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電影配樂者有一種自己也在劇本世界內的感覺,並且依照劇本文字描寫的情境找出聲音,並且記錄下來。”


黃大旺

2021-7-6

《第凡內早餐》、《粉紅豹》、《龍貓》那些導演和配樂的神組合,一秒喚醒經典劇情片段

在默片時期,電影導演與片商就已經注意到音樂的重要性,在考量很多電影院在隨片解說劇情的辯士之外,並沒有自備的樂團或管風琴之後,開始研發電影的聲音系統,例如與電影同時播放的留聲機,乃至直接印在膠捲齒孔旁的原聲帶。電影配樂早年並不受重視,要一直到受過古典訓練的作曲家投入電影製作,甚至不惜與製片廠主管槓上,才形成一門藝術。古典電影時期來自奧匈帝國的巨匠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 1888-1971,《金剛》King Kong / 1933、《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 1939)、艾利克‧康果爾德(Erich Korngold 1897-1957,《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 / 1938、《海鷹號》Sea Hawk / 1940)、羅札‧米克羅許( Rózsa Miklós 1907-1995,《意亂情迷》Spellbound / 1945、《賓漢》Ben-Hur / 1959《萬世英豪》El Cid 1961)帶來歐洲古典音樂的正統,影響出好萊塢的許多二十世紀福斯鼓號曲的作者亞佛雷德‧紐曼(Alfred Newman 1901-1970)、希區考克多部名片的配樂者伯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1911-1975,《迷魂記》Vertigo / 1958、《驚魂記》Psycho / 1960、《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 1976)、艾爾默‧伯恩斯坦(Elmer Bernstein,1922-2004,《十誡》Ten Commandents / 1955、《豪勇七蛟龍》Magnificant Seven / 1960、《天上人間》Far from Heaven / 2002)以及更晚出現的約翰‧威廉斯、漢斯‧季默等人。

換言之,默片時期可能只需要一個鋼琴手搭配小提琴手、沙龍樂團或音效師現場伴奏的職務,在製片廠打算讓電影成為堪與歌劇、音樂劇互別苗頭的藝術型態之後,就讓電影配樂者得到應有的重視。連美國影藝學院的金像獎,在創立電影配樂方面的獎項的前幾年,都還只頒發給製片廠的作曲部,到一九三○年代末期才有作曲家個人得獎的紀錄。上述的史坦納、康果爾德與紐曼,在當年便是以 A 級製作的配樂贏得榮譽。

《鬼店》、《大法師》、《七夜怪談》恐怖片特輯:讓人腸胃緊繃的攻擊性藝術

恐怖片特輯:讓人腸胃緊繃的攻擊性藝術 寫在前面,鬼怪,恐怖電影 怪物是真實的,鬼魂也是真實的。他們住在我們心中,有時候,他們會贏。 當代恐怖小說大師 Stephen King 史蒂芬金說得實在,大概每個小朋友都有害怕半夜上廁所的經驗,走廊那無盡的黑,黑夜中各種聲響的風聲鶴唳,讓我們對活動在其中的魑魅魍

從Bob Dylan 、 Simon & Garfunkel的經典搖滾、民謠到獨立樂團〈落日飛車〉,最適合邊工作、邊唸書的音樂清單

這十年……(我是如何變這德性) 「感謝所有我所經歷的,謝天謝地。」(這是我碩論的謝辭啦!) 該從何說起? 2009年,那年我剛考上研究所。雖然已經26歲,但上榜的喜悅仍讓自己感覺前途無量,彷彿人生勝利組。而在這之前的幾年,我還是個跟著舞團南征北討的街舞小子。現在,倒沾上些知青味道了?(精確地說,當時身

美國《娛樂週報》(Entertainment Weekly)曾經在二○一四年以專題列舉出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名導與配樂家搭檔的搭檔。

1. 希區考克——赫曼、布萊克‧愛德華斯——亨利‧曼西尼(《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 1961、《粉紅豹》Pink Panther / 1964-93)

2. 李奧尼——莫利克奈(大鏢客三部曲、美國三部曲)、

3. 大衛連——莫利斯‧賈爾(Maurice Jarre,1924-2009)、

4. 史匹柏——約翰‧威廉斯、羅伯‧辛密克斯——亞倫‧席佛斯崔(Alan Silverstri,《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 1985《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 1994)、

5. 柯恩兄弟——卡特‧伯威爾(Carter Burwell,《血迷宮》Blood Simple. / 1984《冰血暴》Fargo / 1996《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 2007)、

6. 提姆‧波頓——丹尼‧葉夫曼(Danny Elfman,《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 / 1988、《星戰毀滅者》Mars Attacks! / 1996、《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 2005)、

7. 皮克斯動畫導演約翰‧拉賽特——紐曼家族第二代藍迪‧紐曼(《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 1995-2019、《Cars》2006-2017)、

8. 山姆‧曼德斯——藍迪‧紐曼的堂弟湯瑪士‧紐曼(《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 1999、《007空降危機》Skyfall / 2012)、

9. 克里斯多夫‧諾蘭——漢斯‧季默、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強尼‧格林伍(Jonny Greenwood,《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 / 2007、《世紀大師》The Master / 2012、《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 2017)

10. 大衛‧芬奇——電子音樂家特倫‧雷茲納與亞提克斯‧羅斯(Trent Reznor & Atticus Ross《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 2010、《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 2011、《曼克》Mank / 2020)

除了金球獎與金像獎的肯定以外,導演與配樂者之間的合作模式也常常被後人拿出來討論。事實上這樣的搭檔模式,還是建立在電影工業體制的完整性上,在拍電影的過程中發現少了什麼,就做一個出來。

↑亨利‧曼西尼《第凡內早餐》〈Moon River〉

↑亨利‧曼西尼《粉紅豹》主題曲

我們自然可以再多舉幾個例子,例如費里尼與尼諾‧羅塔的合作關係。從一九五一年的第二部導演作品《白色酋長》(Lo Sceicco bianco)到一九七九年的《樂團排練》(Prova d’orchestra),費里尼與羅塔總共合作十四部劇情片與兩部短片,羅塔一九七九年死後,費里尼從《女人城》(La città delle donne / 1980)起,才找義大利電影工業的其他量產型作曲家配樂。費里尼電影中的喜怒哀樂,例如馬斯楚安尼或馬西娜周遭像漫畫一樣的世界,也隨著羅塔的音樂成為影史上的永恆。

↑尼諾‧羅塔《殉情記》(Romeo and Juliet, 1968)主題曲

身為義大利電影工業的台柱,李奧尼從第二部導演作品《荒野大鏢客》開始就與莫利克奈搭檔,我們知道《荒野大鏢客》是抄襲黑澤明《大鏢客》(用心棒 / 1961)而成,義大利的片商後來也乖乖付錢給東寶製片廠。巨匠佐藤勝(1929-1999)為了表現三船敏郎扮演的大鏢客粗中帶細的性格,在樂團編制上刻意省略小提琴,以電吉他與雙簧管補償音樂中的高音。到了《荒野大鏢客》,莫利克奈用的是口哨、混聲合唱團、玩具排笛、短鞭、鐵砧。在 YouTube 上我們可以看到丹麥廣播交響樂團演奏的李奧尼「大鏢客三部曲」所有組曲,只差打擊樂手之一吹的是高音直笛,不然絕對是忠於原典的完美演奏。莫利克奈在製作《狂沙十萬里》之前,多半依照剪好的影片配樂,之後才走佐藤勝的路線,先熟讀劇本就寫好配樂,李奧尼直接在拍片的時候播放完成的配樂給演員聽。到了李奧尼與莫利克奈最後一次合作的大成至聖之作《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1984),除了莫利克奈的老搭檔艾達‧迪羅索(Edda Dell’Orso)的天使之音,還有羅馬尼亞的排笛大師蓋奧爾基‧詹斐爾(Georghe Zamfir)的催淚演奏。在這部片以真正的完整面貌與敘事順序重新面世,那些由莫利克奈配樂的段落,更讓本片原聲帶成為二手市場的熱門商品。

↑莫利克奈《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1984)

在李奧尼死後,以第二部執導作品《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 / 1988)轟動全球的朱塞比‧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成為莫氏合作超過十部長片的導演之一,多納托雷最近的電影《愛情天文學》(The Correspondence / 2016)也成為莫氏的配樂遺作。導演與配樂者間養成默契,而可以持續合作,多半是因為導演在拍出的成果完全就是自己想要的內容,而配樂者不僅只是為畫面配上音樂,只要聲音、畫面、演技與音效恰到好處,就會產生一種電影獨有的化學作用,讓在電影院的觀眾整個人沉浸在導演的世界裡。

↑莫利克奈《愛情天文學》(The Correspondence / 2016)

致長不大的日本斜槓名導—北野武

致長不大的日本斜槓名導—北野武 「永遠青春,永遠浪漫。」是我決定帶到墓裡面的一句話,也可以說是我常常鞭策自己、問自己的一句話。這句話我同樣覺得非常適合北野武,既然同為摩羯座,那就把這個當成禮物送給大導演吧! 要記住,守住不變是魔羯座非常拿手的,但自卑感作祟,常常又因為害怕自己皆是那樣的一成不變,那樣的平凡,

《發條橘子》、《猜火車》、《賭城風情畫》那些年我們一起嗑的離經叛道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嗑的離經叛道電影 寫在前面,叛逆與離經叛道 「叛逆」在追求自我與獨特性的現今社會裡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貶義詞。青少年叛逆是很普通的事,有可能只是青春期反抗許多外在事物的過渡期,所謂「小時叛逆,大未必酷」;在社交圈中,「你很叛逆喔」可能只是一種社交上人們相互開唱反調玩笑的說法;而在關於創意的領域

以亞洲最具代表性的電影導演之一黑澤明為例,他與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早坂文雄(1914-1955)共合作了八部電影,從《酩酊天使》(酔いどれ天使 / 1948)到《七武士》(七人の侍 / 1954)、遺作《生物的紀錄》(生きものの記録 / 1955),每一部風格各有不同,除了具有美國古典電影配樂格局,也展現出日本美學在近代化過程中面臨轉型的成果。在最後兩部電影配樂製作的期間,早坂的肺結核惡化,只能將各主題動機以鋼琴彈給黑澤決定,再由弟子佐藤勝、武滿徹(1930-1996)等人編曲給管弦樂團演奏。平時聽很多音樂的黑澤,就曾經指定要拉威爾的感覺、要葛利格的感覺⋯⋯所以《羅生門》(1950)會出現類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波麗露〉的曲式。

↑黑澤明導演

佐藤從莎劇《馬克白》改編的《蜘蛛巢城》(1956)年以後,與黑澤連續合作了八部作品,《蜘蛛巢城》將能樂與管弦樂並置,再以男低音合唱帶出肅殺之氣。高爾基劇本改編的《深淵》(どん底 / 1957)片中除了一首演員敲碗合唱的插曲外,沒有其他配樂,表現出佐藤擅長的節奏感,也成為後來日本嘻哈音樂難以超越的鬼門關天王山。《天堂與地獄》(天国と地獄 / 1963)除了沉重的管弦樂,也出現快節奏的阿哥哥舞曲,以及倫巴節奏的拿坡里民歌〈我的太陽〉(’O sole mio)。黑澤本來想直接把貓王演唱的排行冠軍金曲〈It's Now or Never〉放進全片的高潮段落,結果因為 RCA 要求的權利金太高而作罷。佐藤對於演奏別人的曲子尚無意見,但到了製作《影武者》配樂的時候,卻被黑澤一句「給我一首模仿葛利格〈皮爾金〉(Peer Gynt)風格的曲子」激怒,直接離開錄音室。曾經為《七武士》早坂配樂編曲的武滿徹,就馬上介紹了更年輕的池邊晉一郎去完成配樂。結果黑澤明後來除了莎劇《李爾王》改編的《亂》(1985)以外的三部電影:《夢》(1990)、《八月狂想曲》(八月の狂詩曲 / 1991)與遺作《一代鮮師》(まあだだよ / 1993)都由池邊擔任配樂。

↑佐藤勝《天堂與地獄》(天国と地獄 / 1963)

黑澤生前未完成的劇本《黑之雨》(雨あがり / 2000)由他的弟子之一小泉堯史執導,不但信守承諾找來了黑澤幕前幕後的原班人馬,也成為佐藤勝四十餘年、三百多部電影配樂、校歌社歌作曲生涯的完美句點。武滿徹在《亂》片場探班的時候,曾為現場等好天氣才能拍片的劇組寫了一首〈明天是晴天,還是陰天?〉(明日ハ晴レカナ、曇リカナ),後來成為日本室內合唱團經常演唱的小品之一。黑澤明在《亂》殺青之後,曾經要求武滿徹寫馬勒交響曲式的音樂,並且交給演奏過《星際大戰》的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結果武滿找了當時默默無名的札幌交響樂團,勉強在音樂中置入馬勒第一交響曲式的送葬進行曲風格,最後卻被黑澤明的一句「放慢盤帶的速度以強調低音」氣炸,在日方出品人 Herald Ace 老闆原正人(1931-2021)斡旋下才讓配樂完成。札幌交響樂團在岩城宏之(1932-2006)指揮下精湛的演奏,讓幾種版本的電影原聲帶在再版推出後都大賣。

↑武滿徹〈明天是晴天,還是陰天?〉(明日ハ晴レカナ、曇リカナ)

《龍貓》、《天空之城》、《風之谷》那些宮崎駿女主角教我的事

那些宮崎駿女主角教我的事 說到宮崎駿這位動畫大師,恐怕是無人不曉。跟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宮崎駿迷。他創造的世界純真迷人,擁有獨樹一格的世界觀。雖然時空背景的設定想像佔大多數,但在他奇幻的宇宙裡,環保意識和反戰立場俯拾即是。無論你是什麼年齡,都可以從看似孩子氣的卡通中有所獲得,真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重慶森林》、《東邪西毒》、《一代宗師》王家衛電影每一秒都是時尚大片,用影像與對白講述了一個個關於遺憾的美麗與哀愁

每一秒都是時尚大片,王家衛用影像與對白講述了一個個關於遺憾的美麗與哀愁 經常有人說,越是深愛的事物,妳越是難以直視、親近、甚至講述,做為王家衛的資深影迷,要寫王家衛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因為太多情緒、感動、悵然與心痛,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因為不同的畫面而有不同的觸動。儘管很多人看不懂王家衛的電影,甚至連演員拍攝時都不曉

儘管沒有千軍萬馬豪情壯志的銀幕奇觀,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至今依然是許多影迷的最愛之一。他從《東京物語》(1953)開始與管樂作曲家齋藤高順(1924-2004)搭檔,除了前衛作曲家黛敏郎(1929-1997)負責的《早安》(おはよう / 1959)與東寶發行的《小早川家之秋》(小早川家の秋 / 1961)以外,小津與齋藤總共完成了七部電影。其中小津在《早春》(1956)拍攝時,要求齋藤可不可以寫一首帶有〈這就是巴黎〉(Ça c'est Paris / 1928,由西班牙作曲家José Sánchez為紅磨坊夜總會創作,並被卓別林改編用於《城市之光》City Lights / 1931)、〈瓦倫西亞〉(Valencia / 1924,英語版 1926)感覺的配樂,用在看似絕望的場面?小津最愛的一首曲子,也是小津晚期電影的特色之一「薩榭雷西亞」就此誕生。小津不變的榻榻米視角下的人情冷暖,隨著聽起來似乎沒有起伏的配樂,慢慢醞釀出一種小津獨有的魔法。小津更在最後一部黑白片《東京暮色》(1957)中大量使用本曲的變奏,以同樣的輕快配樂,為描述墮胎、自殺的題材加深沉重感,成為小津作品中最悲傷也最多爭議的一部。

↑齋藤高順〈東京暮色〉

宮崎駿除了第一部掛牌導演的《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1979)由同系列卡通的配樂者大野雄二擔任配樂,從吉卜力成立前推出的《風之谷》(1984),吉卜力創業作《天空之城》(1986)到《風起》(2013)之間的每一部長片,宮崎都與久石讓合作。在《風》與《天》製作時,本來還以製片高畑勳的意見為主,到了《龍貓》(1988)宮崎掌握更多決定權,作品得到黑澤明與約翰‧拉賽特的垂青,家用媒體從錄影帶、影碟、DVD 一直出到藍光持續保持穩定銷量,配樂當然也成為經典。久石讓後來時常製作或親自指揮配樂的交響音樂會,本人還曾經數度來台,其中一次與維也納愛樂合唱團女子部在國家音樂廳,一次在台大體育館的演奏,被場外馬路上的垃圾車打斷。

↑久石讓〈龍貓〉

配樂者有一種自己也在劇本世界內的感覺,並且依照劇本文字描寫的情境找出聲音,並且記錄下來。好的配樂者除了捕捉那些他們感受到的聲音,還可透過適當的修改讓聲音與畫面天衣無縫地結合,是為電影與電視的不同。

 

◎Photo Via:Unplash, IMDb

◎Video Via:YOUTUBE(@MovieCLIP, @Emily M, @It Seamless Interesting, @KBF, @Dusty Groove Records, @Ennio Morricone, @kakinotane, @SONGXJAZZINC, @james maki, @Studio Ghibli)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