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到這篇關於在地傳統工藝的文章邀稿,我坐在手作木桌前,看向後院的花磚窗景。心想:「我家不就收集了很多『臺灣傳統工藝翻轉』的案例嗎!?」因此決定來跟大家分享,建築師男友與我在臺南改造老透天所遇見的故事。
↑打造自家 (為它取名為:「安濱」)的過程,收集了不少臺灣傳統工藝翻轉的案例
台灣老宅返老還童,台中咖啡廳1035 Collab 、 Fuji Café 讓被遺忘的角落容光煥發,它們的回春秘訣絕對不簡單! 「回春」這件事,不止用於吃吃仙丹、動動手術的返老還童,在都市計畫中,被遺忘了老宅重生,也是被視為一種「回春」,將曾經的榮景復甦,回到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年代,重新展現著榮耀滿點的時刻。台灣
4個在夜裡閃閃發光的迷人建築!克萊斯勒大廈、望京 SOHO、台南美術館...入夜後它們是城市歸客的精神象徵 你一定有看過發光的101吧!不論是因此而認出信義區的方位,還是被外牆打上的「台灣加油」激勵了,在晚間欣賞這棟標的建築,肯定跟在太陽底下觀看的感受不同。建築物的夜晚風貌相較於白晝有著截然不同的表情,燈光在其中
位於安平老區的透天厝,有著近半世紀的年資,坐擁著前後院。即使外表斑駁不堪了,骨架卻依然挺立。於設計初期,為融入海街巷弄的舊鄰里,我們決定以當地建材及技法進行翻新。過程中,逐漸與臺灣傳統工藝結下不解之緣。
既有風景復刻外墻元素:花磚與疊造
↑磚造師傅像是藝術家般地切割、疊磚
明末清初大量閩粵移民來臺墾殖,開始有了土角磚打造的平房;隨後臺南成為府城,到現在還能見到不少純磚造的古跡建築。古堡附近還有混合蚵仔殼、土漿製成的花磚等。這些既有的歷史風景,便構成我們家的外墻元素。
↑ 安濱正面的疊磚設計
選擇水泥花磚構築圍墻,除了質樸不經修飾的外觀,也希望與洗石子框架相融。組合起來不似舊時老房總看上去隱秘,呈現了通透且摩登的效果,展現迎接環境的寬容感。而紅磚的部分採用十字疊磚的方式,在建築立面上排列出紋理,不僅呼應花磚的鏤空,隨太陽位移所生的倒影線條則更添趣味了。
↑後院花磚墻與紅磚立面的線條
強韌地陪伴歲月靜好:手工籐編家具
↑碩果僅存的幾位以籘編為畢生志業的職人
民國五十年代,臺南關廟的籘工廠以較經濟的人工接手了源自日本的訂單,以手工編織的方式生產出口家具,是長輩口中曾經的「籘器城」。正當我們苦思室內風格的方向時,剛好從附近路過,進而演變成拜訪在地籘編工作坊的契機。
↑安濱房間內的籘編床頭,為關廟老師傅按我們的設計圖手編完成
建築鬼才安藤忠雄,以清水建模創造極簡建築宇宙,不過受他影響的後起之輩—鄭東賢 DH Jung、Kulapat Yantrasast、Sou Fujimoto,也不惶多讓! 說起日本建築師,你應該對安藤忠雄這個名字不陌生吧;再聊到他的設計,想必你腦中馬上浮現出一棟棟的清水混凝土。但你知道嗎,安藤忠雄的建築真的不是用
享受吧!老建築五種文藝復興:巴黎 Paradox Museum 沉浸式體驗、紐約 High Line Park 公共藝術最佳展場、台灣 0km 山物所寄寓日式森林美境…時光讓人心醉 時間真的是最神奇的魔法,一邊釀出歷史的韻味,一邊延伸出未來的想望,老建築改造是場革命,注入各式藝文因子,不僅空間內產生變化,就連歷
師傅在看過我們的設計圖後說道,「這是夕陽產業,家中年輕人不肯學,就看緣分接單。目前這裡應該是臺灣最後一家籘編作坊了吧」。此話一出,令人無論如何都想完成委託。期待讓籘編家具的溫潤質樸成為翻新項目的主角,隨著老宅重生繼續打磨色澤,強韌地陪伴歲月靜好。
重溫懷念的藺草香:草席榻榻米
↑臺南老鋪泉興榻榻米由第三代傳承超過一甲子的傳統工藝
臺南曾受日本文化洗禮的痕跡,在傳統工藝上也留下深刻影響。像是由榻榻米延伸出的草蓆文化,藉由近幾年老宅空間的翻新而漸漸復興。縫製銷售的榻榻米超過十幾萬張的國寶級職人李金水師傅,工藝由第三代接棒,同時推出杯墊、手機套、藺草包包等文創週邊商品。
一床平整的榻榻米要先用木尺丈量草墊,再用柴刀劃過撲上草蓆,在四個邊用布袋針縫上包邊,最後用鉤子將縫線拉緊算完成,這是製作榻榻米的堅持。能在自家空間重溫藺草香的時光,老宅的翻新才算完整。
↑老宅翻新在安置藺草榻榻米後才算完整
行文至此,我突然有個思考:「如果翻轉工藝是為了延續技藝;那麼,還有多少面臨消失的臺灣傳統工藝等待被翻轉呢?」或許藉由我們改造老透天的經驗可以得知,真正支持這些工藝續命的,是持續不斷地關注及使用。將傳統視為生活的基礎,翻轉成最適合自己的樣貌。
↑改造老宅有感,將傳統視為生活基礎,翻轉成適合自己的樣貌。更多關於「安濱」的故事,在 [email protected]
◎Photo Via:Shin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