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贏得了一座奧斯卡應該要感到開心,然而我當下並沒有,反而感到難受,為了自己正穿著一件許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擁有的昂貴禮服,詮釋了一個真實世界裡存在的悲痛角色而得獎,對我來說,那是十分罪惡的感覺。」
安海瑟薇在2013年以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中的身世淒涼的風塵女子一角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也是她的第一座小金人榮耀,但在萬眾矚目的頒獎典禮過後多年,她才對媒體吐露了當時內心的煎熬,也讓這齣改編自19世紀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Marie Hugo)的最知名一部同名長篇小說,再次引起大眾的熱議。
↑2013年再次改編搬上大螢幕的《悲慘世界》,不意外的又掀起一波雨果熱潮
你真的討厭安海瑟薇嗎?Anne Hathaway 被討厭的原因竟是因為太過完美? 2013年 Anne Hathaway 以電影《悲慘世界》芳婷一角,奪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她在典禮上的感言和表現引發大眾不滿,批評她虛偽、做作,網路上還掀起一股「討厭安海瑟威 #hathahaters」的活動,而且活
4部 Andrew Lloyd Webber 安德魯·洛伊·韋伯經典音樂劇:《貓》、《歌劇魅影》...讓人無法自拔的魅力與藝術堅持 在這個串流當道、影劇盛行的年代,眾多珍貴的傳統表演藝術如默劇、相聲都在逐漸式微,然而結合了演、歌、舞等技術,堪稱表演藝術殿堂的音樂劇卻始終在高處屹立不搖,它並非作為大眾流行文化被口耳
雨果是誰?為什麼寫出的小說讓曾經詮釋過各種劇本的小安都深陷其中,甚至曾被譽為法國的莎士比亞?
↑雨果本人既是多產的文學家、藝術家,也是政治人物
「窮困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以一名賣力工作卻無法讓家中婦孺溫飽,不得已在街頭偷了一塊麵包被逮補的小人物尚萬強開場,經歷牢獄之中的不公、19年後終於假釋出獄卻被社會不容的心酸,在絕望的谷底有幸遇到善心的教堂主教伸出援手,終於重拾人生信念改頭換面的白手起家,卻在翻身成為市長後見識到更多不公不義,為了守住內心的道德底線再次逃亡異鄉至生命終結的悲慘一生。
↑底層眾生百態的欺凌、鬥爭與壓榨,讓人邊看《悲慘世界》邊為之揪心不已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悲慘世界》
和小安同劇演出由休傑克曼飾演的尚萬強令人心疼不已,但是在他經歷極其潦倒和人生坎坷的磨難,他卻一路盡自己之力的向身邊弱勢的人們伸出援手,例如小安所飾演一名單親媽媽芳婷,為了女兒從工廠女工淪落風塵,賣頭髮賣牙齒最後不得已走上賣身一途,精湛的演技和發自內心的歌聲更是讓人不由的鼻酸,拿下奧斯卡可說是實至名歸。
↑向來在電影中巧笑倩兮的安海瑟薇,為了芳婷一角剪髮減重,而且演技動人
然而在這部耗時三十多年,多達120萬字的文學巨作中,類似尚萬強、芳婷這樣的角色成千上萬,超越了親情與愛情與戰火,或人品高尚、或陰險狡詐,就像是大時代的縮影,讓人從中窺見19世紀的法國街頭最真實的血淚。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就算聚精會神的雙眼望出去所注視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人心這樣可怕,這樣複雜,這樣神祕,這樣無邊無際。」— 《悲慘世界》
↑芳婷的女兒珂賽特在尚萬強用生命堅守的守護下,最後終於獲得幸福
至於細膩寫盡人間疾苦、貧富懸殊的雨果,從小就出生在法國,他的父親是拿破崙麾下的一名將軍,據傳他因童年時在巴黎街頭目睹一名年輕女子因為犯下「奴僕偷竊罪」,當眾被酷吏以燒紅鐵塊烙印在肩膀做為逞罰,從此激發了強烈的人道主義思想,即使長大後一路從政曾當選國大代表並經歷被流放國外20年,但他仍在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創作出大量的小說、詩歌、劇本甚至畫作,並強烈的傳遞出人道關懷注甚至廢除死刑的思想,可說是和他真實的人生經歷環環相扣著。
↑電影及原著中都不容輕忽的大量戰爭劇情及人性糾葛,來與雨果的真實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人心和岩石一樣,也是有被水滴穿的孔。」— 《悲慘世界》
28 部莎士比亞經典改編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西城故事》、《獅子王》...地表最強電影劇作家非他莫屬! 威廉莎士比亞畢生完成了三十七部劇本,其中又以「四大悲劇」《哈姆雷特》(Hamlet,1598-1602)《李爾王》(King Lear)《馬克白》(Macbeth)《奧賽羅》(Otello)最為著名,《哈
都是假的!?解析經典電影配樂:《小丑》、《黑色追緝令》...虛實之間的「造假」藝術 假象的藝術 電影是造假的藝術:巴特(Roland Barthes)、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等人所謂的假象(illusion)。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期許電影
除了《悲慘世界》之外,曾經被七次搬上電影大螢幕,首場表演即創下金氏世界紀錄「開賣最賣座音樂劇」的《鐘樓怪人》,可說是雨果的另一大代表作,並在1996年被迪士尼看中、改編成老少咸宜的動畫電影。
「我知道我長得醜,被扔石頭無所謂,但讓你害怕讓我覺得很難過。」— 《鐘樓怪人》
↑《鐘樓怪人》,1923
有別於完成《悲慘世界》時已60歲的雨果,書寫《鐘樓怪人》的雨果才30歲,他以巴黎聖母院一塊石頭上的刻文「Anakia(宿命)」為發想,創作出第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這時候的他正意氣風發,還未親身經歷比所有作家筆下能寫出的更為動盪的法國歷史。
↑《鐘樓怪人》又譯作《巴黎聖母院》,被多次翻拍成音樂劇及電影
↑昔日一度維修資金缺乏的巴黎聖母院,在雨果的著作問世之後引起大眾關切並帶來資金湧入
「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增添一滴水了。」— 《鐘樓怪人》
如果說《悲慘世界》成了雨果獻給全世界大人們的一篇巨作,那麼《鐘樓怪人》便是他留給孩子們的贈禮,讓大人小孩們提前學會這個世界並非只有一種童話故事的美好結尾,或許這世間確實存在著天堂,但富人的天堂可能是用窮人的地獄所堆疊而成、社會制度與法律保障的對象可能並不是真正弱勢者,不會人人從此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鐘樓怪人與吉普賽女郎的淒美愛情故事,至今仍是各大音樂劇的熱門劇碼
然而在黑暗之中,仍然有愛、有信仰的微光存在,無法被金錢打造、經得起現實摧殘。
「世界悲慘無數,中間必有火苗長存,黑暗終將結束,太陽終將升起,在上帝的自由花園之中,我們將重獲新生。」— 雨果
◎Photo Via: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