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莫札特 Mozart 《魔笛》、蕭邦 Chopin《夜曲》…用音樂自我治療,悠揚琴聲伴你我好眠。”


SSSHIN有型觀點

2022-12-27

3大古典音樂家:莫札特 Mozart、蕭邦 Chopin、孟德爾頌 Mendelssohn 創作無數神曲,才華洋溢卻英年早逝

最近我收到 Spotify 發送的2022年度總回顧,點開發現,今年聽最多的古典樂「還」是蕭邦的《夜曲》。為什麼說「還是」呢?孩提時候學鋼琴的回憶猶在,記得初次用單音緩緩彈出這首曲子時,就被音樂詩人創作出的細膩所吸引。長大後無論再聽,都能很快的將紛亂的心境緩下來,專注在琴鍵起伏的感動之中,循環播放已成為睡前日常。

↑蕭邦的《夜曲》是我心目中最暢銷的古典樂曲(沒錯,就是捷運松山新店線的列車進站音樂)。

蕭邦早逝,在那個古典音樂興盛的黃金年代,似乎有股「天妒英才」的命運驅使,讓不少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在四十歲前被迫奏下人生樂章的休止符;除了留下傳世的名作,也有許多軼事。

4部 Andrew Lloyd Webber 安德魯·洛伊·韋伯經典音樂劇:《貓》、《歌劇魅影》...讓人無法自拔的魅力與藝術堅持

4部 Andrew Lloyd Webber 安德魯·洛伊·韋伯經典音樂劇:《貓》、《歌劇魅影》...讓人無法自拔的魅力與藝術堅持 在這個串流當道、影劇盛行的年代,眾多珍貴的傳統表演藝術如默劇、相聲都在逐漸式微,然而結合了演、歌、舞等技術,堪稱表演藝術殿堂的音樂劇卻始終在高處屹立不搖,它並非作為大眾流行文化被口耳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大娛樂家 The Greatest Showman》、《萬花嬉春 Singin' in the Rain》,歌舞片的魅力在夢幻的平衡中達到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大娛樂家 The Greatest Showman》、《萬花嬉春 Singin' in the Rain》,歌舞片的魅力在夢幻的平衡中達到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 所謂「色香味俱全」,筆者認為不只是用以形容食物的美好,歌舞片也一樣是這個詞彙的最佳載體。訴說故事的能力固然重要,

鋼琴詩人—蕭邦 Frédéric Chopin(1810-1849)

出於好奇,我曾在巴黎探訪過蕭邦的長眠居所——拉謝斯神父墓園。穿過樹蔭小徑,行走上斜坡,低頭垂憐的少女雕像之下便是刻著蕭邦側臉頭像的墓。浪漫主義的設計與其音樂風格相符,極其感性的。

↑巴黎拉謝斯神父墓園

生於波蘭的蕭邦,多數作品中流洩出民俗樂風,著重裝飾音細微變化的彈奏法,如《波蘭舞曲》、《馬厝卡舞曲》等。不同於其他音樂家,蕭邦幾乎只用鋼琴創作,據悉在少年時聽聞琴聲便忍不住流淚,因此醉心追求以單一樂器創作的最大極限。雖長年受肺結核所苦,卻利用音樂娓娓道盡世間所感的美麗與哀愁,後世稱之為「鋼琴詩人」。

↑「鋼琴詩人」蕭邦,長年受肺結核所苦,利用音樂道盡世間所感。

幸福先生——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相對於蕭邦較悲情的人生,同時期的德國音樂家孟德爾頌則是「幸福」的代表。父親是銀行家,從小生於優渥,學習音樂怡情養性,有許多接觸藝文圈的機會。於是成了莎翁話劇的鐵粉,在十七歲那年針對《仲夏夜之夢》譜出序曲。

↑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

《仲夏夜之夢》大家肯定都有聽過!就是你我耳熟能詳的「結婚進行曲」(試想如果孟德爾頌可以收版稅的話肯定賺翻了)。創作多以曲調歡快的管弦樂為主,輕盈、開闊,似乎是其生活的寫照。孟德爾頌更在二十六歲時擔任萊比錫管弦樂團指揮,經常在歐洲巡迴演繹自己的創作。或許就是因為順應心性,過度奔波、操勞,突發腦溢血離世。嘎然而止的樂章還餘音繞樑,幸福的三十八年人生也只能抱著遺憾終結。

↑驟然離世的孟德爾頌,名字 Felix 德文翻譯有幸運之意,後世人稱「幸福先生」。

關於巴布狄倫 Bob Dylan 還有什麼好說?傳奇民謠教父的創作之路,與推動美國民權運動的「黑歷史」

關於巴布狄倫 Bob Dylan 還有什麼好說?傳奇民謠教父的創作之路,與推動美國民權運動的「黑歷史」 夠了嗎?臺灣的 Bob Dylan 論述 關於 Bob Dylan,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說的?長年從事爵士音樂教育的提琴家謝啟彬曾指出:「……Bob Dylan 的音樂影響本來就有來自黑人的部份……可是我們這

《第凡內早餐》、《粉紅豹》、《龍貓》那些導演和配樂的神組合,一秒喚醒經典劇情片段

《第凡內早餐》、《粉紅豹》、《龍貓》那些導演和配樂的神組合,一秒喚醒經典劇情片段 在默片時期,電影導演與片商就已經注意到音樂的重要性,在考量很多電影院在隨片解說劇情的辯士之外,並沒有自備的樂團或管風琴之後,開始研發電影的聲音系統,例如與電影同時播放的留聲機,乃至直接印在膠捲齒孔旁的原聲帶。電影配樂早年並不受重視,

音樂神童——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說到英年早逝的古典音樂家代表,很多人的印象裡一定會有莫札特。與孟德爾頌的富裕背景不同,出身奧地利的莫札特家境困苦,卻自小對音樂獨具天份,練琴常常練到忘我,半夜也停不下來。五歲半便開始在外演出、逐漸聲名大噪,因此有了「音樂神童」的稱號。

↑莫札特著名的第11號鋼琴奏鳴曲。

莫札特短暫的一生產出的作品竟高達600多件,曲調純粹與戲劇性的特色將各種樂器之美展露無遺。其中《小星星變奏曲》是家喻戶曉的、《魔笛》膾炙人口;而《安魂曲》則是討論度最高的一首,似乎與其驟然離世有關。據說多愁善感的莫札特身體一直呈現亞健康的狀態,在譜寫《安魂曲》時曾預告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旋即一語成讖,年僅三十五歲。隨後引發諸多推測及說法,至今仍為古典樂壇上的未解之謎。

↑ 據說莫札特多愁善感,身體一直呈現亞健康的狀態,真正死因至今未明。

我猜想,這些才華洋溢的古典音樂家之所以早逝,主要跟十八、九世紀的醫療條件較現今低落有關。他們可能窮盡一生都在用音樂自我治療;就如同他們的音樂療癒了我們一樣。回頭按下蕭邦的《夜曲》,琴聲悠悠,又是一夜好眠。

↑ 英年早逝的古典音樂家窮盡一生都在用音樂自我治療。

 

 

◎Photo Via:Unsplash, 達志影像

◎Video Via:YOUTUBE(@andrearomano6, @TheWickedNorth, @TzviErez)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