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凱特王的女性意識崛起之路:在張愛玲、西蒙‧波娃...等作家發覺翻轉性別框架的可能性”


凱特王

2024-5-23

凱特王的女性意識崛起之路!從歷史上的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張愛玲...找到救贖與打破束縛的力量|Wazaiii達人時光機|

女人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個女人」這件事,往往因為性別差異。七歲那年,父親意外過世,因為所生皆是女兒,按照傳統,將來會出嫁,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名字無法刻在碑上立碑。家中長輩商議後,逐令父親的弟弟,我的二叔,名義上過繼一個兒子給我母親,替代我成為立碑人。

女人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個女人」這件事,往往因為性別差異。

這件事的始末,沒有人問過我的感受,我的意願。每年掃墓,我看著墓碑上立碑人的名字總覺得荒唐諷刺,因為二叔的二兒子,我的二堂哥,從來沒有來掃過我父親的墓。他成為立碑人,也沒有人問過他的感受,他的意願。

什麼是真正的獨立女性?如何不落入「女權自助餐」?愛上自己的女性身分就是「做自己」的開始!

什麼是真正的獨立女性?如何不落入「女權自助餐」?愛上自己的女性身分就是「做自己」的開始! 獨立女性 VS 大女人 哇哉上課《獨立女性養成術》上線之後,經常有人詢問我關於「這樣做算不算獨立」的問題,有些人認為獨立女性應該一切靠自己,不能軟弱,不能求助,要證明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好。

李安《臥虎藏龍》道盡女人的血性,章子怡的玉嬌龍與楊紫瓊的俞秀蓮成為兩個對比,女性最真實的野心與慾望一覽無遺!|Wazaiii達人的電影夢|

李安《臥虎藏龍》道盡女人的血性,章子怡的玉嬌龍與楊紫瓊的俞秀蓮成為兩個對比,女性最真實的野心與慾望一覽無遺!|Wazaiii達人的電影夢| 很清楚的記得《臥虎藏龍》上映的時間是千禧年,那時我25歲,剛剛進入社會工作三年。一個人跑去電影院看了首輪,意外邂逅了此生最喜歡的華語電影女主角──玉嬌龍。因為這個角色,無論後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性別的荒謬性,或許也奠定了後來的我一直在女人的身份上做他人眼中出格的事。因為我是女人,所以就理所當然的被剝奪了某些權利,或只限於某種發展,對我而言,那全都是要打破的限制。

成長路上,長輩無不希望妳是個乖巧可愛懂事的女孩,將來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嫁一位好老公,疼妳,照顧妳。但我雙眼可及之處,少有一位女性長輩的丈夫是她們口中的好老公,然而她們也這樣過了一生,並帶著這份認知希望後輩繼承下去。

↑因為我是女人,所以就理所當然的被剝奪了某些權利,或只限於某種發展

婚後,與我的先生聊天,他問我離開家的動力是什麼?

我沒有多想,便說:「不想過我母輩們的生活,從我的母親、奶奶、外婆、姑姑、阿姨們身上看到的生活,沒有一種是我想要的。因此,當我畢業,可以開始工作的時候,就迫不及待離家,哪怕當時也不太明確自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卻知道如果不離開這裡是不會有答案的。而且不離開這裡,我的未來有可能就是另一個我的母輩們那樣。」

↑不離開這裡,我的未來有可能就是另一個我的母輩們那樣。

這是男性少有的體驗,他們通常會複製父輩們的軌跡以繼承的方式,或者以超越他們為目標,或者做完全不一樣的事情用來獲取父輩的認同,但不管選擇什麼方式,他們依循的依舊是男性的生存法則。但女性不一樣,女性如果走了母輩們的路,很高機率會變成一個不快樂的人。因為我身邊所有媽媽輩、奶奶輩的人沒有一個是真正為自己活過,真正快樂過的。

曾經,有人問我過一個問題:「妳的女性意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的?」

↑女性如果走了母輩們的路,很高機率會變成一個不快樂的人。

走進吳可熙的甦醒之旅!脫下睡美人桎梏、打破性別凝視的枷鎖,在蜿蜒不盡的戲夢人生裡,羽化成霸氣自信的開創者|Wazaiii專訪|

走進吳可熙的甦醒之旅!脫下睡美人桎梏、打破性別凝視的枷鎖,在蜿蜒不盡的戲夢人生裡,羽化成霸氣自信的開創者|Wazaiii專訪| 對你而言,童話裡睡美人賦予著什麼意義?是幸福到來的象徵?還是童年最純粹的回憶?「我覺得是一種社會對女性框架的形塑。」帶著嚴肅的神情,吳可熙回答。這位在柏林與坎城兩大國際影展大放異彩的女演

阮鳳儀從《美國女孩》到新手人妻,電影的陰性視角是「把女性先當成一個人來看待」,讓角色共鳴成為了解女性的語言

阮鳳儀從《美國女孩》到新手人妻,陰性視角是「把女性先當成一個人來看待」,讓角色共鳴成為了解女性的語言 陽光充足的夏日早晨,導演穿上米白亞麻套裝散發脫俗氣息,她是因《美國女孩》拿下金馬58屆最佳新導演獎,近期因結婚喜訊幸福幸福滿盈的阮鳳儀。 成名作《美國女孩》讓你我看見了她細膩的情感刻畫、對移民家庭自

我想了想,除了父親去世那件事之外,也許是從「觀察自己的母親」開始的吧。母女關係是一種映照與學習,是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另外一種「看見」。母親對我的影響甚深,她教導我即便是女生也要學會獨立自主,雖然她走入的是傳統婚姻,喪夫後還跟公婆同住,照顧他們,卻沒有活成一個傳統女人的悲劇。從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想複製她的命運,我欣賞的是母親的清醒與堅強,可是她在那個時代選擇的路我並不嚮往。

日本著名的女性學家上野千鶴子曾在書中談到自己的母親,形容她太過軟弱且沒有聲音,對女兒缺乏理解,也搞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為了不活成母親的樣子,她踏上了研究與探索女性主義之路,並在社會學領域積極實驗。她說,母親給她的最大遺產就是讓她堅定地選擇了不結婚不生小孩。

↑我欣賞的是母親的清醒與堅強,可是她在那個時代選擇的路我並不嚮往。

喜歡文學則是我另一個女性意識進階的開始。

求學期間我接觸了張愛玲、維吉尼亞‧吳爾芙、西蒙‧波娃、莒哈絲……等一系列女性作家。拜讀她們的作品打開了我對女性身分認同的大門,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並從中得到了與自己和解的力量。

十幾歲時,我沒有辦法真正地喜歡自己。這份不認同來自於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學校、社會,身為男生都比身為女生來的更方便、更有優勢一些。女生限制很多,被管束的也比較多,我很煩當女生。

↑女生限制很多,被管束的也比較多,我很煩當女生。

直到接觸這些女作家,看了她們從女性視角出發的描述,並從歷史的進程中看到女性地位的轉變,才慢慢解開我的心結。原來在不知不覺當中,我也曾被父權思想深深影響過,所以才討厭自己是個女生。

在這些文學作品的潛移默化下,我漸漸接受了自己的女性身分,並懂得如何面對外界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於是我不再憤怒了,內心世界因為明白了這些歷程而有了新的秩序,我的大腦被重新整理了一次,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就有了比較多元的角度,以及更加寬容的心。

↑女性作家如張愛玲的文學作品,成為了某種救贖。

近年,我開始在 Podcast 分享女性故事,迄今已經分享了古今中外超過百位了不起的女人。有位聽眾跟我說:「如果我從小仰望的是這些女性的話,不知該有多好?我也許就可以不需要走那麼多的彎路,受那麼多自我質疑的苦。」

她那句「如果我從小仰望的是這些女性的話」讓我感觸頗深。

↑如果我從小仰望的是這些女性的話,不知該有多好?

是啊,我們仰望的都是悲劇居多,妥協居多,困局居多,當我們仰望周遭,發現沒有可供參考的版本時,其實根本無從知曉女性可以有很多活法,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性。

所以,需要自己主動選擇抵抗、出走、尋找,才能真正迎來覺醒時刻。

 

 

◎Photo Via:Pexels, Unsplash, 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