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所穿的衣裳,往往都有內在的聯繫。」
本專欄致力於挖掘女作家的風格,從她們的衣櫥窺見她們的人生故事。
提到「紐約客」大家首先想到什麼?伍迪‧艾倫和他的電影,還是《慾望城市》那四位女性?倘若你看過2021年 Netflix 的紀錄片《假裝我們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那麼也許答案會變成:弗蘭‧利博維茨。
這部紀錄片不僅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更是很多人「入坑」弗蘭‧利博維茨的開始。在影片中,她一直不停的表達自己對紐約的看法,每次開口都在吐槽,螢幕充斥著滿滿的抱怨,卻意外收穫很多人的喜愛。
↑Netflix 為弗蘭‧利博維茨拍攝的紀錄片《假裝我們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
弗蘭‧利博維茨說:「我沒有什麼能力改變現狀,但我就是有很多觀點想要表達。靠北就是我的專業。」
龐克桂冠詩人帕蒂‧史密斯:搖滾、詩歌、藝術、文學裡的多棲動物,讓世界看見最真實的自己|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所穿的衣裳,往往都有內在的
台灣文青天花板三毛,走進文學、愛情、流浪、夢想交織的撒哈拉之心,閱讀她的前世與今生|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所穿的衣裳,往往都有內在的聯
↑《假裝我們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預告
你一定想不到,這位身上有很多稱號的作家,其實已經快30年沒有寫過任何一本書了,但她依舊被美國文化圈視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主要靠的就是「到處說尖酸刻薄但又幽默諷刺的話」,演說成為了她的主要收入來源。
弗蘭本人抵制任何電子產品,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日常生活只透過一台家用電話跟外界聯繫。在紐約擁有多處房產,但住的地方就像一座私人圖書館,除了沙發桌子床之外,有著高達1萬多冊的藏書。
閱讀,是弗蘭最大的愛好。
↑弗蘭在紐約的家就像一座小型圖書館
弗蘭‧利博維茨出生於1950年代的猶太人家庭,從小就是個學渣。在普遍有著虔誠信仰的猶太人家庭裡長大,她卻堅持自己是無神論者。求學期間兩次被學校退學,於是高中畢業就來隻身來到紐約闖蕩了。
為了在紐約生活下去,弗蘭做過很多工作,包含清潔工、計程車司機、代寫論文、情色作家,之後在一本叫做《Changes》的小雜誌寫影評和書評。有了相關經歷,她後來進入Andy Warhol的工作室 “The Factory”工作,成為雜誌《Interview》的專欄作家。
離開《Interview》之後,她又陸續待過《Mademoiselle》女性雜誌,並為《Vanity Fair》長期供稿。這些編輯撰稿的經歷,讓她得以結識很多當代的藝術家們,並與他們成為關係還不錯的朋友。
↑弗蘭高中畢業就來隻身來到紐約闖蕩,做過許多不同工作
1978年,弗蘭集結了自己在《Interview》、《Mademoiselle》的專欄作品,出版了第一本書《都會生活》(Metropolitan Life)。她用厭世、諷刺的語氣寫下自己對很多事情的觀察與體悟,沒想到這些充滿抱怨的文字意外受到歡迎,不僅讓她一炮而紅成為暢銷作家,也讓她開始受到電視節目的邀請,並成為紐約當時最紅的「54俱樂部」常客。
在弗蘭的簡介中,作家只是她其中一個最不重要的頭銜,她現在是一名演說家(名嘴),以及偶爾在電影、戲劇跑跑龍套的演員。弗蘭曾說,比起寫作,她更愛演說,熱愛大家都專注聽著她說話的感覺。喜歡她的人覺得她幽默過人,雖毒舌卻總有一番道理;討厭她的人則覺得她目中無人、自視甚高。
↑弗蘭陸續待過許多知名雜誌,和不少當代藝術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成為好友
《紐約雜誌》曾有一個專欄叫做《人人都愛弗蘭,但是為什麼?》,用來討論她之所以受到歡迎的原因。弗蘭的支持者多半是年輕人,可想而知,年輕人是真的很愛靠北,當弗蘭可以不帶一句髒話吐槽到位時,自然也就成了他們的偶像。
不過弗蘭之所以成為紐約客的代表,倒不完全因為靠北,而是她以自己獨到的眼光批判了這座住了大半輩子的城市。她不是隨便抱怨,是深入出版、電影、音樂、創作、生活、建築、移民、政治等多個領域的全方位吐槽。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她對紐約細膩的嘲諷全都來自於她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了這座城市的一個代名詞。
↑弗蘭的毒舌與直言造就她的高人氣
Old Céline 的廣告謬司、IG 女性多時髦看她!?瓊‧蒂蒂安 Joan Didion:不會穿搭的作家不是一個好偶像|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
15歲跳級上大學、17歲結婚、再帶著皮箱離婚,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份子,從書中領略萬物!|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
從年輕時開始,牛仔褲、西部靴皮鞋加上襯衫、西裝、套頭毛線衫的組合就是弗蘭的標誌性穿搭。她一直穿得非常中性,從未曾改變。80年代之後,她開始加入訂製西裝外套與大衣,個人鮮明的穿衣風格才更加凸顯。
她絕對不能放棄的原則是藍色的 Levi’s 牛仔褲,其他上身可以變化,但牛仔褲 no way。
她最愛薩維爾街 Anderson & Sheppard 的訂製西裝,不僅會花好幾個小時流覽色板,並且非常享受在17種不同的灰階中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偶爾也會吐槽做件喜歡的西裝外套越來越貴,快承受不住。至於襯衫則選擇了Karl Lagerfeld 也非常喜歡的 Hilditch & Key。
↑弗蘭從未改變標誌性的中性穿搭,也一定會搭配 Levi’s 牛仔褲
↑弗蘭熱愛不同的訂製西裝、大衣
在風格鮮明,卻感覺換湯不換藥的穿搭原則裡,弗蘭還在意一個小細節,那就是「襯衫的袖扣」。
很多人表示可能看不出她穿的西裝外套、襯衫或大衣跟上一次有什麼不同,但袖扣絕對是不一樣的,絕對是精挑細選過的。在紀錄片中,她就自己跟導演炫耀了一下自己在Alexander Calder訂製的手工袖扣。
《 WWD 》時尚總監Alex Badia這樣形容過弗蘭:「她雖然不追隨潮流,但她所做的遠比追隨潮流更難。」
弗蘭的穿搭造型、髮型始終如一,為她奠定了具有高度識別的個人品味與風格。她得過多次年度最佳著裝人士,不僅打破了性別的界線,也讓「知識分子」的形象有了不同於以往的詮釋。
↑弗蘭從年輕時就維持中性俐落的風格
曾經聽過「保持憤怒才能不被同化」,這句話或許很適合用來形容弗蘭‧利博維茨。她在年紀輕輕時就與紐約結下不解之緣,並在最活躍的時期體驗了70年代的紐約,接觸各式各樣的生活,和不同領域與階層的人往來。她不斷閱讀充實自己,保持對人事物高度的好奇與觀察,再用她敏銳的洞察表達獨特的見解、觀點,並對一切腐敗的、不公的、荒謬的時事保持憤怒與質疑。
↑弗蘭總是對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以敏銳的眼光洞悉一切
她讓人相信,世界上最迷人的偶像莫過於要擁有一個「豐富的靈魂」。
◎Photo Via: 達志影像, Netflix, Instagram(@franlebowitzfan)
◎Video Via: Youtube(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