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許鞍華與她電影裡的女人們:《女人四十》、《桃姊》、《客途秋恨》,她們邊緣又平凡,但擁有自己的故事”


凱特王

2025-5-22

《女人四十》、《桃姊》、《客途秋恨》......許鞍華的電影始終關注女性,卻說自己在70歲後才知道女性主義|Wazaiii 奇女子故事沙龍|

她,既溫柔,亦鋒利。她,暢所欲言,無所畏懼。

邀請你,聆聽她們的人生篇章。

觀點,換她們說。

金馬與威秀聯名影廳5、6月推出的是導演許鞍華的作品選,包含《客途秋恨》、《女人四十》、《半生緣》、《桃姊》、《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黃金時代》……等19部作品。

↑許鞍華導演榮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時

這些作品代表許鞍華導演從事電影工作以來的「成果」,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女性的縮影。儘管她從來未曾以一位專拍女性故事的導演自居,並稱70歲後才知道什麼是女性主義,特別關注女性題材只是因為「想拍」,卻依然成為「此類作品」的行業標竿。

許多人說她電影裡的女性都有點「邊緣人傾向」,甚至有著問題大小不一但同樣苦難的生活。其實,那些都是再平凡不過的女性,從茫茫人群中隨意抓一把,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既平實溫暖,也悲苦遺憾。

什麼是真正的獨立女性?如何不落入「女權自助餐」?愛上自己的女性身分就是「做自己」的開始!

什麼是真正的獨立女性?如何不落入「女權自助餐」?愛上自己的女性身分就是「做自己」的開始! 獨立女性 VS 大女人 哇哉上課《獨立女性養成術》上線之後,經常有人詢問我關於「這樣做算不算獨立」的問題,有些人認為獨立女性應該一切靠自己,不能軟弱,不能求助,要證明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好。

女性主義作家西蒙波娃是最讓人崇拜的「時間管理大師」?她的開放式關係與無法複製的愛情

女性主義作家西蒙波娃是最讓人崇拜的「時間管理大師」?她的開放式關係與無法複製的愛情 4月14日是西蒙波娃的忌日,她在1986年過世,享年78歲。 這篇稿子是因應 Wazaiii 編輯部的要求,特別從西蒙波娃的愛情觀切入的。他們希望我能聊聊這樣一位存在主義、女權主義先鋒是如何影響當代人對愛情的看法。可是,如果

許鞍華今年78歲,依然保持獨身,在紀錄片《好好拍電影》裡清楚可見片場中的她,以及生活中的她。私底下,她穿著運動鞋牛仔褲,在城市行走靠的是大眾運輸系統而非私家車,在香港住的房子並不大,還跟高齡九十幾的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已於2022年逝世)

很難想像這是獲得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導演過的日子,但她的處境就如同她電影中的女人們一樣──這是她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事業會有低潮,需要照顧家人,經常需要擔心錢夠不夠用的問題。

↑導演許鞍華

從《女人四十》開始第一次接觸許鞍華,迄今仍舊認為這是一次美好的相遇,以致於後來看她的作品總帶著厚厚的一層濾鏡,即使是三番兩次拍砸的張愛玲也不忍苛責太過,畢竟導演是許鞍華啊,她拍的女人總有幾個值得一看。例如:

《女人四十》裡的阿娥個性火爆,身為職業婦女,日日在職場、家庭之間疲於奔命,處處精打細算,卻又任勞任怨。婆婆走後,公公開始痴呆,她肩負起照料的工作,幾乎所有生活中最難的事情都往她身上壓了上來。

↑電影《女人四十》(1995)

想讓阿娥崩潰,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許鞍華不這麼做,因為她知道像阿娥這樣的女人即使崩潰了,也是眼淚擦一擦,轉頭就又繼續幹了。阿娥的生活有苦也有樂,很難去定義,也很難去釐清她到底幸不幸福,但看完電影妳會相信,在一地雞毛的瑣碎日常裡,人生也會有活出樂趣的時刻。

《桃姊》是一位服侍了三代人的老傭人,少爺羅杰在她的照顧下長成了五十多歲單身的電影製片人,主僕二人依舊維持著過去的關係,直到桃姊中風被送進了老人院,一切故事從這裡開始。他們情同母子,卻又有著恪守本分的距離感,在桃姊與羅杰身上能看到老無所依的惶恐,也能感受到超越血緣的關心。一個女人,把侍奉他人當做己任,把這份工作做到老,做到好,究竟能得到什麼?《桃姊》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卻也帶出了人對生死、對親情、對孤獨的複雜情緒。

↑電影《桃姊》(2011)

許鞍華說《黃金時代》裡有她想表現的人生觀、藝術觀和價值觀,早在20幾歲的時候她就想拍蕭紅的故事,只是當時沒有錢,所以一直拖延。40年之後,她帶著略微自我質疑的心情拍完,大眾對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我個人是喜歡的。

↑電影《黃金時代》(2014)

蕭紅是一位從寒冷的東北出逃的女孩,生逢戰亂的時代,一生顛沛流離。她憑藉一支筆以及過人的才華,在短短32年的人生留下了令人唏噓的故事。許鞍華讀蕭紅的《呼蘭河傳》,說這本書在探討生命裡特別原始及不討好的東西」,蕭紅的故事也是如此,從一位女性的身分切入,她也是很不討好的存在,而不討好的部份也許指的是她個人的情史蓋過了她的作品,導致日後人們聊起她仍舊說不出個所以然。

楊双子—《臺灣漫遊錄》吹響台灣歷史百合小說之聲,溫柔書寫屬於本土女性的歷史與自覺、望向未來|Wazaiii 奇女子故事沙龍|

楊双子—《臺灣漫遊錄》吹響台灣歷史百合小說之聲,溫柔書寫屬於本土女性的歷史與自覺、望向未來|Wazaiii 奇女子故事沙龍| 她,既溫柔,亦鋒利。她,暢所欲言,無所畏懼。 邀請你,聆聽她們的人生篇章。 觀點,換她們說。 2024年11月20日,第75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於紐約舉行,楊双子以《

韓江《素食者》接住女性在父權社會的無力與壓迫,以觀察者之姿用文字紀錄細微卻又沉重的事物

韓江《素食者》接住女性在父權社會的無力與壓迫,以觀察者之姿用文字紀錄細微卻又沉重的事物 韓江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裔女性作家,卻總是低調,以極為細膩的文字剖析社會與個人的複雜關係。他成長在一個文學氣息十分濃厚的家庭,父親是詩人,母親經營書店,家中的書架總是滿滿的。小時候,他總是靜靜地坐在書堆裡,當年那個話

《天水圍的日與夜》有樂觀知命的阿貴,儘管「犧牲」是她命運的底色,卻未曾削弱她對生活的赤誠與坦然。14歲起就開始打工賺錢供養弟弟們念書,守寡之後成為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孩子。日子在她與兒子的飯桌上展開,綿延至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阿貴寬容豁達,善良知足,這樣的女性感染身邊的人就像一場春雨潤物無聲,而這部電影也是,平凡、真摯,沒有任何矯情做作。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

《天水圍的夜與霧》聚焦在家暴悲劇,探討處境卑微的女性如何在家庭、社會的層層逼迫下走入絕望。正如許鞍華說的:「社會機構對個人的幫助非常有限,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個人身邊的資源。」如果成長起來的環境總叫女人忍讓,總是告訴女人「床頭吵床尾和」,總是在拳頭揮下的時候告訴她「他不是故意的」,那麼又有多少女人能夠真正意識到被打不是自己的錯,意識到容忍並不能換來幸福。

↑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

《客途秋恨》是許鞍華半自傳式故事,她將自己與母親的關係藉由這部電影進行和解與救贖。張曼玉飾演片中的女兒曉恩,從她的視角出發去探索母親前半生的經歷,以此對照自己的心境,得出了與過去全然不同的體悟。許鞍華在15歲時才第一次得知母親是日本人,當年電影上映,還特別安排母親回日本短居一段時日。

↑電影《客途秋恨》(1990)

許鞍華的電影透著知識分子的冷靜與客觀,她沒有那麼多立場想表達,沒有那麼多道德想批判,更沒有因為身為女性就刻意用女性視角來說話。她只反應真實,把對生活裡的觀察放到電影裡去。至於箇中的道理,就留給觀眾去思考去感受。

2023年時,許鞍華曾在一場公開的演講中聊到自己對《黃金時代》的反思,她認真檢討起自己,也對湯唯在當時沒有做到位的表演感到遺憾。此事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認為是導演把自己的責任甩鍋給演員,她表示之所以說出這些是因為本身不介意,再來是因為發現自己真的不夠好。

正因為這句話,讓我看到了許鞍華的特別之處,一個人的強大不在於他獲得了多麼巨大的成功,而是他不怕被外界誤解,堅持做自己想做且正確的事。

 

 

◎Photo Via:達志影像,INSTAGRAM(@goldenhorsefilmfestival,@hipster_mailbox)

◎Video Via:YOUTUBE(@港舊戲, @mediadvhk, @edkofilms, @8-hkmovi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