液,搭配花露蒸疊(花露類似用蒸餾的方式取花朵中的精萃,而且帶有香氣,可能是玫瑰花),放在以白玉製作的精緻小盒子裡,而且是講究的人家才這麼用,成張的就如上述的「薄片胭脂」一樣,是一般底層婦女才用。

↑上好的胭脂像精露一樣質地濃稠,凝脂一般。這樣的唇頰彩在現代也能見到,也就是一般統稱的「頰彩露」之類的東西,能用在唇部與雙頰。

賈寶玉小哥哥平日就是以吃大觀園裡女孩們嘴上的胭脂為樂的男子,胭脂高不高檔,他一試(吃)便知。並且還特別了解用法:「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

平兒照他的用法替自己化妝,果然好的胭脂只要一點點就非常顯色,而且又香香甜甜的。

 
 
 
 
 
 
 
 
 
 
 
 
 
 
 

氵山 亻尹 산이 31(@jessie_wei95)分享的貼文 張貼


↑戲劇《紅樓夢》劇照。《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平日就是以吃大觀園裡女孩們嘴上的胭脂為樂。

民國之後,西風漸進,不管是朱砂、口脂、還是胭脂,通通變成我們現在使用的管狀口紅。除了使用技法簡單,攜帶起來也很方便。而唇膏可能也是所有女人生命中第一個化妝品,例如民國才女張愛玲,就是用自己第一篇稿費買了當時最有名的丹琪(Tangee)口紅。

從撩男到取悅自己,不管目的為何,口紅一直是女人買不膩的東西。有人說:「我有上百支口紅,就算常用的就那麼幾支,但姊喜歡的是那種百裡挑一的感覺。」

究竟,女人擁有多少支口紅才正常呢?答案當然是:越多越好啊。

《古早美獵奇圖鑑》咱們下次見!

【延伸閱讀】古早美獵奇圖鑑系列:

鳥糞做的去角質泥,誰敢用誰就美

不美不足以談治國的埃及艷后

 

◎Photo Via:IMDb, Google ,  INSTAGRAM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