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之上的未來城市,旅行穿搭融入綠意雨林。
不是一條河或是一座山,而是建築,常成為我在每個都心判定方向的基準。但未來城市如新加坡,穿梭於造型特殊的高樓群中,偶爾迷路似乎也蠻合理的。而事實上,新加坡已經不是第一次去了,因我妹一家長住在那兒的關係,每每踏足,覺得熟悉之餘,總還有新的景點可挖。
他眼中的柬埔寨不是你想的那樣!跟著自媒體創作者烙賽瑞奇 Outside Richie 把旅行玩成大富翁|Wazaiii 自我放逐日記| 你是否覺得旅行很像在玩大富翁呢?旅行者有可能遇到改變人生的「機會」,當然也會迎來無法掌控的「命運」,這般難以預料未來的遊戲總是讓人上癮,而我們更在一圈又一圈出發與回到起點之間得到
住進歷史裡!精選5間老建築新風格飯店,紐約超酷機場、巴塞隆納紡織中心、京都任天堂舊總部…躺著旅遊輕鬆體驗 喜愛旅遊的我,具有時代歷史風情的飯店,會是心中首選。原因無他,住進充滿故事的空間裡,不用出門就等於擁有一趟深度小旅行,一個翻身就能看見滿滿的時間痕跡。 ↑飯店大廳。PHOTO:Cotton Ho
⭡今年適逢新加坡60週年國慶,旅行當地有許多慶祝活動可以參與。
這次趁著姪女RR出生,在地停留較長的時間中探親兼探索;且適逢新加坡60 週年國慶前夕,許多建築場館活動不斷,熱鬧非凡,讓我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未來城市中續命的歷史街區,充滿活力的風格聚落:New Bahru
⭡Bahru在馬來語是「新」的意思,以New Bahru為活化後的歷史街區命名別有意義。
來到 New Bahru 的那天,爬了個小坡。金炎路邊的傳統街屋開道,汗流浹背的我踩著樹蔭續命,趕在快要融化之前,粉橘色的小丘乍現。位居南僑中學的歷史骨架上,活化後的校舍延續了原始的流動性。
⭡新加坡 Farm 事務所將南僑中學的舊址改造成風格聚落。
循著樓梯,感受周遭氣氛正不斷變化:開放的草坪、體育館內冷氣很強的市集,進駐的話題餐廳或人氣選物店等,新舊之間的記憶與轉譯,成為當地居民邀請年輕人共享的風格聚落。緩緩登高,發現了一群攝影愛好者聚集。「is here some kinda photography “It Spot”?」 我問,「apparently.」揹著 FujiFilm 的小哥手指向前。以 CBD 為背板的天際線襯托粉橘色的輪廓,是很新鮮的角度來看新加坡。我想我會記得這個位置的。
兩座古蹟融為一體,透明地展開關於獅城的故事: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法國 Studio Milou 以玻璃屋頂串聯兩座古蹟來改造國家美術館,從全球百餘間國際建築事務所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逛美術館,因為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底蘊。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提供了這樣的入口,讓前來的旅人如我能輕盈地探訪。將前市政廳與最高法院的兩座古蹟融為一體,以玻璃及鋼材打造的屋頂串聯,自然光如瀑布飛瀉,落在石牆、階梯與雕像上,像預設排程的光影實驗。
⭡優雅的色調及採光,把摺疊的歷史以文化氣質書寫,接續展開。
對外來訪客極其友善的是,兩棟樓在地底相通、動線只需一路向前,行走間幾乎感覺不到從A棟移動到 B,無縫整合了老建築的厚重感;取而代之的是不被打擾的觀展體驗。行至盡頭搭電梯直奔頂樓,新舊交錯的視野讓這個曾吸引全球逾百間國際建築事務所兢圖的美術館翻新項目,出落地如此優雅,把摺疊的歷史展開,不疾不徐,收納了時間。
台北富邦美術館、巴黎龐畢度中心、紐約惠特尼美術館都出自他之手!「建築詩人」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 驚世又不失人性的美感核心 「讓人聯想起羅馬人的保護神——雅努斯(Janus)。所代表的形象是兩個相反方向的連體頭;一個向前看,另一個則凝視後方」。1998年,當倫佐 · 皮亞諾(Renzo Piano)獲
「臺中綠美圖」超美落成!SANAA 建築事務所打造輕盈建築探討人與環境,首展《萬物的邀約》連結跨域文化的對話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隱身金融中心的空中花園,深呼吸飽覽城市天際線:Sky Garden at CapitaSpring
⭡51樓的空中花園,隱藏在BIG建築事務所操刀設計的商業大樓頂樓。
從未想過,鋼筋水泥所打造的高樓,竟能撕開一道出口,讓綠意傾瀉。在探訪 CapitaSpring 後,我終於明白新加坡人口中的垂直綠洲,為何如此引人入勝了。它不只是概念上的綠建築,更是將這份綠意深埋於骨。
⭡這裡是新加坡最隱秘的制高點,360度無死角飽覽未來城市裡的每棟建築。
像被植物撐開的建築外墻,不止給足了視覺上的震撼,進一步地,提供一種人與自然共生的對話方式。站在空中花園,俯瞰金沙酒店與城市天際線,我感受到的高度,是這個城市對永續的承諾:即使高樓林立,自然依舊能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歸於生活。
⭡成為一個潛行者,沉浸在獅城的魅力當中。
除了上述景點,隨著國慶日(Aug 9, 2025)的到來,夜晚的建築在燈光秀的妝點下盡顯不同表情。造型特殊的高樓群不再是平面的圖像,而是躍然且立體的。旅行於此的我,更加沉浸在獅城的魅力當中,無論是否為親情使然、抑或從建築迷妹的視角出發,自己甘願成為一個潛行者,唯我地探索新加坡。
Photo via:Shin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