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20世紀藝術大師
“There are always flowers for those who want to see them.” 心存見花之欲,眼得盛開之情。—法國藝術家 Henri Matisse 馬諦斯
↑《La Danse (first version) 》, Henri Matisse, 1909。
如果有看過我文章的大概會知道,20世紀初維也納分離派的 Gustav Klimt 克林姆與 Egon Schiele 席勒這對愛欲師徒是我最喜歡的兩位藝術家,可惜他倆因為流感早早先後死於1918年,一位56歲,一位28歲。事實上,有一位藝術大師幾乎平行於克林姆的藝術生涯與成就,兩人都在1860年代出生,也都在20世紀初期1900年代末期繳出生涯代表作品,他,就是法國野獸派畫家 Henri Matisse 馬諦斯。
↑《Self-Portrait in a striped T-shirt 》, Henri Matisse, 1906。
毒了時尚的5位瘋狂天才藝術家(下集) 寫在前面,藝術時尚一起毒 承毒了時尚的5位瘋狂天才藝術家(上集),藝術家與生命奮鬥的創作具有時尚難以抗拒的毒性,如Vincent Van Gogh梵谷與Egon Schiele席勒,而綜觀當代,也不乏小心有毒的當代藝術家們,他們對於生命、社會、宗教與體制的破格探討,替時
毒了時尚的5位瘋狂天才藝術家(上集) 寫在前面,關於瘋狂,與藝術家的瘋癲 今天要替大家帶來一些瘋狂藝術家,以及他們所影響的時尚。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瘋狂」。 瘋狂的定義是什麼?在這個全世界都正發瘋著的時代,瘋狂的體制、瘋狂的總統、瘋狂的教廷、瘋狂的警察,那些被我們稱為「瘋狂」的藝術家,用
本來學法律,本來可能會當一名地方法院行政官的馬諦斯,據說在一次重病住院時期為了排解無聊而開始接觸繪畫,沒想到這一畫就畫出了濃厚興趣,即使大病初癒回到工作崗位,馬諦斯心中只有繪畫,便開啟了繪畫生涯。馬諦斯初期創作以靜物為主,直到1896年遇見恩師 John Russell ,他將印象派與當時還未成名的梵谷介紹給馬諦斯,馬諦斯獲得來自印象派的滿滿能量,從此了解到色彩的美妙,並且在20世紀初期與新印象派藝術家往來密切。
↑馬諦斯早期受梵谷創作影響的《Vase of Sunflowers》, 1898。
↑馬諦斯早期靜物創作《Interior with a Goldfish Bowl》,Henri Matisse,1905。
野獸的誕生
↑《Open Window》,Henri Matisse,1905。
1900年初,馬諦斯的作畫帶有新印象派大師 Georges Seurat 秀拉的點彩畫風,輪廓則跳脫講究透視法的傳統,呈現較為平面的風格。 1905年,馬諦斯與一群藝術家在秋季沙龍中舉辦展覽,他們的創作充滿大膽色彩,色彩並不需要與事物原先的顏色相同,而是化為藝術家的主觀情感表述。馬諦斯在此次展覽展出「開窗」與「戴帽子的女人」兩幅畫作,據說藝術評論家 Louis Vauxcelles 在看到馬諦斯以他妻子 Amilie 為靈感的畫作後大為震撼,便給出了「fauves (野獸)」一詞,也成為「Fauvism(野獸派)」說法的發明者。
↑《Woman with a Hat》,Henri Matisse,1905。
在這次決定野獸誕生的展覽之後,馬諦斯與藝術家友人 André Derain 便獲得野獸派領導人物的稱號,事實上,歷史上認為的野獸派運動僅持續了短短的4年(1905-1908),以及野獸派的三次展覽,然而野獸派之於藝術史的意義從來就不在野獸一詞,而是關於一種全然自由的創作創新。
自由的野獸
↑《Piano Lesson》,Henri Matisse,1916。
↑《Blue Nude》,Henri Matisse,1907。
↑《Pink Nude》,Henri Matisse,1935。
日本藝術不只有奈良美智或村上隆!一定要認識「打破三觀」的 GUTAI 具體派藝術 ↑吉原治良作品「無題」,1962。 藝術論不論述 記得一兩年前開始追蹤一個粉絲頁,有一陣子經常發一些靠杯當今藝術現象的動態,大致上都是在說對現在許多藝術家來說,好像作品一定要配上文謅謅的創作理念,搭配許多艱深的字
夏卡爾:以愛為信仰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創作,在納粹政治迫害下綻放 已經忘記最初掉進夏卡爾(Marc Chagall)世界的確切歲數是何時了?但至今依舊清晰記得,為我打開這條道路的第一扇窗,是《我與村莊》這幅畫.......。當時小小年紀看這幅畫作時,第一直覺是眼睛好忙好忙,不知焦點該放哪兒?正左邊側著臉的牛頭裡,有一
馬諦斯曾說:「我並非真的把桌子畫出來,而是把我感受到的情感畫出來。」,對他來說,色彩即情感,色彩即光影,也是感受事物時靈光乍現的感性紀錄。馬諦斯讓自己保持在自然而純粹的狀態,嘗試去感受事物的韻律,再用色彩表現生命力與能量的樣貌。
↑《Harmony in Red》,Henri Matisse,1908。
↑《Interior with an Etruscan Vase》,Henri Matisse,1940。
因此,野獸派之所以是野獸派,是因為野獸跳脫了學院派的窠臼在大自然中奔跑呼吸,一切都是自由不受拘束的,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之中,野獸的自由也需要用勇氣與觀察力去爭取,這造就野獸派畫家那大膽同時心細,奔放同時感情豐沛的繪畫表現。馬諦斯曾說,「對一位有才華的畫家來說沒有比畫一朵玫瑰更難的了,因為他必須忘掉所有他看過的玫瑰畫作」,事實上,在漫長創作的過程中馬諦斯似乎一直在嘗試藉由「忘掉」來不斷演進,除了以色彩為主角來描繪,那些不明確的輪廓、人物似是而非的情緒沒有一定的表現手法,不變的只有充滿生命力的自然姿態,以及強烈的存在感。
↑藝術書《Jazz》封面,Henri Matisse,1947。
在生命晚期,馬諦斯因為坐上輪椅,便開始用剪紙來創作,直接將紙張剪成色塊在牆壁上構圖創作,他稱之為「用剪刀作畫」,即使已不良於行,他對於創作的見解與熱情依舊如同小孩一樣純真而自由。
舞蹈與音樂
馬諦斯生涯中最知名的兩幅畫作之一,《La Danse 舞蹈》與《La Musique 音樂》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他們都來自俄羅斯企業家 Sergei Shchukin 於1909-1910年間的委託,同時具有創作本質上的強烈連結,可說是創作上的雙生子。《舞蹈》描繪5個人在藍天下草地上牽手跳舞,《音樂》則是五個人在藍天下草地中,有人彈奏樂器,有人則僅僅是聆聽。
↑《La Danse (second version) 》,Henri Matisse,1910。
↑《La Musique》,Henri Matisse,1910。
在這兩幅構圖幾乎無法再更簡化的畫作中,生命的歡愉躍動在完全沒有框架的自由之中 — 赤裸的、跨越性別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這是馬蒂斯最直接也最去蕪存菁的創作思維,而這兩幅畫作也被認為是奠定馬諦斯作為現代藝術大師基礎的創作。
寫在最後,我見即我愛
↑《Autoportrait, Self-Portrait》,Henri Matisse,1918。
↑具有強烈點畫風格的早期作品《Luxury, Calm and Delight》,Henri Matisse,1904。
↑《Red Interior, Still Life on a Blue Table》,Henri Matisse,1947。
馬諦斯鼓勵大家「去愛,去飛,去跑,去感受歡愉」,並且不要被任何框架(他稱之為監牢)所束縛,從一位半路入行的法務官開始,沿途上馬諦斯看過許多美麗的風景,在印象派與新印象派的影響,以及自己的摸索中,他理解到透過繪畫忠實反應現實是不可能的。馬諦斯將大自然作為最後的信仰,在他人眼中狂野的線條與色彩其實是向自然借鏡的純粹與和諧,因此他永遠自由,而創作對他來說是治百病的萬靈丹。
「我的曲線並不瘋狂」,馬諦斯曾這麼說,我們相信他已經化身天上最自在的那頭野獸。
◎Photo Via:達志影像,henrimatisse.org, Art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