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馬桶蓋?肥皂?垃圾桶?義大利麵?經過《Toilet Paper》妙手生花,都成了時尚影像的不可或缺”


Yutopia

2019-7-29

 

用《Toilet Paper》擦屁股的話,便便也能化為彩虹

你喜歡看雜誌嘛?(都在看Wazaiii了,我想你應該是喜歡的?)你有靜下來想過自己喜歡看雜誌的原因是什麼嘛?

我想,大部分的人一定會說「資訊的需求」、「購物的指南」,喜歡閱讀時尚雜誌的可能還多了「穿搭的靈感」,如果,有一本雜誌是能夠「提昇身性靈」的,想不想讀讀看?

以「廁所衛生紙」簡稱「廁紙」為名的《Toilet Paper》,正是雜誌迷如我必推的一本。在台灣要隨手獲得一本《Toilet Paper》不大容易,不妨讓我們先打開他的網頁版:https://www.toiletpapermagazine.org/

首先你會發現,網頁跑得真慢。(又到了Yutopia神廢話時間)當你用點耐心,泡杯茶,聽個幾首歌,觀察一下天色的變化後,再回來看看這網頁......哇塞!真的是....完全看不懂它在幹嘛耶!如果滑了滑,略微感到些許不適,也是相當正常的,因為這本《廁紙》誌如其名,就是來惡搞的沒錯。它一個字也沒有,專題報導也沒有,但平面、影音跟實體產品,倒是非常有識別度。

有人說《Toilet Paper》是時尚雜誌界的「Cult」(惡典),也就是B級片那種媚俗、壞品味的表徵,但你知道這樣的特殊品味,時尚人士愛的很!它的次文化感不同於《i-D》、《POP》或《Purple》,但存在感卻不容小覷,鮮明的風格更讓它成為時尚精品的影像團隊,在2013-2014年秋冬時為KENZO推出形象視覺系列,一系列色彩鮮豔,風格超現實的大片,相信你一定也有印象。就是很多眼睛印花、模特兒以神祕的角度堆疊......畫面如同復古畫報的質感,但題材卻很跳Tone的那些。

 
 
 
 
 
 
 
 
 
 
 
 
 
 
 

張貼


↑隨處可見的KENZO標誌以各種奇異方式出現,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卻又轉不開眼。

 
 
 
 
 
 
 
 
 
 
 
 
 
 
 

張貼


↑新的「8」就是「5」,多了幾根手指頭可以把戒指戴好戴滿。

到底是什麼魔力讓這本令人摸不清頭緒的雜誌,成為時尚人士的必讀刊物?可能要從他的創辦人們說起。

《Toilet Paper》的創辦人有兩個,一位是義大利國寶級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一位是知名攝影師Pierpaolo Ferrari,而兩個人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是「Bad Taste壞品味」的高段玩家,兩人的作品皆充滿機智與嘲諷意味。Maurizio Cattelan在展演空間中,以裝置藝術及畫作強而有力的諷刺著社會中引人發噱的事件;Pierpaolo Ferrari則透過色彩鮮明,議題聳動的影像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這兩個人的合體,就是要讓「平凡」成為「不凡」,馬桶蓋?肥皂?垃圾桶?義大利麵?熱狗?阿公脫鞋?經過《Toilet Paper》妙手生花,都成了時尚影像的不可或缺。

 
 
 
 
 
 
 
 
 
 
 
 
 
 
 

張貼

 
↑足以讓密集恐懼症發作的滿版義大利肉醬麵,挑戰個人「獨立」風格。

 
 
 
 
 
 
 
 
 
 
 
 
 
 
 

張貼

 
↑一條條熱狗象徵好奇心,填滿飢餓的心靈(還有胃,或是其他)。

 
 
 
 
 
 
 
 
 
 
 
 
 
 
 

張貼


↑一起擠在薰衣草粉漸層馬桶中的小狗小貓,是否滿足了某些夢幻?

 
 
 
 
 
 
 
 
 
 
 
 
 
 
 

張貼


↑半死不活狀態的上班族為你示範另一種逃離辦公室的方法。

除了像是幫New York Times或Vice這些雜誌拍攝封面與專題這種異業合作,《廁紙》最強的地方,在於他們的商業頭腦。精準抓住年輕世代的「厭世之情」,《Toilet Paper》推出一系列周邊商品,販售書籍、海報不說,連衣服、家具、小物到滑板、珠寶,通通有!熱愛購物的我特別看了下珠寶配飾,寫著「THE END」、「WHY ME?」這樣頹廢字眼的首飾,還真讓人想點擊放入購物車!(中指雕像也可以來一下)

 
 
 
 
 
 
 
 
 
 
 
 
 
 
 

張貼


↑斗大字樣簡單直白的刻出厭世之情,戴上這種首飾只須擺出頹廢姿態就很到位。

 
 
 
 
 
 
 
 
 
 
 
 
 
 
 

張貼


↑看看這個鮮豔的波卡原點多麼療癒,好適合厭世軟爛扶手椅

 
 
 
 
 
 
 
 
 
 
 
 
 
 
 

張貼


↑看起來喜愛工作但其實心情已經被「The End」出賣

星期一憤世嫉俗到了極限?看看《Toilet Paper》裡虛情假意的笑臉,莫名浮誇的題材,與不按牌理出牌的影像來削減一下內心的不愉快吧!

 

◎Photo Via:Instagram, Googl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