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花是藝術家永恆的靈感!看梵谷、莫內、歐姬芙...4位「花痴」藝術家如何詮釋,訴說藝術裡不會缺席的誠實與感性。”


土屋阿娜

2021-11-11

4大「花痴」藝術家,為何對花如此執著?梵谷 x 向日葵、莫內 x 睡蓮、歐姬芙 x 罌粟花及 MARC QUINN x 蘭花

賞花愛花頌花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畫菊》,鄭思肖

 

菊花從來就不跟百花一起開放,只在秋天的籬笆旁孤單的自己綻放,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菊花寧願在枝頭抱著自己的清香而死,也不曾吹落在北風之中。這是宋末元初詩人鄭思肖著名的一首詩,透過讚頌菊花的高風亮節,詩人將自己的意志寄託於其中,來表達自己在南宋亡國後,絕對不向元朝屈服的情操。

不過,如果不是古人這麼說,課本這麼教,詩人這麼唱,我們會知道,梅蘭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嗎?

↑Flower Still Life with a Timepiece. Creator: Willem van Aelst

從古到今,花的含苞待放,花的豔麗,花的迷人,花的香氣,花千變幻化的姿態,以及花相互堆疊映襯的樣貌,便一直是不斷激發創作者,最好的自然媒材之一。花不僅被寫成傳世的詩篇與文學,其美在極艷與極脆弱之間的特性,也引發人們去想像曇花一現這樣美麗的最高形式,而那些曾被女人傷害過的男人,就這樣把女人的危險跟花劃上了等號,說美麗的薔薇必有刺……

彷彿文字不夠用,對花的迴響還不夠,我們還矯情的替花寫下動人的花語。詩人詠花,哲人愛花,男人愛採花,而藝術家更愛畫花。即便從古典藝術發展到當代藝術的現今,以花為題的藝術創作可以有太多表現方式,用筆去畫下眼中與心中的花,一直是藝術裡不會缺席的誠實與感性。透過對花不同距離的捕捉、在不同光影下的搖曳姿態,以及藝術家自身投射的不同的心境,賞花、愛花、頌花,都變成畫花的一部分。這是一種親近美的實踐,同時也是挖掘自己的自白。打從16世紀荷蘭畫家 Ambrosius Bosschaert 博舍爾特首先將花卉靜物畫發展成一個獨立題材,並且用精美細緻的作品建立荷蘭共和國的花卉靜物畫盛世以來,花便逐漸成為乘載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主觀表象,今天,阿娜跟大家分享4位花痴藝術家,以及他們的創作歷程裡,那些最迷人的花語。 

女神茱莉亞羅勃茲 Julia Roberts 5部必看經典電影:《麻雀變鳳凰 Pretty Woman》、《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再精彩的劇情都沒有她的人生劇本強,愛得高調,想愛就愛

女神茱莉亞羅勃茲 Julia Roberts 5部必看經典電影:《麻雀變鳳凰 Pretty Woman》、《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再精彩的劇情都沒有她的人生劇本強,愛得高調,想愛就愛 女神茱莉亞羅勃茲演過的電影無數,每個角色都深植人心,甜美的她,傻氣的她,聰慧的她,從少女到媽媽,從演員到

莫瑞吉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 給了我們超現實主義風的 Kendall Jenner 、班克斯 Banksy 給了我們自毀的「氣球少女 Girl with a Balloon」…...現代與當代藝術裡的反藝術經典時刻

莫瑞吉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 給了我們超現實主義風的 Kendall Jenner 、班克斯 Banksy 給了我們自毀的「氣球少女 Girl with a Balloon」…...現代與當代藝術裡的反藝術經典時刻 “Think outside the box, collapse the

VINCENT VAN GOGH,向日葵

Vase with Three Sunflowers, 1888,私人收藏

關於梵谷,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起「星夜」,想起他的窮困潦倒,也想起他因情緒失控而割下耳朵的瘋狂行徑。不過在看他的名作向日葵系列之前,我們必須先暸解一下在那之前的梵谷。二十多歲的梵谷曾在倫敦三年,那時的他還沒決定要成為畫家,在叔叔的畫商當業務的他被倫敦豐富的文化所滋養,一切讓他感覺美好,他也愛上了自己在倫敦住所的房東,法籍牧師的遺孀 Eugenie。梵谷求了婚卻遭到拒絕,心灰意冷的他回到故鄉荷蘭,不久後跟妹妹再度回到倫敦的他,對於工作似乎逐漸失去熱忱,轉而去感受生活並觀察自然,然後,拾起了畫筆。梵谷隨後成為了傳教士,他幾乎放棄了一切物質需求,以追求良善的心,向情況艱困的採礦工人傳教,同時,不斷精進自己的畫技。 

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 1888,藏於德國慕尼黑 Neue Pinakothek 新美術館

梵谷在人生最後的十年創作了超過2,000幅畫作,而他人生中累積的所見所愛所聞,或許正是他畫作中滿溢的生命力的來源。在他在巴黎見識到印象派,接觸到日本浮世繪,並且認識 Paul Gauguin 高更後,對於巴黎感到厭倦的他,便在1888年初前往法國南部的 Arles 亞爾旅居。年底,梵谷開始創作他知名的「向日葵」系列。事實上,根據梵谷與弟弟 Theo 西奧的信件往來內容,梵谷會創作「向日葵」系列,是因為連日的風暴讓他無法找到模特兒,才決定用附近撿來的向日葵來創作靜物畫 —— 梵谷當時完成「向日葵」系列的第一幅畫作後,還開心的跑去逛街慶祝,幾件掛在牆上的大衣還出現在其後的畫作裡。

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1888,藏於英國倫敦 National Gallery 國家美術館

從1888年底到1889年初之間,梵谷一共創作了7幅向日葵畫作,狂野的綻放自身奮力活出生命價值的能量,如同查克拉,如同空氣中碰撞的分子,也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即使梵谷的「向日葵」系列的每一幅擁有不同的花朵數量與面貌,直至今日我們在其中體會到的共感,或許都來自他拋棄了世俗枷鎖,不顧一切去愛之後,與自身最真誠的對話。根據科學家研究,梵谷的幾幅向日葵因為用了感光的鉻黃色顏料,目前正在緩慢的褪色中,而藝術品修復師跟博物館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CLAUDE MONET,睡蓮

Water Lilies and Japanese Bridge, 1899

法國印象派大師 Claude Monet 莫內最為人知的畫作「睡蓮」,其實是一整個系列的代稱,而它們之所以如此值得反覆品味,或許是因為它們其實是一個關於療傷與重生的系列。1872年,莫內一幅在當時被藝術評論家批評為空有「印象」的「印象·日出」,不僅讓印象派之名成為一個美麗的誤會,莫內那拋棄古典畫作色彩暈染的作畫方式先是在美國引起暴動,然後再紅回法國。透過他獨創的色彩分割法,顏色不再相互調和,而是以細小的筆觸帶來視覺上的立體感,以及特別明亮有致的光線。此外,莫內也堅持在戶外作畫,他特別喜歡描繪景物在陽光下發散的不同光彩,如在成名之後,他便嘗試對同一主題或物件進行反覆的描繪,來捕捉不同季度和時間的光影與色彩變化,包含20多幅的乾草堆,以及最精彩的10多幅盧昂大教堂。

La Cathédrale de Rouen, 1892-1894

1879年,莫內第一任妻子卡蜜兒因子宮癌過世,其後由妻子的好友愛麗絲協助撫養小孩,1883年,莫內搬到法國小鎮 Giverny 吉維尼,一開始租房的他,因為畫商長期的支持,有了一大筆錢的莫內在1890年代修建一棟寬敞的建築以及花園,他開始把生活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在花園種植花朵,修建人工池塘、搭建日本橋,並且在水中栽種睡蓮。「池裡的精靈浮現在我眼前,我舉起了調色板。」,莫內如此說道,睡蓮便成為他晚年最重要的創作主題,1892年,莫內與愛麗絲結婚。

Weeping Willow and Water-Lily Pond, 1916-1919

Nymphéas, 1914-1917

Japoński mostek w Giverny, 1900

每一幅睡蓮畫作都反應了莫內的心境,天空與樹木不再是描繪的對象,在他逐漸損壞的視力之中,聚焦出模糊而美麗的主觀自然世界:色彩不再屬於自然,光線成為靈魂的絮語,而睡蓮池化身情感的載體。春心蕩漾的時候,睡蓮池嬌媚動人,煩心憂鬱的時候,睡蓮池活脫脫要把人生吞。作為人生後期的精神性創作,睡蓮系列如同莫內的自畫像,而如今這些睡蓮畫作則如同莫內靈魂的碎片,四散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藝廊與私人藏家手中。

GEORGIA O'KEEFFE,罌粟花

Poppy, 1927

1918年,往來於南卡羅萊納與紐約教書並進修的 Georgia O'Keeffe 歐姬芙,接受年長她20多歲的知名攝影師 Alfred Stieglitz 的邀請,定居紐約發展事業。兩人隨即相戀並於1924年結婚。婚後,受到20世紀美國第一場現代藝術運動 Precisionism 精確主義影響的歐姬芙開始發展出自己一套描繪自然物與自然線條的方式,也正式在這個時期,她開始發展出日後最為人知的花卉系列。透過半寫實半抽象的手法,以及同色調的微妙變化,歐姬芙採用微觀角度,如同人像寫真一般,捕捉她眼中花朵那種生氣勃勃、張揚、嬌豔,同時溫柔婉約的美,而在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主題之一,便是神秘、極豔也極危險的罌粟花。

Red Poppy, 1927

「我對自己說,我要畫我看到的,花對我而言的,我要把它畫得很大,讓大家驚訝的花時間注視它,就連忙碌的紐約人都要看到我所看見的花。」,歐姬芙如此說道,她筆下的花朵如同大地景物般磅礡,也如同海洋般充滿躍動的韻律感,更勾起一種關於欲望的原始騷動,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歐姬芙的創作不斷被外界認為是女性性器官的象徵,就連自己的丈夫 Alfred Stieglitz,也以女性主義的「陰性書寫」來評價她的創作,即便這些評論都一再被她本人所否認。

Oriental Poppies, 1928

歐姬芙1928年的畫作「東方罌粟花」是她的罌粟花作品中最被推崇的其中一幅,她的花朵具有無比的穿透力,當我們凝視著它,它也正凝視著我們,如同施咒般喚醒細胞裡感官的原始性,那是一種慾望至上,狂野無罪的赤裸感覺。如今,帶毒的罌粟花已經是具有危險的的性感的象徵,如 Yves Saint Laurent 將罌粟花作為品牌象徵,而罌粟花也是許多高奢品牌香氛的主體。

從身價翻倍的透明 PVC、BALENCIAGA x CROCS 聯名的醜布希鞋到 MAISON MARGIELA 的 Tabi Boots ,令人不解的醜美當道!四大挑戰俗人審美觀的設計

從身價翻倍的透明 PVC、BALENCIAGA x CROCS 聯名的醜布希鞋到 MAISON MARGIELA 的 Tabi Boots ,令人不解的醜美當道!四大挑戰俗人審美觀的設計 近五年的時尚,似乎和「醜設計」有著不解之緣,尤其在九〇年運動潮流和2000年的 Y2K(Y = Year、2 = 2、K =

解析LV、Tiffany 爭相合作的傳奇塗鴉藝術家 Basquiat 巴斯奇亞的時尚聯名操作!Balenciaga 擊敗 Gucci、Dior 登 Lyst 第三季熱搜品牌冠軍!|Wazaiii 觀察|

解析LV、Tiffany 爭相合作的傳奇塗鴉藝術家 Basquiat 巴斯奇亞的時尚聯名操作!Balenciaga 擊敗 Gucci、Dior 登 Lyst 第三季熱搜品牌冠軍!|Wazaiii 觀察| 追時尚,但絕不盲目跟從流行;搜熱點,也不忘提出有力觀點。 跟著 Wazaiii 觀察瞬息萬變的時尚產業,

MARC QUINN,蘭花

↑Radioactive Nurseries of Enceladus (in the Night Garden), 2012

與 Damien Hirst 同梯,作品橫跨繪畫、雕塑與裝置藝術的英國當代藝術家 Marc Quinn,曾經因為以超模 Kate Moss 為基礎製作的金色頭雕和雕像而引起話題,但自2000年起便非常關注自然物與環保議題的他,開始創作一系列以花卉和植物為主題的超寫實主義風格畫作。「它們是關於我們和自然物與人造物的關係。也是關於花朵如何拋棄它們的物理有限性來達到永生……他們為了常存美麗而早逝。當你靠近仔細看花,它們比你想像中還令人不安。」,Marc Quinn 如此說道。

↑(左)World of Desire, 2010,(右)Red Sky in the Arctic, 2008

 At the Far Edges of the Universe #2, 2010

在 Marc Quinn 的花卉創作中,高貴的蘭花是最常見的主角,對他來說,蘭花是自然界中的超性感代表,象徵著慾望純粹的能量,同時由於人類耗費大把心力來養育它,以及大把銀子來擁有它,它也象徵著人類對然界最終極的操弄與控制。在 Marc Quinn 如同幻燈片與攝像的超寫實描繪下,每一朵極端完美的花傲嬌的吟唱著自身的美,像是後宮般勾心鬥角爭妍奪麗,拋棄肉身,只為了取悅我們,達到我們對美最理想化的想像。或許,最美麗的事物,都必須帶有一點趨近死亡的攻擊性。

花前,月下

花是大地之母獻給我們的恩賜,降臨現世示範什麼叫做絕美的天使。因為放棄了永生,花的豔,花的彩,花的情,花的色,都將被創作者歌頌直到生生世世。而透過每一個有情有意有色的眼光,就捕捉到花的千萬姿態。「花朵在我眼中全是色情的,它們全是愛神。一旦你意識到它們全是生殖器,它們就會看起來像陰戶了。」,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如此說道,最後,我們把鏡頭交給大師眼中的花兒們。

 
 
 

 

 

◎Photo Via:Vincent van Gogh Museum, Musée de l'Orangerie, WEISMAN ART MUSEUM, THE VINCENT VAN GOGH GALLERY,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Arthur, Musée d'Orsay, Marc Quinn, 荒木經惟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