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Tim Armstrong 引爆當代龐克炸彈:鉚釘皮衣、黑色 All Star!用音樂與穿搭串起街頭次文化,成為年輕人模仿的對象”


Oshare Otaku aka 鬼鬼

2023-9-4

提到龐克 PUNK 就絕不能忘記 RANCID 或是 Tim Armstrong!鉚釘皮衣、誇張刺青、黑色 All Star...成代表性特色,用音樂默默推動街頭文化的變化

舊金山,很快會聯想到科技園區、金門大橋、漁人碼頭等地標,還有金州勇士隊等職業運動,那麼音樂跟流行呢?或許就因為嬉皮文化當初所撒下的種子,年輕人很有主見並且敢於「不同」。在80年代後期,這裡也孕育了許多後來好些個舉足輕重的音樂組合,比方說重金屬樂團 METALLICA,還有,龐克樂團 GREEN DAY。

↑說到舊金山會聯想到甚麼呢?

↑重金屬樂團 METALLICA (左) 和龐克樂團 GREEN DAY (右)

聽歌也有 5 秒法則?從 60 年代的披頭四 Beatles 到現代 BTS 防彈少年團、OneRepublic,音樂人靠這 3 種前奏讓大眾捨不得切歌!

聽歌也有 5 秒法則?從 60 年代的披頭四 Beatles 到現代 BTS 防彈少年團、OneRepublic,音樂人靠這 3 種前奏讓大眾捨不得切歌!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曾經有這麼一段時光,為了想聽些音樂,必須從家裡坐上公車,忍受著冷氣不強的車箱,顛簸了 20 分鐘到達西門町後,先到 Tower Re

新金屬樂的重要推手!回顧90年代的街頭潮流先驅 — 你不能不知道的KoRn樂團

新金屬樂的重要推手!回顧90年代的街頭潮流先驅 — 你不能不知道的KoRn樂團 看到這樣的標題,或許每個人心中會有自己的答案,所以必須先說明,並不是說男生都想模仿的Dragon Ash或從裡到外很街頭的Limp Bizkit不重要,但在某些層面來說,KoRn存在價值更需要被拿來說說。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他們的出現,

其實很多喜歡 GREEN DAY 的粉絲並不曉得,他們有首每次演唱會必翻唱的經典曲目,是對他們的同鄉、同儕、好友致敬。這首不到兩分鐘的歌叫〈Knowledge〉,原唱是僅組成兩年的 Operation Ivy ,主創之一即是本文的主角:Tim Armstrong。

↑Tim Armstrong

↑同樣出身舊金山的兩位龐克代表,Tim Armstrong跟GREEN DAY的Billie Joe Armstrong,跟自己的兒子們一起組成The Armstrongs,結合經典龐克元素非常有意思

樂團名稱 Operation Ivy 是指電影《奧本海默》故事的後續,就是著名的太平翔氫彈試爆。主要是從小玩在一起的吉他手 Tim Armstrong 及貝斯手 Matt Freeman ,加上主唱 Jesse Michaels 及鼓手 Dave Mello 組成。他們以牙買加發源的 Ska 加上從英國被發揚的 2-Tone ,用叫激進的龐克風格來創作。很快的,他們就吸引到美國西岸年輕族群的注意。這股發自灣區的年輕之聲,也被稱為 Bay Area Sound 。 Operation Ivy 雖然不是第一個 Ska Punk 樂團,卻是後來推入次文化而更成為流行元素的源頭。不過,雖然促成了廣大的衝擊,卻也只留下一點點回憶,直到後來 RANCID 組成。

 
 
 
 
 
 
 
 
 
 
 
 
 
 
 

23punk(@23punk_)分享的貼文

↑樂團 Operation Ivy

↑化名Tim Timebomb回溯Ska本質,結合加勒比海風情及個人風格,同時呈現傳統及現代特色

在 Operation Ivy 爆紅時, Tim Armstrong 也才二十出頭,而後他嘗試了幾個樂團卻都不長久,甚至酗酒成癮。為了幫助好友, Matt Freeman 再次發出組團的提議,找到鼓手 Brett Reed ,很快的就寫歌開始表演。狹著原本的人氣, RANCID 很快就簽到唱片合約。然後,當初在台下看表演,同時也在玩龐克樂團的 Billie Joe Armstrong 短暫加入他們,共同創作了首至今被無數次翻唱,甚至偶而會一起合的灣區名曲〈Radio〉。到了1994年時, GREEN DAY 在主流唱片公司的首作《 Dookies 》,洛杉磯 THE OFFSPRING 同樣主流出道的《Smash》,讓出產自加州的龐克音樂爆紅,隔年 RANCID 的《...And Out Come the Wolves》推出,徹底引燃這顆龐克炸彈。好,時空背景交代完了。

↑RANCID 歌曲〈Radio〉

↑在1995年時推出的單曲,曲名也成了Tim Armstrong另個綽號。除了團員們的穿著被模仿,影片中路人的穿著也是當時街頭風的定番

此時在日本也是掀起好幾波的次文化熱潮,龐克也不例外,即使是後來的 Dragon Ash 也是在當時組成,還有影響極深且經典的 Hi-Standard,以及數不盡的樂團。當然,流行雜誌上總是會有龐克形象的存在。記得那個創立 BOUNTY HUNTER 的長髮 DJ 嗎? Hikaru 及前輩大貫憲章很大力推龐克音樂,以及從 RANCID 延伸出的形象。

↑到現在還常被翻唱的經典歌,可以看到團員們的刺青及單品,現在也早已成為流行定番。

就是因為 RANCID 的外型極為鮮明,就成了年輕人模仿的對象。如果手肘刺蜘蛛網、脖子刺唇印、喜鵲或蜘蛛,大概就是受到他們影響。在那個時候如果戴了鎖頭項鍊,肯定不是因為 Sid Vicoius 或《 NANA 》,而是年輕時的 Tim Armstrong 啊。那時候有些誤會,實際上在海外有很多龐克樣貌的人,並沒有太好的經濟環境,然而雜誌上看到的完全相反。

 
 
 
 
 
 
 
 
 
 
 
 
 
 
 

RANCID (@rancid)分享的貼文

↑脖子刺唇印、喜鵲或蜘蛛

 
 
 
 
 
 
 
 
 
 
 
 
 
 
 

RANCID (@rancid)分享的貼文

↑RANCID 的外型極為鮮明,就成了年輕人模仿的對象,很多人手肘刺蜘蛛網

如果說《 NANA 》是許多女生的共同回憶,必須承認中島美嘉把 Nana 演活了,主題曲也跟著成了金曲,然而真人版畢竟還是偶像劇,動畫版更貼近原作些。動畫的主題曲,則是交給土屋安娜演唱,更有爆炸性。那麼不曉得是否還有人記得一位跟土屋安娜很像的藝人,叫做川村 Kaori 。她是日俄混血的女演員、模特兒,她也搞音樂,身上有刺青,在乳癌過世前是許多女孩的偶像。

↑川村 Kaori

她與 SOBUT 創始吉他手 MOTOAKI 熱戀時,很難不想到曾經的龐克 CP,這裡又要算上 Tim Armstrong 了。 SOBUT 的形象幾乎就是 RANCID ,曾經 Tim Armstrong 與 Brody Dalle 結婚,當時她是樂團 The Distillers 的主唱兼吉他手,煙燻妝、嘴唇穿環、手臂上有龍及海盜旗的刺青,帥翻了!女生不敢讓爸媽知道,私下偷偷景仰著 Brody Dalle 的酷樣。雖然這些龐克樂手的形象鮮明,很難整個模仿,那就挑單品來學,不能刺青,就學他們一部分的打扮吧。

↑川村 Kaori 與 SOBUT 創始吉他手 MOTOAKI 熱戀

如果說 Tim Armstrong 跟其他龐克樂團相較下的個人特色,印象最深的像是軍用羊毛帽(較短)、反綁包頭的變形蟲頭巾、圓邊紳士帽、大量鉚釘的皮衣、破損加工的單寧背心、超低腰緊身黑色丹寧褲、有點髒的黑色 All-Star 、薄底版本的 adidas Smaba 。除了團員之外,透過 MV 以及其他合作, Tim Armstrong 慢慢串起了街頭次文化,在他不知情的狀況下,就連穿著打扮也影響著全世界的年輕人。

↑Tim Armstrong 身穿破損加工的單寧背心

↑Tim Armstrong 相較下較具個人特色,像是圓邊紳士帽、大量鉚釘的皮衣的穿搭

除了 Ska Punk , Tim Armstrong 後來跟 BLINK-182 的鼓手 Travis Baker ,以及一位長期合作的幕後夥伴 Rob Aston 合作嘻哈龐克樂團 The Transplants ,就看到三個有街頭、滑板、龐克等不同打扮的人混在一起。

↑The Transplants 樂團可以看到有街頭、滑板、龐克等不同打扮的人混在一起

↑除了有RANCID的風格,這時因為The Transplants的關係也加入了饒舌,並且可以看到Ska所延伸出的音樂及舞蹈元素。

↑更多嘻哈元素的The Transplants,與拉丁饒舌組合Boo-Yaa T.R.I.B.E.合作,日本潮流人將影片出現的單品重新包裝後,成了流行商品

即使現在的 Tim Armstrong 是個發福的鬍子大叔,但他還活躍在音樂圈,用不同化名推出不同風格主題的創作,也經常出現在其他音樂人的作品中。他創立唱片公司提攜後進,當演員拍片也當製作人跟導演。30多年過去了,某種程度上可以說 Tim Armstrong 塑造出了堪稱當代的龐克形象。或許你不曾是龐克音樂的粉絲,或許龐克一直都不是大眾主流,但是龐克就跟無論 Tim Armstrong 或 RANCID 一樣,都有著強烈的存在感。如果有機會,或許試著接觸看看,其實蠻有意思的。

↑與歌手Skye Sweetnam合作的單曲,輕快的節奏及曲風,很容易就跟著旋律搖擺,另外也有女生版

↑事隔30多年,已經變成大叔的Tim與當年Operation Ivy主唱Jesse Michaels再度合體,演唱的經典單曲奠定Ska Punk雛形

↑或許龐克一直都不是大眾主流,但就跟 Tim Armstrong 或 RANCID 一樣,都有著強烈的存在感

 

 

◎Photo Via:達志影像、pexels、INSTAGRAM(@23punk_, @rancid, @ryuhei_kitamura, @motoaki_official, @historyofpunkrock)

◎Video Via:YOUTUBE(@Rancid, @Epitaph Records, @Atlantic Records, @Tim Timebomb, @Musack, @Hellcat Records)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