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染金髮真的是壞品味嗎?世代差異與審美碰撞,到最後都在提醒 —— 做自己,不必遲到。”


度之

2025-8-24

30歲被罵「壞品味」的金髮叛逆,40歲回望才懂 —— 試錯,是勇氣,也是成長的必經過程|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這是一個十年跨距的寫作:我(40度)翻出了十年前的日記(by 30度),然後兩個「自我」對話了起來。無論你幾歲,也許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學會放過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放過頭銜、權力、薪資、財產、家世,放過愛情、友誼與人際關係!|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學會放過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放過頭銜、權力、薪資、財產、家世,放過愛情、友誼與人際關係!|橫跨十年的對話:30度 ft.40度| 這是一個十年跨距的寫作:我(40度)翻出了十年前的日記(by 30度),然後兩個人對話了起來。我希望用誠實換得共鳴,10年前的日記只節錄不改動。無論你幾歲,也許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30歲後人際關係真的非「斷捨離」不可?職場交友讓你覺悟、酒肉朋友教你社會生存技、曖昧好友帶你放手愛

30歲後人際關係真的非「斷捨離」不可?職場交友讓你覺悟、酒肉朋友教你社會生存技、曖昧好友帶你放手愛 人愈往30歲,是不是會漸漸不自覺將身邊朋友分類?真心知己、酒肉朋友、工作人脈…愈往30歲,該如何懂得自己的需求,為自己人際關係做好「斷捨離」?  說文解字中的朋友兩個字,分別解釋了朋與友兩個字,朋是鳳

【30度日記】

我媽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件事:我的表弟,染了一頭金髮,接近白色的那種金,然後把側面的頭髮都刮光,徒留中央一把金馬尾,從前額甩向後腦,像個龐克。聽說我的姨丈和阿姨氣瘋了,先是火爆的斥責,再是相應不理的冷戰。作父母的苦無處可吐,只好傾倒給同是為人母的,我的媽媽。

↑表弟的龐克頭

我媽是帶著苦笑跟我說的,而我,聽著聽著,彷彿時光倒轉,分神回憶了起來。其實我也染過接近白色的金髮,在我的大學時期。動機是上服裝設計課時,教授的一席話。她說她其實也想釘上一排耳洞、來個刺青什麼的,可是她是教授,是業界人盡皆知的專業人士,於是還是得每天穿起黑套裝,嚴謹的出現在每節課堂中。

大學教授感嘆受到專業形象的束縛

「如果可以回到年輕歲月,真想瘋狂一次」,她是這麼說的。然後我下了課就跑去染了一頭金髮。「要接近白色的金」,我堅定的跟眼神帶著猶疑的髮型師說。我覺得自己的青春正茂,不瘋狂嘗試怎麼對得起美好芳華?我不要等到30歲,發現自己想染一頭金髮,然後根本提不起勇氣去執行。

↑青春年華就應該要瘋狂嘗試

染金髮比想像中的麻煩,先漂再染,通常四個小時起跳。染完後早已因久坐而腰痠背痛。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很陌生、很搶眼。那種感覺非常複雜且奇妙,你再也不是原來的自己,有一種背叛的痛快、刺激的亢奮、以及不安的焦躁。

染髮的過程比想像中麻煩許多

當時的我也是被父母罵慘了。人不痴狂枉少年,身為父母的角色,在這種失控的過程中承受著很多苦,的確是我們在二十歲時不能理解的心累。

↑父母承受的心累有時是孩子無法理解的

後來,我跟我媽說了一句:「不嘗試怎麼知道那是壞品味。」試圖藉一種取巧的方式,來緩解上一代對下一代的不解與沮喪。但這句話其實有幾分真實,也許邁入三十歲的我,每天的衣著保守的多、無聊的多,但起碼離「壞品味」已經越來越遠,若非自己曾跌跌撞撞的嘗試過許多慘不忍睹的配搭方式,會有現在的我嗎?

年輕時歷經過的那些糟糕搭配,成就了現在的自我風格

【40度回應】

我讀著過去寫的日記,不禁莞爾:染個金髮怎麼了嗎?

↑現在回頭看,其實染髮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該聽從別人的意見,還是聽自己的聲音?30歲不符合社會期待怎麼辦?|Wazaiii 奔三轉大人|

該聽從別人的意見,還是聽自己的聲音?30歲不符合社會期待怎麼辦?|Wazaiii 奔三轉大人| 「三十而立」,從小這個觀念就深植在我們心中,30歲就必須要成家立業,有穩定的生活是社會給我們的框架,隨著年紀的增長,不知不覺我們就被迫要承擔這些年齡的枷鎖,不論是來自家庭或是同儕之間的壓力,都讓我們喘不過氣。但究竟,到

夜店 Final 店長傅昱、「然後刺青」主理人 Liz、DJ DAPUN 大胖-體制外的人生比較幸福?面對30也沒有恐懼?|Wazaiii 奔三轉大人|

夜店 Final 店長傅昱、「然後刺青」主理人 Liz、DJ DAPUN 大胖-體制外的人生比較幸福?面對30也沒有恐懼?|Wazaiii 奔三轉大人| 30歲不只是拉警報,更多是對未來的迷惘。想做白日夢,卻拼命告訴自己得跟現實靠攏。誰說奔三一定要照社會既定路線走?Wazaiii 找來各行各業人物,面對3

時代、潮流,經常不可理喻的說變就變。打個比方好了:Blackpink 的 Rose 染了一頭金髮,會有人說她是壞品味嗎?她甚至是最講究法式高端品味的 Saint Laurent 代言人。

Saint Laurent SS 2025

所以問題的核心不在於叛逆是不是就好看或不好看,而在於保守的人不希望「特別」,所以跟別人不一樣就難受得慌。很巧的是,現在的我也是金髮(我甚至把眉毛也染成金色),而我的父母早已被我「訓練」到對金髮金眉視而不見(辛苦他們了……)。

如今父母對我的造型早已習以為常

台灣整個社會在我入行20年的過往中,經歷了很大的轉變。我們開始認識個體,理解多元,對造型外觀的喜好,也不再那麼單一。我想說的是,在不傷害健康的前提下,想做什麼就去做吧。不用拘泥別人的眼光,也無須考量大眾的審美。

社會逐漸理解多元,審美也不再單一

做你自己,儘管在摸索自己的過程中有諸多錯誤的嘗試,都未嘗不好。

 

 

◎Photo Via:達志影像, unsplash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