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一首〈Heroes〉協助推倒柏林圍牆!「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 David Bowie 成為傳奇,連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也敬重。”


王爺斯禹

2018-1-10

「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 David Bowie 傳奇:與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是摯友,一首〈Heroes〉協助推倒柏林圍牆

我們生長在一個,傳奇逐漸隕落的年代。70、80 年代,在音樂史上是一個孕育經典的年代,很多音樂元素、流派、類型,都在那時候已經被這些前輩們探索過了。後來的音樂似乎也都脫離不了當中的範疇,只是隨著潮流不斷的被循環及重製。

 
 
 
 
 
 
 
 
 
 
 
 
 
 
 

David Bowie(@davidbowie)分享的貼文 張貼


David Bowie,一個劃時代的音樂甚至是藝術界的巨星,他雌雄同體的前衛造型與在舞台上華麗的肢體扭曲,開創了一個被後來的人稱為華麗搖滾的音樂流派。常常有人問我,什麼是華麗搖滾?坦白說,定義十分模糊,我都會直接回答:「像 David Bowie 那樣就是華麗搖滾了。」

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與小野洋子的叛逆之戀,寫下60年代最深刻的反戰宣言|當代時尚男子圖鑑|

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與小野洋子的叛逆之戀,寫下60年代最深刻的反戰宣言|當代時尚男子圖鑑| 首先,這是一個連載。再來,這是一個談論關於時尚、關於男人的文章。世間男子百百款,唯有列入圖鑑中的才是傳奇。 Happy Birthday John Lennon. Today would have

酷玩樂團 Coldplay 都要喊前輩!13個必聽英國搖滾樂團:Oasis 綠洲合唱團、Blur、The Smiths...展開史上最派音樂爭霸戰!

酷玩樂團 Coldplay 都要喊前輩!13個必聽英國搖滾樂團:Oasis 綠洲合唱團、Blur、The Smiths...展開史上最派音樂爭霸戰! 英搖(Brit-Pop)是什麼? 「迄今為止,一切存在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所有馬克思主義者琅琅上口的這段話,大概同樣可以套用在 90 年代的英倫搖

近期的 Bowie 儘管還是陸續有新作品問世,但少出現在公開場合,所以關於他去世的傳言不斷;然而在2016年初,David Bowie 真正不敵癌症折磨離世。或許是狼來了效應,不知道為什麼,我聽到時並不特別震驚,也或許是在我心目中,他一直是種脫俗的存在,說他是個從外星降臨的人也很應該。也難怪哈利波特的作者 JK 羅琳說:真希望他可以在地球待久一點。


↑JK羅琳在推特上表示對David Bowie的離世感到不捨。

DAVID BOWIE〈Across The Universe〉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披頭四迷,所以寫跟音樂有關的文章,總會研究他跟披頭四的關係。沒想到 Bowie 跟 John Lennon 竟然也是深入家庭的世交!Lennon的遺孀小野洋子回憶到,Lennon 並不是個容易跟人深交的個性,他卻能跟 Bowie 互相敬重,親密的像一家人一樣。


↑David Bowie - Across The Universe

他跟 Lennon 曾經合作過一首單曲〈FAME〉,是首很有 Lennon 在披頭四解散後的藍調風格,雖然曾經攻上美國排行榜首位,但我並不覺得是首太突出的作品。反而是 Bowie 曾經翻唱 Lennon 的〈Across the universe〉真正將自己的唱腔跟這首歌做了完美的搭配。

據說,Lennon 過世之後,Bowie 還暫代父職,幫助小野洋子照顧他的兒子 Sean Lennon,還接送他上下學,可見兩人情誼之深厚。

推倒柏林圍牆的〈Heroes〉

↑David Bowie - Heroes

在 David Bowie 過世後的不久,德國的外交部罕見的在官方的推特上發表了對一位搖滾歌手的致敬:「再見了,David Bowie 你現在也是英雄了,謝謝你協助推倒了柏林圍牆。」

↑德國外交部對David Bowie的致敬。

為何一位歌手可以成為推倒柏林圍牆的推手?都是由於一首歌〈Heroes〉。

1976年前後,當時已經在歐美盛名遠播 Bowie 來到了柏林,開始了後來人稱「柏林三部曲」的三首歌曲的製作。坦白說,之所以來到這個城市,並不是因為這裡的音樂製作水準特別高超,主要是柏林是個理性且疏離的城市,在成名後 Bowie 受盡英美娛樂圈的洗禮,身心俱疲。此時柏林的特質剛好可以讓他休息沈澱,不但走在街上不會被人打擾,還有一次他在柏林夜店狂飲後,臨時起意跳上 DJ 台,唱了一些跟氣氛很不搭的法蘭克辛那區的歌,柏林人才不管你是大衛鮑伊還是大衛貝克漢,當場把他噓下台,他自己也把這件事當成趣談。

另外一個來到柏林的原因是,當時的他已經染上了古柯鹼的癮,為了戒掉這個曾經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他需要另一個環境,別的值得他奮鬥的元素。或許此時柏林充滿冷戰對抗的政治氛圍,讓這位在音樂上不斷革命的搖滾歌手血液再度沸騰了吧!

I, I can remember

我,我記得。

Standing, by the wall

我們站在圍牆下。

And the guns shot above our heads

而槍就在我們的頭上開火。

And we kissed,as though nothing could fall

我們親吻,彷彿一切都不會崩壞。

And the shame was on the other side

羞恥感早就在高牆的另一頭。

Oh we can beat them, for ever and ever

我們總是可以擊退那些的,永遠。

Then we could be Heroes,

我們可以成為英雄,

just for one day

就這麼一天。

↑David Bowie 的音樂實實在在影響了社會。

搖滾樂:恐懼與暴力的符號

搖滾樂:恐懼與暴力的符號  金屬的老梗  瑪莉蓮曼森Marilyn Manson或許是當代流行搖滾音樂中,極具爭議的一個形象:操弄著偶像與符號,從「瑪莉蓮夢露」與「曼森家族」取其名與姓;身著馬甲、吊襪帶搬演舞台表現;在充斥著憎恨LGBT族群人們的演唱會中,對著朝他叫囂的歌迷說:「若我是你口中他媽的臭

雙重血統的搖滾樂手:王斯禹的音樂人生

雙重血統的搖滾樂手:王斯禹的音樂人生 你是不是曾經想要成為樂團的主唱或是樂手,在舞台上揮灑音樂才華呢?或是想要有一個在玩樂團的男朋友,滿足自己那一點點的虛榮心呢? 在台灣,許多人的音樂夢,都在踏入社會後變成回憶中的與朋友的共同話題,曾經征戰各大舞台的那把吉他,也變成房間的擺設之一。五月天的傳奇或是滅火器的故

這是〈Heroes〉這首歌一部份的歌詞,可以很明顯的看出 Bowie 對被分隔東西的柏林人民期待相見的心情,有著深刻的體會與描述。當時他在柏林的漢莎錄音室就位於 Kreuzberg,從窗戶往外看,就可以看到柏林圍牆;在牆的另一頭,隨時有想要越過圍牆而甘冒被槍殺的東德人民,或許是為了自由,也或許只是想跟被硬生生分開的戀人見上一面。

而歌詞中的「Wall」,也漸漸被 Bowie 的樂迷們引申成為任何想要沖破的藩籬,無論是種族、國家或是性向,他的歌詞都讓人們勇敢了起來。極少搖滾歌手的作品有著這麼強的能量,這首歌也成為 Bowie 被人翻唱最多的歌曲。

1987年 David Bowie 在德國帝國大廈前舉辦了大型戶外演唱會,因為距離柏林圍牆很近,他很刻意地將演唱會的喇叭朝向圍牆的的另一頭,在唱到〈Heroes〉這首歌的時候,還特地用了德語向東德的歌迷致敬。此時在東德早已聚集了大量的粉絲隔著圍牆聽著他的音樂,紛紛以淚水跟尖叫聲回報他。沒想到,東德的警察開始用武力鎮壓並拘捕來聽演唱會的群眾。消息傳來,圍牆兩端的人民共同吶喊著:「推倒圍牆!推倒圍牆!」這場演唱會並沒有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絕對是一根重量級的稻草。1989年柏林圍牆正式倒塌,那對在 Bowie 歌詞中的戀人,終於得以相見。

最後的死亡預言《Black Star》

 

A post shared by David Bowie (@davidbowiereal) on


2016年的一月六日,Bowie 的專輯《Black Star》發行,但他卻在三天後撒手人寰,結束了傳奇的一生。我覺得他是故意的,這張專輯本身就是他送給自己的死亡預言。專輯封面沒用他個人的照片,而用了最不吉利的黑色五芒星,底下還有五個遭肢解的黑星區塊,一再再都在暗示 Bowie 距離死亡已經不遠了。

而這張David Bowie的離世之作,在當年的葛萊美獎入圍了五項大獎且五項全拿。Lady Gaga 在典禮上那向 Bowie 致敬的演出,聲光效果如夢似幻,也成為經典,值得一看。

這位一生都是傳奇的搖滾歌手,讓自己的死亡也成為藝術,在榮耀中華麗的離開了我們。就像開頭我說的,我不覺得他死亡了,他只是回去他的星球繼續綻放。如果想知道他在最後留下了什麼訊息給我們,可以去看這首在《Black Star》專輯內的單曲〈Lazarus〉MV,Bowie 在病床上被繃帶捆綁矇眼的驚悚造型,用慣用的神秘嗓音唱出:

Look up here, I'm in heaven

看阿,我已經在天堂了。

I've got scars that can't be seen

我有著看不見的傷痕。

I've got drama, can't be stolen

我有著不被抹滅的傳奇人生。

Everybody knows me now

如今,大家都認識我了。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davidbowie, @davidbowiereal), Twitter(@jk_rowling, @GermanyDiplo, @jeffbeckmusic, @Claudestar2012)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