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影《午夜巴黎》中,男主角半夜漫步在花都街頭,搭上了一輛汽車,載著他前往一處神秘酒吧。這段時間,他總是遇到像是海明威、畢卡索、達利、高更等歷史上有名的創作人。地球人數千年來的飲酒文化,基本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產酒,從遊戲《刺客教條》系列會發現,每一個城市都有酒吧的存在,就連未來的世界或是宇宙外太空,還是會有酒吧。
↑不論電影或遊戲,許多旅人故事的起點都是有些復古味的酒吧
與黑暗共存的光影藝術!從沉浸式展覽 teamLab、時尚品牌 Louis Vuitton、GUCCI…到金普頓大安酒店,感受如宇宙般的奇幻美學! 光與影,是相生而又相對的存在,有光的地方就會有影子,影子出現必定伴隨著光,如同雙子一般二元對立卻又不可分割的特性,使這兩個元素成為無數藝術家發揮的題材,從沉浸式展覽到大
時裝週旅遊提案!5個米蘭時尚酒吧:Bulgari Hotel、10 Corso Como、God Save The Food…,來場風情萬種的義式微醺 米蘭時裝週將這原本就熱鬧的城市推到另一個高峰,原本穿著打扮就以鮮豔亮麗色彩為主的義大利人,在米蘭時裝週時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把整個城市都當成自己的伸展台。雖然一場接
不過,並不是晚上才能賣酒,只是所謂的夜生活,才讓許多人把夜晚跟酒連在一起。並且嚴格上來說,很多賣酒的地方,不完全能被稱為酒吧。每個地方因為飲酒文化及習慣的不同,或多或少有些差異。看武俠片的時候,不會覺得店小二打了一罈女兒紅的地方叫酒吧。所以如果硬要說的話,世界上最早出現酒吧的地方,應該不是埃及就是中國。
↑如果硬要說的話,傳統的酒品店也是酒吧的一種
如果拿英國來當例子的話,其劃分或許比較能被普遍接受。所謂的「Pub」,取自 Public House 的前三個字母,基本上是大家喝酒聊天,有時候看足球賽的所在,每天依照店主可能會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非常熱鬧,客人多半點不同的生啤酒,或是簡單的調酒,消費比較平易近人,也比較有庶民感,這類型的店家在英國非常多,就像電影《金牌特務》那樣,而且通常中午就開始營業了。英國人很愛喝酒,就連大學的學生活動中心,也是從11:00就開始賣酒,許多人喝完一杯再去上課。
↑在英國,早上在 PUB(Public House)喝酒其實就像你點一杯咖啡一樣
另外如果說是「Bar」,指的是比較偏社交場所,會以調酒、雞尾酒等為主要的品項,氣氛相較比較沈穩收斂。另外一種就是「Club」,也就是俱樂部,基本上就是舞廳的意思,有些是會員制,但基本上入場就要付費。那舞廳從哪來的?是法文的 discothèque,換句話說這個名詞是由法國產生,指的是當時一群人租用場地辦活動,參加者可忘情跳舞(跟飲酒)。跟音樂類型的 Disco 其實並沒有直接關聯。
↑「Club」的定義較接近台灣的夜店
要先打個預防針,這些分類僅提供參考,並沒有絕對嚴格的區分;現在很多場合都已經複合式化,在台灣習慣稱舞廳叫夜店,Pub 跟 Bar 統稱酒吧,有陪酒服務的就是酒店了。想想看,如果說大中華區的夜生活,真的得回溯到上海灘了。那類型「夜總會」並非原生,而是在許多不同的影響中取得折衷,但形式都差不多,而且多半是有供餐可看表演,有樂隊伴奏能夠跳舞享樂。慢慢的這樣的俱樂部也消失了,很在地化的小型俱樂部、酒店、舞廳跟舞場取而代之並且持續演進跟變化。
↑那個年代的上海外灘被稱作「十里洋場」,是夜總會的風華年代
把話題拉回來些並縮小一些範圍,就單純講這30年的台北,其實就很有意思了。當時所謂的舞廳並不多,比較有名的像是中泰賓館的 KISS,還有藝人投資的舞廳。比較酷的是,西門町獅子林樓上就有單次入場100元的舞廳,而且白天就開門營業了。不過當年比較熱門的是 Live House,像是曾經有林曉培、何欣穗駐唱的 HARD ROCK CAFÉ,還有 EZ5、EZ9,甚至從民歌餐廳延伸出來的舞台,邊吃邊喝邊聽歌。很浪漫的是,隔了這麼多年,幾個西洋音樂同好,在台北市建國北路開了間 MUSIC CORNER,還自己登台演出。
↑中泰賓館就是現在的台北東方文華酒店前身,當年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合法舞廳 KISS
↑EZ5 今年舉辦了開業30週年演唱會
當然,那邊的族群以現在來說,是年紀偏長的。年輕人都往師大跟台大商圈跑,和平東路沿線似乎自成一格,外籍學生、創作人半夜都不愛睡覺,也有深夜咖啡廳的出現。從上述靠羅斯福路的師大商圈、泰順街,延伸到目前被稱為「操場」的酒吧,這邊擁有全台北前三危險的樓梯,還有最濃的煙味及酒味,卻也是非常有趣的地方。
↑「操場」酒吧
有發現嗎?這些多半是以「搖滾樂」為主軸而擴散的。但是對夜店的印象,多半還是電音或嘻哈,曾經有過那麼一陣子,幾乎每個週末都有世界級的 DJ 來表演,慢慢地電音派對成了很受歡迎的主題活動,無論是台灣自己舉辦的,以及外來的知名品牌。原本在古亭站旁的電影院改建成了 Live House,沒多久後又改成叫 2F 的夜店,由後來轉戰東區的 The Loop 團隊所企劃。
熬夜、宿醉皮膚氣色變差又水腫?6個日常保養守則:喝水量這樣才夠、保濕勤做、美肌隱藏版秘技...讓你愈夜愈美麗! 愈趨近年底,身邊就出現愈來愈多喝酒的局。是誰規定年底要喝酒狂歡(澆愁)的啊?不可考,但無否認,天氣開始變涼爽的這時節,確實會讓人酒興上揚,吃飯時一定要開瓶紅酒或白酒,催化一下氣氛順便拍照上傳,爽感與炫耀
Virgil Abloh、KENZO 創意總監 NIGO、Hedi Slimane...7位「夜店咖」時尚設計師這樣享受狂放夜生活,化作時尚養分成為潮流擔當! 時尚總是和夜生活密不可分,正確應該是說,影響世人的當代時尚趨勢,有許多可能都是來自那些設計師們對夜生活的流連忘返,所得到的啟發。 我必須承認
2F 很可能是台北第一個為專門訴求的製作團隊及所在,而他們的第二個品牌 LUXY,應該算開啟了台北夜店機戰時期。東區、京華城、信義區,三個具指標性的區域分別有著特色不同的店家,後來大直還有國際品牌 MoS(Ministry of Sound)進駐。千禧年後的那段時間,也是嘻哈跟電音最盛行的時代,「百大DJ」成了很多人的電音啟蒙。
↑MoS(Ministry of Sound)是英國知名俱樂部,台灣據點當時耗資3億打造
↑AMF 每年會公布並舉辦全球百大 DJ 頒獎
有趣的是,電子音樂在以往被很慎重的分類成如 TECHNO、HOUSE、TRANCE 等風格,逐漸的那些界線越來越模糊,而且也成了主流音樂(比方曾經很紅的藤井 Lena 與 DJ Kawazaki 合作,或甚至轉型後的凱莉米洛),還有後來的 EDM。日本的唱片行曾經仔細分類,後來就統稱為 Club Music,不見得是在夜店放個音樂,而是專指電子音樂類,畢竟夜店都在放這些音樂嘛。以音樂類型分類型的夜店不少,複合式的也很多,在不同的廳(空間)就有著不同的音樂。所以通常在電梯中,會同時出現穿很寬鬆的嘻哈仔,同時也有穿很緊的電音妹。如果再加上路邊醉倒睡著的人們,還有排班的計程車,這個時候,跑趴去夜店已經成了許多人的休閒嗜好,甚至每週末的例行公事。
↑藤井 Lena 與 DJ Kawazaki 合作 MV,2009也到過 LUXY 表演
除了夜店,更多變化的是酒吧,以前其實沒有太多選擇,店面沒有太多的主題裝潢,客人主要是去喝酒聊天。但是從 IN HOUSE 及已歇業的 NAOMI 出現後,主題跟氣氛變得重要了,畢竟,這兩間店雖然沒明說,但「模特兒」就是關鍵字。具模特兒外型的女服務生(大都是業餘模特兒),甚至室內動線就被設計成伸展台,先不論喝什麼酒,光是氣氛跟氣場都很強大。但是喝酒的風向,仍是吹往夜店居多,雖然仍有像 BARCODE、FRANK 這樣的酒吧,但是相較之下比較難輕鬆聊天(一方面是誘惑太多),所以如果以需求而言,不跳舞就不需要舞池了,不看表演就不需要舞台了,酒吧就比較適合這樣的人。而且說白了,真的要認真在酒吧喝起來,狀態也是很猛的。
↑現代的夜店與酒吧更重視主題性,也會主打美女服務生
若以現代調酒來說,到現在台北市仍是以大安區的信義路跟安和路,為聚集最多酒吧的區域。老牌的 MOD、台北神話(已歇業),孕育出很多知名 Bartender。不過在以往,調酒多半以經典為主,少數 Bartender 有著自己的創意,只是點選的客人不算多。
↑經典調酒就是常聽到的莫西朵、曼哈頓、馬丁尼、血腥瑪莉等等
在酒商的推波助瀾及風氣改變下,大約十年前迎來了新一波的酒吧衝擊,年輕 Bartender 以創作調酒為訴求,不僅參加比賽獲獎,也開創出與國際接軌的風氣。所以所謂「亞洲50大」還有得獎 Bartender,讓「創意調酒」成了這一波衝擊的主角。同時間,餐酒館也變多了,並且也培養出許多優秀調酒師。雖說這也跟越來越多酒商進入台灣市場,積極以各種方式「促進消費」有關,但是作為消費者,非常樂觀其成,而且也讓有志於此的人,有更多發揮的舞台。
↑除了經典款,調酒師們也研發了創意調酒,比如這杯「傑克與碗豆」
這幾年隨著店家及喜歡去酒吧的人快速增加,某些店家、酒客跟同好,還有媒體開始舉辦各種酒吧活動,英國 Bar Hopping 或 Bar Crawl 的型態被引進到台灣,很多人一晚要去好幾家店。不過說實在的,到頭來每個愛喝酒的人,都有著幾家常去的店,重點是讓自己安心跟舒服的店,或許是最後一站,也可能是一整晚都在那。
↑不論是否待到天亮,選一家你喜歡的店吧!
文化跟現象的養成與出現,是需要人去醞釀而靠時間來運作,現在全台灣各地都有著許多店家跟團隊,無論是以音樂為訴求(像是某特定音樂類型,甚至是動漫歌),亦或是以酒當主角,雖然少了許多大型派對,卻多了非常多有趣的活動。店家之間也彼此交流,客人也樂於到處喝兩杯。每個人去夜店或酒吧,都有著自己的理由,不過還是要注意,除了千萬別酒駕之外,飲酒過量還是會傷財也傷身的。
◎Photo Via:Unsplash, Pexels, INSTAGRAM (@living.fitcouple, @ez5_live_house, @fxxkingplace, @nattylou_dnb, @amffestival, @bar_pun)
◎Video Via:YOUTUBE(@Extra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