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音樂推廣者」的一生懸命,鈞光閃閃音樂宣傳 Eric:「好的音樂,是不會退流行的。」”


Oshare Otaku aka 鬼鬼

2024-8-24

鈞光閃閃音樂宣傳 Eric 的推廣音樂之路:大港開唱、浪人祭都有他的身影,金曲獎得主巴奈也與他合作!|Wazaiii浪潮觀察報告|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音樂,在全世界都存有著為數不少的擁護者。那些作品或許陪伴著你我成長,共同創造著一次次情懷的回憶。在偌大的音樂產業中,除了歌手及樂團本身,還有許多在不同崗位上努力耕耘的人。Eric,帶著在不同行業及角色的背景與經驗,投身在音樂產業中的重要環節——唱片企劃,因為他一直都跟自己說,要成為一位音樂推廣者。

↑唱片企劃 Eric

鄭宗龍專訪─用最純粹的舞蹈看見世界,隨著身體流動|Wazaiii 專訪|

鄭宗龍專訪─用最純粹的舞蹈看見世界,隨著身體流動|Wazaiii 專訪| 你對貴人的定義是什麼? 在艱難困苦時,拉你一把的人? 在遭受非議時,堅定挺著你的人? 還是在孤單無助時,陪著你,在你志得意滿時,一大棒敲醒你的人? 人的一生裡,如若能得貴人相助,該是一件何其幸運的事,然而誠如大家所說

當代流行音樂情慾考

當代流行音樂情慾考 在流行文化中,人們會發現偶像所嘗試的「前衛實驗」或者「突破性演出」,經常招致衛道者的批判。當代流行音樂,自從藍調和搖滾樂的傳統開始,便是一段聖與俗的永恆辯證。輕者,如Bob Dylan將吉他插上電,被民謠時期的支持者指為叛徒猶大;重者,如Marvin Gaye大唱充滿性暗示的世俗靈魂樂

聽音樂不只是某首歌,可以是很有趣的情境及心情

現在是音樂推廣者,簡單說是宣傳的職業,但是 Eric 能迅速累積、突破既定框架,很大的原因是他過往的工作經歷。剛入行時在入口網站擔任新聞改寫的編輯,後來也在時尚媒體擔任數位編輯,他回顧自己碰巧經歷了媒體數位轉型時期。「以前媒體分線很清楚,很多時候是把被指派的內容進行報導。然而在數位化後,千遍一律的報導很快就會使讀者失去耐性及興致,因此要思考更貼近讀者習慣及偏好的內容。」

↑2023年擔任浪人祭媒體宣傳

Eric 除了本來就喜歡音樂、文化、生活類內容,工作上讓他多了許多機會,策劃有趣的專題,「像是某歌手的20年回顧時,整輯在不同節日或情境下的歌單推薦。在數位時代中,讀者的反應很即時,他們不見得會以傳統「由上對下」的姿態向讀者述說,反而更喜歡與自己有連結的推薦。」

↑合作藝人——巴奈(左)、柯智豪(右)勇奪今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

從粉絲轉變為推廣者

最早讓 Eric 對音樂感興趣,是在高中時。「當時有法雅客、誠品音樂館,他們陳列專輯的方式很特別,最棒的是還可以試聽,通常旁邊也有員工介紹製作的過程。另外,也很期待各種音樂祭、Live house,可以近距離看喜歡的音樂人表演。」

↑2024大港開唱特別與苗可麗合作

在媒體任職時的某天,依舊對音樂唱片界抱持高度熱誠的 Eric,因國際唱片公司有職缺,於是懷抱熱情從媒體投入了音樂產業,然而,那是另一段考驗的開始。「要負責的事情很瑣碎,老實說有被打擊到,甚至誇張點說,消耗了部分既有的熱情。」運氣是給有準備的人,加入了獨立音樂的行列。「對我來說,這是個很重要的決定,因為我發現了更適合自己的角色。」

↑大港開唱媒體宣傳組

傳統與現代各有優缺點,尊重脈絡並適時調整

回顧自己在初接觸及剛入行時,相較於現在仍屬傳統。「以前是 CD 為主,現在多了串流等平台。唱片行、節目主持人、DJ 等,在介紹音樂時都有著完整的脈絡與分類,自己曾經也是因為這樣而接觸到更多的音樂。到了社群網路及串流平台蓬勃發展的現在,聽音樂變得更輕鬆簡單,樂風也更多元。但相對的是,有些時候聽眾不太願意花時間深入,比較難養成自己的喜好;所以傳統跟現代其實各有優缺點。」

↑Eric 週末在 HitFM 擔任嗑音樂 DJ

但是就因為環境的轉變,以往被貼上另類標籤的獨立音樂,現在更為容易被聽眾所接受。過去聽眾比較習慣「被帶領」,也習慣用類型跟標籤來接觸音樂,然而隨著國際間風格轉變及聽音樂的習慣改變,現在已不太需要為音樂分類了。

↑Eric 與合作藝人——回聲樂團

「以前就是偶像歌手跟另類樂團,彼此是不相關也完全不同,但是現在這個問題不存在了。或許因為一部電影,也可能因為某股潮流,聽眾可以隨時連上網路,接收到來自不同平台(頻道)的訊息。」作為音樂推廣者,這樣的轉變讓 Eric 有更靈活的發揮空間。

↑ Eric 與合作藝人——庸俗救星

擁抱「政治爭議」的創作鬼才們!從3大音樂人黃明志、焦安溥、滅火器樂團,以歌曲的吶喊與批判,喚起沈睡的社會聲音

擁抱「政治爭議」的創作鬼才們!從3大音樂人黃明志、焦安溥、滅火器樂團,以歌曲的吶喊與批判,喚起沈睡的社會聲音 龐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多次透過時裝秀表達她對政治運動的態度,街頭藝術家 Banksy 亦經常以政治為題,描繪出富含訊息的作品,或許有不少藝術家創作是為了實踐腦中那無與倫比的景象,但

全球10大人生必衝音樂祭:Glastonbury、Fuji Rock、Coachella...疫後朝聖前先看專業聽團仔才懂的音樂祭前世今生!

全球10大人生必衝音樂祭:Glastonbury、Fuji Rock、Coachella...疫後朝聖前先看專業聽團仔才懂的音樂祭前世今生! 關於音樂祭的考古與雜談 音樂祭,源自人類自古便有的聚會歡慶,例如希臘時代的酒神祭。人類學或社會學家將祭典理解為社會與宗教的儀式,帶有團結社會團體的功能。例如社會學家涂

深入淺出,用更多元方式來推廣好的音樂

近年 Eric 對外以簡單的說法,來宣傳獨立音樂。「相較於主流市場的偏好,獨立音樂無論在音樂及內容上更顯單純,並且在精神層面上更具獨特性。」Eric 接著談到,「從前樂團自費發行專輯、自製傳單,甚至也有獨立發行的刊物,各個都非常具有特色。」以往大都將現有的產品拿去宣傳,現在 Eric 賦予這個工作更多刺激,在以宣傳推廣為主軸下,開始加入自己的風格及喜好。「像是疫情的衝擊,讓大家發現了更多的可能,同時媒體的定義也開始轉變,我獲得了時間跟機會,跟著樂團們從零開始做起,在許多層面進行交流討論。」

↑合作藝人——蘇珮卿(中),獲得2023年金音獎年度專輯、最佳創作歌手兩項大獎

對 Eric 來說,更多層面地與經紀人、樂團交流互動,就有機會找出更有趣的作法。再加上因為自己擔任過編輯,很清楚知道各個媒體的風格與偏好,因而能策劃出不同面相的內容。「這有點像剝洋蔥,每個層次都可以是內容,而且,你手上也會沾滿洋蔥味(意指跟音樂人更深的互動)。」

↑Eric 帶巴奈(中)與柯智豪(左)到蔡振南(右)的電台進行節目專訪

以成為音樂推廣者為已任,分享音樂帶來的幸福

在有了不同經歷後,Eric 成立了公司,專門為音樂人推廣作品。「現在的音樂宣傳,已經不像以往,尤其是與獨立音樂人及廠牌合作。我通常會把自己的經驗,加入整體的策劃及討論,用來尋找更有意思,並且對他們更有幫助的切角。我有個不變的定律,就是讓藝人感到自在。如此他們也會分享更多點滴,讓我能適切地協助他們,並讓樂迷能發掘藝人們更有趣的樣貌,同時吸引更多人因此喜歡上他們的作品。」

↑合作藝人——青虫 aoi 與蔡振南(右)合影

Eric 表示,音樂人跟多數人一樣,每天做的事情除了工作內容不同之外,彼此是差不多的。就像是許多音樂作品,創作人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出來,讓聽眾感到共鳴、有連結。因此 Eric 也想把自己喜歡音樂,以及因為音樂而獲得的樂趣,傳遞給更多的同好及新朋友。從樂迷、消費者,到媒體及現在的「音樂推廣者」,他想做的無非是讓更多人聽到好音樂,就像他一直把音樂當作志業的樂趣與熱情。他並且相信一件事,「好的音樂是不會退流行的。」

↑今年參與大港開唱媒體宣傳,Eric 找來許多音樂圈夥伴幫忙

 

◎Photo Via:Oshare Otaku aka 鬼鬼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