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展現內心陰暗面,也是使自己自由的方式之一。」兩本心靈救贖好書《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教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太郎

2024-9-19

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心靈書單《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教你與內心陰暗面共處

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的高速發展,使社會進入「社群網絡時代」,在消費文化及價值觀上,也逐漸將過去必須「合群」的意識,轉移到「個人」為中心,比起委屈或妥協,「照顧自我需求」更符合現代人所追尋的幸福價值。

女力崛起!精選5本女性必讀書單:《簡·愛》、《小婦人》、《殺夫》...,從細膩文字喚醒勇氣與自我價值

女力崛起!精選5本女性必讀書單:《簡·愛》、《小婦人》、《殺夫》...,從細膩文字喚醒勇氣與自我價值 近來,我們深深感受女力的甦醒,不過你知道嗎?女性主義不只在現代才漸漸崛起,我們從過往的文學中,也能尋得一些蛛絲馬跡。於此不妨讓 Wazaiii 引領你進入書海,悠遊於女性意識裡,從經典著作、女性代表作家的作品中,

文青必備書單:《百年孤寂》、《人間失格》、《追憶似水年華》買了真的看完嗎?重拾沒讀完的書,讓閱讀成為習慣

文青必備書單:《百年孤寂》、《人間失格》、《追憶似水年華》買了真的看完嗎?重拾沒讀完的書,讓閱讀成為習慣 每個月誠品的會員77折優惠一定要使用,博客來也是上網按一按兩三天後就可以超取了,家中的書本總是能在鬧書荒之時,順利地補上。愛看書的個性,大概自幼於家父耳濡目染之下養成;爸爸名瑞國,特別取了個字號,刻了個印章,

而在這樣的時代下,人們更不能輕忽心理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估計,2023年全世界有超過2.8億的人口罹患憂鬱症。而台灣近年身心門診需求也明顯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210萬人深受憂鬱症等身心疾病困擾,一年約有40萬人就醫,就醫率明顯不到兩成;換句話說,你我身邊都有正受身心症煎熬卻不為人知的人們。該如何嘗試與身心症共存,並找到自我價值與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以下介紹幾本書籍: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野人文化出版

作者為白洗嬉,是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韓國女性作家,長年飽受「輕鬱症」及「焦慮障礙」困擾,曾走訪多家精神科院所.此書描述她與精神科醫師就診對話時所整理出的筆記,在韓國上市未滿一年便突破銷售37萬冊,也經常是網路書店該類別排行榜第一名。作者直白不造作的文字紀錄,直入人心,讀者深感共鳴,內容雖是記錄憂鬱症經驗與感受,閱讀起來卻不沉重,因此也是包括防彈少年團隊長金南俊、Super Junior 隊長利特等,許多知名藝人的睡前讀物或推薦清單。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作者在序中寫道:

「展現內心陰暗面,也是使自己自由的方式之一。衷心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這樣的我也是我。」

「我承受著難以忍受的鬱悶,卻還是會因為朋友們的玩笑話而放聲大笑,在一陣嘻笑喧鬧過後,內心又會有一股說不上來的空虛,然後看著因為肚子餓而跑去吃辣炒年糕的自己,覺得十分可笑。我一直深受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所折磨,尤其因為之前從來不曉得,原來這兩種情感會同時產生,所以使我更加痛苦。」

 「比起別人怎麼說,自己喜不喜歡更重要,比起別人怎麼看自己,希望你可以先滿足自己的慾望。」

有別於其他「心靈雞湯」類書籍較為空洞的正向喊話,本書的每一章節末都有小小的整理,作者坦率面對自我的描述,讀著讀著也會心一笑,讓每個讀者有種被理解的救贖感。此外,也適合內心經常打架的人們咀嚼,透過他人最真實的經驗來正視、接納自己的矛盾,告訴自己「我不奇怪」,因為「沒有陰影的人本來就無法理解陽光。」

作者在隔年出版了同名第二集。第二集更深層地揭露她如何學習擁抱自己身上的傷痕,重新調整對自我的負向觀點,對抗「厭惡自我」情緒。也分享封面上的文字:「希望有朝一日,看不見的內心傷痛可以和看得見的身體傷口相提並論」。

附註:韓國是眾所皆知的「高壓社會」,身心症人口年年向上攀升,而一生中曾經歷一次以上精神疾病的韓國人更約占人口的四分之一。雖然身心診所、精神科、諮商所在韓國已相當普及,但因社會風氣保守,仍有許多人因害怕被「汙名化」而不敢尋求協助。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其實是給大人看的?職場只不過是玩遊戲破關,保持幽默與好奇心繼續探索這世界!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其實是給大人看的?職場只不過是玩遊戲破關,保持幽默與好奇心繼續探索這世界! ↑《湯姆歷險記》 1973年美國版本電影 如果是 1980 那附近出生的朋友,應該小時候都有守在電視前面看著《湯姆歷險記》卡通的集體經驗,看著這位叫做湯姆索爾的小朋友,帶著同樣住在密西西比

從古代說書人到《關鍵時刻》,YouTuber《老高與小茉》、Podcaster 的興起,一探大眾對情境說書型節目的熱愛:我們的 DNA 裡都刻印著愛聽故事的基因!

從古代說書人到《關鍵時刻》,YouTuber《老高與小茉》、Podcaster 的興起,一探大眾對情境說書型節目的熱愛:我們的 DNA 裡都刻著愛聽故事的基因! 說書人,其年代不可考了,據說是從宋朝開始興起的藝文活動,古說書人手持扇子或醒木(類似響板)的東西,簡單坐在長凳上,椅著樹蔭,就開始說著各式各樣的故事。

《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 采實文化出版

作者坂口裕樹原任職於NGO組織,因罹患憂鬱症自殺未遂,一度失去工作能力且無法步出家門,甚至認為自己不可能再次融入社會。當他對未來毫無方向時,偶然遇到人生經驗豐富的釣魚大叔告訴他,不可以放棄與社會的「聯繫」,於是作者放手一搏,決定一人開車去旅行,最終得以成為環遊世界的「自立旅行者」,展開不同生命篇章。

看似有如日劇的情節,卻是最深刻的真實故事,尤其是作者因憂鬱症而認知「原本的夢想離現實很遙遠」的敘述,更是十分真切,對於部分身心症病友讀者來說,可能還能在文字中看見自己熟悉的狀態。

「三年半前我罹患憂鬱症,整天躺在家裡無所事事。那時候,我認為自己不可能再次融入社會,我心想,自己肯定會孤獨終老。不僅無力為社會做出貢獻,也沒有任何價值。我沒有賺錢的本事或技術,也沒有工作上的人脈,與人接觸的工作我更是不敢做。可是,現在回過頭看,罹患憂鬱症是改變我生活方式的一大契機。」

「每個人的成功條件都不一樣,只追求世俗的功利,不去找出自己真正嚮往的理想生活,只會過得不幸而已。我認為,人要被逼到絕境才會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當在那樣的困境中,努力掙扎求生,放棄了多餘的欲望和半吊子的夢想。當那些雜質被過濾完,還剩下什麼是你依舊無法放棄的?這才稱得上真心想要的『成功』和『夢想』。」

作者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帶給憂鬱症患者,或難以適應體制內工作的人,一點追尋自由人生的勇氣和可能性。願所有「不完美」的人,皆能擁抱屬於自己的生命旅程。

 

 

◎Photo Via:unsplash, pexels, INSTAGRAM(@mengchih)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