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光是印象派最浪漫的語言!從透納、席涅克到莫內,以及珠寶設計師的切工折射,瞬間都被收藏成永恆的詩意。”


莊園夫人

2025-9-21

印象派三大特展倒數!從透納、莫內、雷諾瓦與塞尚... 探索光影藝術如何啟發生活與當代珠寶設計

走出《威廉・透納特展》的那一刻,我抬頭仰望天空,金色的光線穿過雲朵縫隙,雲朵在風裡翻湧。天空是柔和又絢爛的色彩漸層。那瞬間,彷彿置身於一幅印象派的畫布裡,光與時間都靜止不語,只留下詩意的流動。

↑那天看著中正紀念堂外的天空,讓我聯想起威廉・透納那幅《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今年下半年的北台灣有超過五百多張真跡名畫,幸福的我們可以從《威廉・透納特展: 崇高的迴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一路看到《印象派 從莫內到美國:光. 跨越海洋》與《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巧合的共同點——都有《光》的交集。「光」是珠寶最獨特的氣質,也是成就一切的色彩,印象派留住了瞬間的永恆,而珠寶的創作也是因光而迷人!

↑威廉・透納特展 《崇高的迴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

印象派展覽齊放!看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3大名作,再去富邦美術館看莫內《睡蓮》| Wazaiii 編輯觀展 POV |

印象派展覽齊放!看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3大名作,再去富邦美術館看莫內《睡蓮》| Wazaiii 編輯觀展 POV |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6月14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盛大開展。並開箱、首度公開三件極具重大歷史與藝術價值的經典真跡原作,現在就一起跟著 Wazaiii 來看懂保羅・高更

畫家雷諾瓦、維梅爾、席勒、高更都是蘿莉控?《小愛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的少女是自我投射?還是猥瑣?

畫家雷諾瓦、維梅爾、席勒、高更都是蘿莉控?《小愛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的少女是自我投射?還是猥瑣? 說到印象派畫家雷諾瓦,你首先會想到什麼?是《小愛琳》、《陽光中的裸女》還是《傘》,抑或是這些名作之中少女們的唯美樣貌。那雙雙凝視著畫布的眼眸,在鬆軟的筆觸下洩漏出純真,靈動的讓人只想一昧相信這世界的好

光與色彩的祕密

人類對光與色彩的探索,早在幾百年前便已開始。1666年,牛頓用稜鏡將白光拆解成七色光譜,揭開了光的本質;1810年,歌德提出《色彩論》,指出色彩其實是光與暗交融的結果。

艾德蒙·克羅斯《水岸松林》,透過色彩層疊捕捉自然光影的流動與靜謐

19世紀初,「光之畫家」威廉・透納用一句話濃縮了藝術與科學的交會:「Light is therefore colour.(光即是色彩)」在他筆下,光影不再只是背景,而是作品的靈魂。他描繪海浪、風暴與日出時,那種既柔軟又強烈的光,成為後來印象派的重要啟發。

而莫內、雷諾瓦與塞尚走向戶外,追逐陽光與自然,他們在乎的並不是細節,而是「光此刻如何落下」。於是,畫布上有了多層次的色塊、閃爍的筆觸,記錄光與時間的真實感。

↑威廉・透納《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從畫布到珠寶

印象派畫家用顏料捕捉光,珠寶設計師則用光引出寶石的美。兩者的邏輯異曲同工:不是在追求靜態的完美,而是要讓光影與色彩在作品中流動。當莫內在《日出.印象》中描繪霧氣晨曦,他留給觀者的不是清楚的輪廓,而是氛圍;雷諾瓦描繪的舞會,他筆下的人物似乎都在燈光下搖曳閃爍。

這些作品正如同珠寶中的切割與折射:重要的不是單一形狀,而是整體的光影率動。因此,現代珠寶品牌對光的研究幾乎和科學實驗一樣嚴謹:切工比例、折射率、色彩透明度,都是為了讓光引出寶石的色彩閃耀。

↑真正打動人心的並非藝術品的單一形態,而是光在其中流動所創造的韻律

點描法的啟示:從畫布到寶石

如果說印象派捕捉的是氛圍:參加藝術導覽時,老師曾經說看印象派的畫作要先「zoom out 再 zoom in」,而這點和欣賞珠寶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新印象派的秀拉與保羅・席涅克,則以理性方式拆解光;他們的「點描法(Pointillism)」以無數細小的色點並置於畫布上,兩個點不重複色彩,利用人眼的視覺混合,營造出色彩變化。其中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秀拉的巨作《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遠看是一幅悠閒的河畔午後,近看卻是由紅、黃、藍、綠的小色點構成,每個點獨立時平凡無奇,但聚合起來卻營造出午後陽光在水面閃爍的微光律動。

↑保羅・席涅克《蔚藍海岸》

喬治·秀拉《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這樣的手法,與珠寶設計何其相似。當設計師將不同色彩、不同切工的寶石並置,所呈現的不僅是單顆寶石的光澤,更是整體視覺的律動;就像秀拉筆下的色點,珠寶中的微小鑲嵌在觀者眼中匯聚成波動的光影。這也如同「為珠寶做好事」的共同創辦人黃尹青老師曾在「沐光而行」課程中所提到的:要用珠寶永恆的本質留住瞬間,光影成為鑑賞和設計的重點。當然,不少珠寶品牌如Boucheron、Dior、CINDY CHAO、AKA CHEN、斐儷珠寶……等也延續此種語彙,推出向印象派色彩或點描法致敬的珠寶創作。

莊園夫人珠寶盒 ft.資深珠寶人黃尹青老師

光的情緒,珠寶的靈魂

梵谷曾說:「天空並不是藍的,它是一種想念的顏色。」這句話精準點題了光與色彩的主觀性。對藝術家而言,天空的顏色不是物理上的藍,而是心境中的藍。對珠寶而言,寶石的光也不只是折射率的計算,是配戴者的情感共鳴。

珠寶的獨特之處,則在於它能把時間凝結。當光線灑落在寶石上,留下的閃爍就像一個情緒的瞬間,被永久保存在設計之中。無論是一顆祖母綠的深邃,還是一枚藍寶石的清澈,那都是屬於光的片刻記憶。

↑斐儷珠寶(Ferri Jewelry)向印象派點描法致敬

梵谷為向日葵燃燒生命、莫內為睡蓮痴迷...從古典、印象派到當代,為什麼這些藝術家對「花」如此執著?

梵谷為向日葵燃燒生命、莫內為睡蓮痴迷...從古典、印象派到當代,為什麼這些藝術家對「花」如此執著? 賞花愛花頌花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畫菊》,鄭思肖 菊花從來就不跟百花一起開放,只在秋天的籬笆旁孤單的自己綻放,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菊花

2025最新藝術展覽一次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印象派代表莫內真跡、奧拉弗・埃利亞松⋯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旅程!

2025最新藝術展覽一次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印象派代表莫內真跡、奧拉弗・埃利亞松⋯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旅程! 看完「草間彌生」、「布爾喬亞」還不過癮? 2025 下半年的藝術展覽菜單絕對讓你心服口服!展覽主題橫跨 AI/繪畫、影像與裝置,甚至端出印象派畫作全餐:《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帶來對 AI 時代的視

天空的片段,生活的浪漫

印象派的繪畫、透納的光影,以及珠寶的閃爍,無不提醒著我們:美不必遙不可及,它往往就在生活的日常。當你走出門,抬頭看見晚霞,那可能是一種粉紫色的柔情;當清晨陽光穿過雲層,你眼裡的天空或許是一種金燦燦的希望。這些顏色不只是天空的顏色,更是心情的投射。

↑抬頭看著那如同印象派畫作的天空,其實就會發現「美」無處不在

即使像日籍藝術家奈良美智在《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展覽,(我去的那一天其實不朦朧反而陽光正艷),但看到 River side 畫作與窗外的海天一色交融成為一體,琥珀色的光映照在黃金山城中,藝術與土地因為光而相互影響的氣息,依然令人深感悸動。

↑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10年巡展

↑奈良美智《River side》

珠寶的存在,正是將這些轉瞬即逝的天空片段,轉化成長久保存的物件。它們不但凝聚光影的溫度,也承載記憶。就像莫內的《睡蓮》,永遠綻放著光的變化,每顆寶石也無聲地記錄著專屬的瞬間之美。

克勞德.莫內《睡蓮》

今天的天空是什麼顏色?

莫內說:「色彩是我永恆的迷戀,喜悅與折磨。」藝術與珠寶,其實都在為我們保存一種浪漫:將無法停駐的光影,化為能長存的形象。

因此,當我們再度抬頭仰望天空時,對你而言是什麼顏色?藝術存在於你我的生活中,也存在於我們仰首的瞬間;而那一道剛好映照在你我臉上的光,才是最獨特的印象派畫布。

光與色彩的奧秘,自古以來便吸引著人類探究

 

 

PhotoVia:莊園夫人
Video Via:YOUTUBE(@manorlady0802)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