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李竺芯、鄭宜農、陳以恆、Funky Mo、PiA......五首台語歌、五個台灣人,讓台語回到生活裡”


王爺斯禹

2025-9-4

李竺芯、鄭宜農、陳以恆、Funky Mo、PiA,他們讓台語換上新衣,造就屬於台灣人的時裝秀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明明是一種從小聽到大長輩們交談的語言,卻始終無法輪轉的說出口,台語是我原鄉的記憶、是近鄉情怯的心情。

今年我與台語特別接近,除了與詩人周蘇宗合作,正在製作我人生的第一張台語創作專輯,也因為擔任了金曲獎評審,有機會將整年度的台語作品一網打盡。

今天我想帶你一同了解五首台語歌曲,它們橫跨了不同的風格情緒,但共同點是它們運用各自的創新詮釋,讓台語不再只是阿嬤的言語,在自己的年代登場且華麗,叫我怎麼不喜極而泣。

首台語歌曲運用各自的創新詮釋,讓台語在自己的年代登場且華麗。

金曲獎2025小眾必聽推薦:FunkyMo、Someshiit 山姆、李竺芯,用歌聲唱出世代的存在證明

金曲獎2025小眾必聽推薦:FunkyMo、Someshiit 山姆、李竺芯,用歌聲唱出世代的存在證明 寫在前面,從 Lana 到 Eilish 最近看到一則報導,提到 Lana Del Rey 是21世紀最偉大的詞曲創作人。解釋是,Lana 在她的歌詞中經常使用近乎同音,但可以指涉到其他意思的創作手法。

方大同不只是一位 R&B 歌手,更是以實驗精神重構華語流行音樂的革新者,「世界大同」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創作哲學

方大同是以實驗精神重構華語流行音樂的革新者,「世界大同」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創作哲學 方大同,一位出生於美國夏威夷、成長於上海、廣州與香港的音樂人,其音樂路徑由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軌跡鋪就。他不僅以自學成才的方式打破傳統音樂教育的藩籬,更在父親為職業鼓手的家庭環境中,自幼浸淫於爵士、靈魂樂與 R&B 的西方樂風。他從

1. 〈足芳足芳〉──法式幽默,台語穿上香水外套

第一次聽李竺芯的〈足芳足芳〉,我忍不住笑了——不是取笑,而是一種被聰明幽默逗樂的微笑。副歌裡那句「Je prends, je prends. Je vais voir……足芳,足芳,食袂飽」,像是你在巴黎左岸喝咖啡,突然聽到隔壁桌的阿姨用高級法文點了一盤蚵仔煎。
這首歌讓我驚喜的,不只是旋律,而是它對台語的「換裝」。在許多人印象裡,台語歌不是悲情就是鄉愁,但〈足芳足芳〉證明,台語也可以很時髦,很「混搭」。它像一件 Oversize 西裝外套配球鞋——輕鬆浪漫,卻有態度。

李竺芯〈足芳足芳〉

李竺芯是來自台南的創作歌手,擅長用台語寫歌,但不被傳統框架束縛。《足芳足芳》這張專輯的靈感來自她對生活中語言混搭的觀察,把法語的聲響和台語的節奏融合成一首聽完就會哼的趣味小品。她把台語幻化成無限造型可能的朋友,只要你願意玩,它可以很有型,可以很法國。

李竺芯把台語幻化成無限造型可能的朋友,只要你願意玩,它可以很有型,可以很法國。

2. 〈12春〉──把台語變得更R了

第一次聽到陳以恆這首〈12春〉,很像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陶喆的〈望春風〉般感受到的悸動,原來台語也可以這麼唱。用純人聲A cappella的編曲和R&B的和絃進行,像是米酒裝進洋酒的外瓶。

陳以恆〈12春〉

陳以恆的《罐頭塔》專輯,專輯歌曲探討了生命中的「失去」,每一張都是泛黃的相片,一段人生的節點。不是日曆上的季節,而是生命中重要的轉折:年少時的初戀、離家前往日本留學的那一年、第一次失敗、第一次原諒別人。在金曲獎的後台,我第一次看到以恆本人,他靦腆地對我點頭致意,著實看不出擁有專輯內容中的歷練;我喜歡他的一句話:我從日本留學回來,在台北打拼,但卻喜歡在外國朋友面前以台南安平人自居。

陳以恆《罐頭塔》專輯,專輯歌曲探討了生命中的「失去」,每一張都是泛黃的相片,一段人生的節點。

3. 〈留佇咱的血內底〉──血液裡的聲音

鄭宜農的〈留佇咱的血內底〉不是那種隨便聽聽的歌。它像一封不會過期的信寄給你自己,也寄給這片受過傷土地。

鄭宜農〈留佇咱的血內底〉

她的聲音為台語歌帶來一種特別的力量——不是用力推出的高音,而是像一把慢慢旋開的鑰匙,讓你在不知不覺間打開心門。歌裡的台語,不是舞台化的腔調,也不是民俗節目裡的口吻,而是血液裡的語言,帶著體溫和家族的影子。

鄭宜農的聲音為台語歌帶來一種特別的力量,歌裡的台語帶著體溫和家族的影子。

在一起擔任今年金曲獎評審的過程中,我嘆服於他發言的仗義與條理,也談到他對台語歌發音的見解;所謂的導音,就是台語的咬字與韻腳必須跟歌曲的旋律保持一致,是很多新生代台語歌手的盲點,而他對發音的講究,雖讓他吃盡苦頭,卻也造就出新生代台語創作歌手的新標竿。

4. 〈修理車〉──放克節拍裡的庶民浪漫

Funky Mo 的〈修理車〉就像一輛改裝的老車,外觀懷舊,心臟卻是全新的放克引擎貝斯線條流暢得像在巷口甩尾,鼓點彈性十足,吉他與鍵盤的互動像陽光一樣灑在旋律上。

Funky Mo 〈修理車〉。

靈感來自修車廠的日常觀察——油漬味、鐵器敲擊聲、師傅嘴裡的台語,全部變成音樂的節奏。這種把庶民生活轉化成舞動 groove 的方式很少見,它沒有刻意粉飾也不怕聽不懂的詞,反而讓那些方言成了音樂裡的韻律。

Funky Mo 是台灣少見以 Funk 為核心的音樂人,活躍於北高兩地的獨立音樂場景。

Funky Mo(莫康孝),是台灣少見以 Funk 為核心的音樂人,活躍於北高兩地的獨立音樂場景。Funky Mo 的演出現場混雜著各種觀眾:穿古著的學生、剛下班的機車族,甚至阿姨伯伯都跟著節奏搖頭。他讓台語踩著國際化的 groove,既接地氣又有台灣人獨特的幽默感。

搭上台灣音樂時光機,看台語、客語音樂的發展演變:在地母語歌曲是映照時代政治與文化最好的鏡子

搭上台灣音樂時光機,看台語、客語音樂的發展演變:在地母語歌曲是映照時代政治與文化最好的鏡子 除了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語以外,漢族的福佬話(臺語)和客家話,一直以來也是臺灣重要的語言文化。隨著時間,使用這兩種語言的族群,語言的定位持續地發展與改變。這次希望能大致為 Wazaiii 的朋友們介紹它們在臺灣音樂發展中扮演的

巴奈《夜婆》奪金曲35最佳台語專輯!唱出農村女性內心情事—性、壓抑與親情,借物喻情深刻而細膩

巴奈《夜婆》奪金曲35最佳台語專輯!唱出農村女性內心情事—性、壓抑與親情,借物喻情深刻而細膩 今年初聽到巴奈 Panai 出台語專輯《夜婆》時,先是困惑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後來才知道從小在台南長大的她,台語才是母語,回到台東是歸鄉,輾轉流浪尋根的歷練,讓她從對生活的疾聲吶喊,轉為內心情感的緩慢覆吟。 初接

5. 〈看你過甲按呢我就放心矣〉──甜笑包裹的報復

有些歌,是刀子;有些歌,是糖果。PiA 的〈看你過甲按呢我就放心矣〉是那種外層裹著糖,咬下去卻有點辣的糖果。它聽起來輕快、幽默,像朋友在街口跟你開玩笑,但仔細聽歌詞,你會發現每一句都帶著精準的嘲諷。

PiA 〈看你過甲按呢我就放心矣〉。

「就連恁兜的貓仔,攏比你閣較愛我。」——表面像撒嬌,其實是把前任的冷漠翻出來,用最輕描淡寫的口氣送上一記耳光。這種語氣很台——不是撕心裂肺地哭,而是邊搖頭邊笑著說:「渣男終於退散。」

PiA 〈看你過甲按呢我就放心矣〉表面像撒嬌,其實是把前任的冷漠翻出來,用最輕描淡寫的口氣送上一記耳光。

已經忘了這是第幾首跟PiA合作混音的單曲,但是可以跟你保證,今年PiA的台語創作專輯肯定是台語歌壇難得的傑作。

台語,該回到生活裡

這五首歌,看似風格各異,卻有一個共同的力量——它們讓台語活在今天的空氣裡。

我一直覺得,台語不該只是歷史課本上的一頁,也不該被收進政治口水或教改爭議的冷櫃裡。語言應該是活的,它存在於巷口的早餐店、LINE 的語音訊息、朋友喝醉時脫口而出的那句笑話也,存在於你輕輕哼著的旋律裡。

讓年輕人說台語、唱台語歌,不是為了保存一種「快要失傳的技藝」,而是因為這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需要任何口號或宣示,就像你走回家那條巷子、你熟悉的那杯豆漿味道——自然到你不會特別去想它的意義,因為它早已深根在你的血液裡,連呼吸都帶著原鄉的味道。

 

 

◎Photo Via: 台視, INSTAGRAM(@piaxstudio)
◎Video Via: YOUTUBE(@SiriLee, @陳以恆-e4s, @enno_cheng, @funkymomusic, @PiAbandTV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