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2023臺灣同志遊行為什麼要與多元同行?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一年365天裡他只有一天可以做自己,遊行是為了那些沒有辦法出來走的人而走的。”


Wazaiii

2023-10-29

10點你不知道的臺灣同志遊行!反對人士怎麼處理?遊行是給誰走的?起源是什麼?從21年歷史鑑古知來,了解台灣孕育的自由開放軌跡|Wazaiii 專訪|

在台灣,每年10月因月底的臺灣同志遊行而有台灣驕傲月之稱。每到這個時節,台灣各地的 LGBTQ+ 族群、支持人士、反對派...等都會帶著籌備多日的手板、旗幟、服裝、攤位,走上街頭,挑明自我伸張,綻放妖嬈姿態。

 
 
 
 
 
 
 
 
 
 
 
 
 
 
 

Wazaiii(@wazaiii)分享的貼文

↑來看看 Wazaiii 在2023臺灣同志遊行中,捕捉民眾如何展現愛的模樣

臺灣同志遊行如今已是東亞最大同志遊行,台灣對於這個平權社會運動雖已十分熟悉,但審視2023年的性別社會事件,便會發現我們離平權議題的真正落實,還有一小段距離。

在2023同志遊行的隔天,Wazaiii 專訪希望透過採訪同志遊行主辦單位「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以下簡稱彩虹公民協會)的人力資源發展主任林怡伶,為大家整理出「10點你不知道的臺灣同志遊行」,盼能更宏觀的從歷史脈絡、發展過程,看見台灣平權議題的此刻與問題。

↑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人力資源發展主任林怡伶

多彩的我們,從來沒有不一樣!跟著 YouTuber 泰辣 Tyla、同志人夫鄒宗翰、跨性別天后 Tiffany 看見多元,勇敢邁向真平權|Wazaiii 專訪|

多彩的我們,從來沒有不一樣!跟著 YouTuber 泰辣 Tyla、同志人夫鄒宗翰、跨性別天后 Tiffany 看見多元,勇敢邁向真平權|Wazaiii 專訪| 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實現婚姻平權的國家。隨社會變得多元開放,過去被忽略的 LGBTQ+,逐漸得以勇敢綻放光芒,告訴世人「我們並沒有不一樣」,更持

不只是一張紙,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潘天慶專訪:「讓每個人生活在有尊嚴的選擇之中。」|Wazaiii 專訪|

不只是一張紙,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潘天慶專訪:「讓每個人生活在有尊嚴的選擇之中。」|Wazaiii 專訪| 有些人喜歡說「婚姻只是一張紙」,登記只是一個形式,將這張紙的重量看得輕如鴻毛,但延伸到生活各層面,一張紙能重如泰山。 司法院的釋字是一張紙、登記婚姻的申請是一張紙、站在病房外的家屬要簽的病危急救

1. 臺灣同志遊行第一屆由政府出錢?

許多人只知道同志遊行十分盛大,每年都會舉辦,卻不知道它的發展之路。林怡伶說:「2003年舉辦的第一屆同志遊行是第四屆台北同玩節系列活動之一,本來是台北市民政局底下促進平權的活動,前三屆都是像聯誼、卡拉 OK等類型的聚會。」

其實在臺灣同志遊行之前,台灣已出現些許平權活動,不過從上述提及的活動類型可以發現,過去社會風氣十分保守,就算推廣平權議提,也相對低調、簡單,甚至會面臨市議員立場壓迫。

2. 第二屆就風雲變色?

2004年因當時一位議員表示:「人民的納稅錢不應該用來舉辦這些傷風敗俗的活動。」因此台灣同志遊行第二屆開始,從政府主辦改為由民間多個 NGO 團體組織聯盟,共同籌辦活動。

平權議題的社會運動在初期比較常面臨籌備上的困難,不管是申請流程、政治角力,林怡伶分析:「大眾反對的原因,第一來自於恐懼,第二是未知。彩虹公民協會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創造一個讓社群跟民眾對話的一個空間,我們沒有覺得一定要馬上解決什麼事情,但希望大眾更有意識的去了解,有些事情是需要被看見的。」不論是透過無上限的溝通,還是遊行的意識推廣,林怡伶笑著說,隨著觀念的改變,現在與公部門都保持著友善關係,不太會遭受阻撓,許多員警們也見怪不怪了。

3. 彩虹公民協會2012才成立?

做為同志遊行的主辦單位,彩虹公民協會居然2012年才成立?

林怡伶:「是為了讓募資這件事情透明化與制度化。」非營利組織要有「勸募字號」才能向公眾公開募資;另一方面,遊行從第一屆只有800人,越辦越大,須組織的人力、硬體、流程也越趨複雜,所以2012年順應時局成立了「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從聯盟式的組織,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單一主要籌辦單位。

↑彩虹公民協會籌備過程側拍

↑彩虹公民協會籌備過程側拍

4. 臺灣同志遊行已來到「第三階段」?

同志遊行至今來到第21屆,21年的時光大致可以分成三階段,「第一屆開始,一路到約第五、第六屆的時候,最主要的訴求是在告訴大眾『看見同性戀、看見同志社群的存在』;從2007年左右開始到大約2016年,第二階段的主題就比較 hardcore 一點,因為這段時間的訴求是『同志要享有一樣的權利』;2016年到現在則講的是『如何凝聚』,像是不同族群之下更細分的議題、他們有沒有被照顧到?是更深度、更貼近生活的落實與推進。」林怡伶表示。

↑怡伶表示臺灣同志遊行發展至今可大致分為三階段

5. 每年遊行主題都怎麼來?

每一年遊行都會有一個主題,主題的由來會呼應當年的社會氣氛與事件去作倡議。林怡伶分享了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幾次,「 2016年那一屆主題是『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我們發現當時很多人會抱持著『我對你們同志沒有問題呀,但我的小孩不可以是同志』」或是『女女可以,男男不行。』等好似開明的態度,其實是很隱晦的歧視。」

「以及遇上公投的2018年,那一年的遊行主題是『性平攻略由你說,人人18投彩虹』,我們邀請滿18歲的青年,也就是成年人,出來投票。告訴他們你要自己投下你要的東西,不要讓別人幫你選擇你的未來。」每一年彩虹公民協會都十分專注社會脈動,試圖去回應、推廣、改善當今的問題;而同志遊行的歷年脈絡,其實也反應著台灣大環境在性別議題上的演變,甚至有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從 Harry Styles、Kit Connor 到 Billie Eilish,名人在展現多元性別氣質與「Queerbaiting 賣腐」之間的拉扯角力!

從 Harry Styles、Kit Connor 到 Billie Eilish,名人在展現多元性別氣質與「Queerbaiting 賣腐」之間的拉扯角力! 翻翻早前在 Wazaiii 寫的關於酷兒藝術家的文章,當時還需要注釋 LGBT 族群每個字母所代表的意思;不過就幾年的時間,探討性別平權逐漸成為日常。連我

當同性伴侶讓社會對婚姻的想像變得寬闊,家庭卻成最大阻礙:「反正不是我家小孩就好。」也許反對不代表憎恨

當同性伴侶讓社會對婚姻的想像變得寬闊,家庭卻成最大阻礙:「反正不是我家小孩就好。」也許反對不代表憎恨 2019 年 5 月 17 日,台灣宣布同性婚姻即將合法的那天,我立刻與在高雄的 B 聯繫,他一定很開心吧?跟男友交往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這天了,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2019 年 5 月 17 日

6. 關於遊行的「人」你可能想不到...?

舉辦這場繞行北市兩大路線、每年湧進十幾萬人潮同志遊行的彩虹公民協會,其實只有兩名正職員工,另外80幾位工作人員皆是志工。「以今年來看,我們有九個組別,光是各組溝通就需要花費很多心力。」怡伶爽朗大笑繼續說,「有人會笑我們一年只舉辦一場活動,但我們光是一場活動就需要從三、四月就開始籌辦,工程十分浩大。」

↑臺灣同志遊行工作人員大多為志工,在遊行前期會招開多次共識營

80人如果是公司行號,已是中小型企業的規模,要組織動員何其困難,更不用說大家都是志工,聚攏的能量何來?「因為出發點是為了平權、理想的推進,所以更能看到每個人為了想做好一件事情的堅持。」此外「許多人來遊行或成為志工以前,他可能是他世界裡唯一的同志,是很孤單的。」林怡伶解釋。

7. 遊行是給誰走的?

我們印象中的臺灣同志遊行就像個嘉年華,每個人都開心解放自我,彷彿上街的人天天都是如此快活,而很多時候情況正好相反。林怡伶說:「對許多住在偏鄉、外縣市、甚至國外飛來的人,他們可能一年就是等這一次,一年365天裡他只有一天可以做自己。如果你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大大方方的表現出自己是同志,那是很幸福的。」 

怡伶繼續說:「遊行是為了那些平日沒有辦法出來走的人而走的,這是協會持續舉辦的目的。」會舉辦在台北市是因為相對資源豐富,在社會風氣、教育水平相較開明的環境下,社會運動得以成行,未來也希望「平權觀念的推廣」在各縣市都能持續宣導跟落實。

8. 平權議題的阻礙?

從上述的脈絡我們可以看見,同志遊行橫向與縱向剖面,在籌備執行上,它因獨特的發展過程、組成成員而有自己的生長秩序;在社會風氣的牽引、揉合的多元性格裡,它兼容並蓄又與大環境各項因素互相牽引。在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訪談中,台灣平權的輪廓不敢說看清楚了,但似乎讓我們摸著了點什麼。

綜合各項條件,台北因其資源豐富,得以孕育同志遊行這個複雜而龐大的社會運動;反過來看,資源相對稀少的外縣市,則在這塊而發展較緩慢。城鄉差距、貧窮等更廣的社會議題,對性別平權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怡伶也分享:「未來如果有機會,希望可以讓臺灣同志遊行走到其他縣市,不是說要變成全台規模的活動!但可慢慢嘗試做一些串聯!」

9.  反對人士呢?

許多人應該跟編輯一樣,好奇反同人士如果出現在遊行中該怎麼辦?是否曾造成什麼樣的衝突?沒想到林怡伶說:「歡迎他來呀,他可能等了一整年,就是為了反對這一次,那就來吧!」怡伶分享去年的例子,「遊行現場就有一名男子,舉著一個牌子站在活動場地核心的正中間,上面寫著『我是正常人,我反對同志婚姻。』結果周圍的人很 Peace 的圍著他拍照。」

怡伶超然的態度想必是見多這樣的事了,不過也再次回應同志遊行的精神,它是一個創造溝通的空間,正反方都可以來。

10. 為什麼要與多元同行?

聊到本屆遊行主題,怡伶反問:「今年最大的性別社會事件是什麼?」

從台大經濟系學生會「歧視政見」開始,可以發現在後平權時代,許多歧視被包裝在「自由言論」中,並與網路霸凌等數位現象交雜形成新的戰場;而在一連串的 #METOO 事件裡,怡伶強調性侵害事件在同志間也會發生,但卻鮮少被關注。

「與多元同行」本質上是平權的推動,但希望可以讓社會二元對立的性別觀念再鬆動一些,讓大眾意識到性別議題,不僅是相對於男性或女性之外的第三種什麼類別去討論,說到底還是與刻版印象的對抗,怡伶解釋:「很多時候是你要遇到了某人,你才有辦法看見自己的框架,如果你一直都跟同一群人相處,想法不會改變,只待在同溫層中,那是很可惜的。」同志遊行就像一場旅行,或是一種特殊經驗的提供,「那些議題可能變成你認識的某的人,希望透過遊行創造這個連結,大眾才會恍然覺得『喔!原來很多人、很多事,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樣。』」

 

◎責任編輯:Christine Kuo (@christinekuo_)

◎Photo Via: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 Wazaiii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