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是近十年左右爆發在生活週遭的一組詞彙,一種標籤,一種型態,和一種群體;從「他是個文青。」到什麼東西、什麼樣的人、什麼流行「很文青」,「文青」一詞已經跳脫了原本單一名詞的用法,成為了「廣義」且多元化的概括,現在每個人心中的「文青」,已經有不同的定義。
「文青」一詞並不是21世紀才出現的,最早指的是熱愛文學與藝術的「文學青年」、「文藝青年」而簡稱為「文青」。但現在所理解的「文青」,是一群拒絕盲從主流文化,較為叛逆、非主流、與眾不同品味與氣質的年輕人,倒不一定都很熱愛文學讀物。而從上述這種「文青」的範圍裡,又包括了心中雖然反主流社會,但卻對社會時事議題相當關心,開口都是「脈絡、結構、社會公平」之類,各種大小社會運動都會參與的「憤青」;以及捧場獨立樂團,會去所有 Live House 活動的「樂團青」;或是擁有好幾台不同規格單眼相機、玩具相機,熱愛底片顯影效果的「攝影青」;每週固定參觀所有展覽的「展覽青」…等等。每一種「青」彼此會有重疊,亦有相異的部分,但都有著「與眾不同」,堅持小眾的元素。
正能量不再無懈可擊?LUPA、榮・穆克、金卷芳俊3個你必須知道的怪奇藝術家! 或許是對世界的荒謬做出回應,或許是一種「正能量不再無懈可擊」的顯示,黑暗、諷刺、迷幻、充滿不確定、不時以黑色幽默表達關注議題的「怪奇藝術」創作越來越多。在這類怪奇的藝術創作中,我們總是能看到藝術家們將人們刻意忽視的議題、與最真實的人性面
你登島了嗎?Sidoli Radio 小島裡雖小但卻不簡單 咖啡館的開業風潮,一波接著一波。而最近追逐著新空間的旅人們,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你登島了嗎?」,當然我們說的不是動物森友會,是一間位於大稻埕商圈邊緣的「Sidoli Radio 小島裡」,自四月中旬開放登島。 從去年中,就開始有耳聞
歐美文青是從1960年代的嬉皮(hippie)族群漸漸隨著時代變化而來,現在稱作「hipster」,hipster 承襲嬉皮的反戰思想與人文關懷,非常崇尚環保與大自然的平衡(大多數為素食者)。喜歡老老舊舊的事物,包括黑膠唱片、二手家具、老電影、古著之類的;明明排斥主流文化,卻很矛盾地愛用蘋果的所有產品;喜歡 NYLON 這本雜誌,喜歡後搖(post-rock),喜歡的電影風格多是歐洲藝術片。嗜喝咖啡,但是不喜歡對他們而言過於主流的星巴客,這點和台灣文青有一些些不同,非常有趣!
至於日本的文青又更安靜、優雅了些,鮮少上街抗爭或是在網路上論戰社會議題,日本本來就有「文學女子」和「文學男子」這樣的說法。在出版業還不至於太沒落的日本來說,喜歡讀書和寫作並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情,每年的「芥川獎」和「直木獎」也是大眾關心的範圍,也常常有知名藝人和歌手得到這些獎項(如搞笑藝人又吉直樹),帶動了整體「文藝」的風氣。如果要講到日本文青,大概是一種太宰治的形象,頹廢亂髮穿著大地色系的浴衣,坐在緣廊上拿著一本文庫本閱讀,旁邊還有一杯茶或吃一半的仙貝,相當平和與自由,又懶洋洋的氛圍。
《人間失格》日本文學家太宰治的厭世金句,其實是新現代佛係思考? 太宰治小說《人間失格》男主角大庭葉藏用一句「我的一生在眾多恥辱中度過」與書名呼應作結。看似魯蛇至極點,卻引人省思。然而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有自省能力。就算有,也多半對自己充滿誤解,更遑論對於周身的親朋好友與陌生人。雖說人與萬物的區別是因為人類自稱有智慧
西洋音樂王子Prince跨靈魂樂、放克、搖滾等多種樂風,為後代眾多巨星的啟蒙者 歌王者眾,王子獨一 「這世界有許多的王……但我們只有唯一一個王子。」 Alicia Keys 在為 Prince 於 2004 年進入搖滾樂名人堂的引言說道: 2001 年自己的首張專輯《Songs in A Mi
回到台灣文青的領域,幾年前網路上曾經有一篇高點閱率的圖文,說到「文青」必去「誠品書店」,意外崇尚壯遊體驗,身上有很多看起來沒什麼設計卻超級貴的單品,必讀村上春樹,還要穿 CONVERSE,社交平台上的發言總是令人摸不著頭緒,還大多是對世界的哀愁等等。那篇文章打中無數青年的心,也產生了一種更加矛盾的命題:「如果文青變成了一種主流,那文青是不是要討厭自己?」。
到底什麼是「文青」,怎樣又是「假文青」呢?難道真的需要達成那些事情,作到所有標準才能成為「夠資格」的文青嗎?我認為不是,要成為怎樣的人取決在你自己,不需要「為了成為某一種族群」而改變自己的樣子。「文青」到現在已經沒有確切的定義,那麼它就是一種「精神」和生活態度,那麼不管別人怎麼說,你就是「文青」。有幾種生命經驗就可能有幾種不一樣的「文青」,每個人都想活得與眾不同,那真的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呀!
◎Photo Via:INSTAGRAM (@nylonmag, @sayureading, @), 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