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金曲35張秀卿攜吉那成「台客語Diva」!回顧台語、客語流行音樂發展:從日治、戰爭戒嚴到百花齊放,抹去主流與獨立的界線。”


陳涵

2024-6-7

搭上台灣音樂時光機,看台語、客語音樂的發展演變:在地母語歌曲是映照時代政治與文化最好的鏡子

除了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語以外,漢族的福佬話(臺語)和客家話,一直以來也是臺灣重要的語言文化。隨著時間,使用這兩種語言的族群,語言的定位持續地發展與改變。這次希望能大致為 Wazaiii 的朋友們介紹它們在臺灣音樂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中一些重要的轉折點。

↑張秀卿(左)、吉那(右)以台語、客語為金曲35帶來精彩演出

【金曲34】6大頒獎典禮看點!鄭宜農為 METOO 發聲,AI 洪佩瑜辣嗆韋禮安?艾怡良頒錯獎超尷尬...從後疫情分眾時代看音樂的核心價值!

【金曲34】6大頒獎典禮看點!鄭宜農為 METOO 發聲,AI 洪佩瑜辣嗆韋禮安?艾怡良頒錯獎超尷尬...從後疫情分眾時代看音樂的核心價值! 疫情過後,世界「復甦」之外似乎也改變了,音樂界同樣的受到了某種換骨般的影響。 金曲獎第34屆收到了超過7000多件的報名,遠遠超過往年報名數量;今年也有許多來自國際的

Energy 回來了!從新好男孩、超級男孩到水晶男孩、黑色餅乾,經典團體夢幻復活逼哭所有老粉!

Energy 回來了!從新好男孩、超級男孩到水晶男孩、黑色餅乾,經典團體夢幻復活逼哭所有老粉! 隨著80、90年代、Y2K 等復刻「懷舊風格」流行,近期不少電影、戲劇都「找回原班人馬」進行「重啟」或是全新的「篇章延續」,讓老觀眾激動不已!此外,90年代部分經典「音樂團體」也集結過去的成員,短暫重組站上全新舞台,掀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開始,根據文化部「臺灣音聲一百年」典藏網站,1914,臺灣音樂首次錄音《Formosa Song》系列:「日本蓄音器商會的駐臺機關『日蓄臺北出張所』,邀請北部客家藝人共十五人前往日本東京錄製唱片,歷時數年,錄製共59張客家唱片,包括八音、北管、山歌小調、三腳採茶戲、改良採茶戲等。」然而卻因為銷售不佳、版權保障不完善……等因素,導致接下來十年間不再灌錄臺灣音樂唱片。直到 1920 年後,版權保障逐漸完善,1924 年日本對美貿易戰爭下對於留聲機產業的關稅保護,方才讓唱片產業復甦。

↑2003 年的紀錄片《跳舞時代》採訪日治時期重要演唱者,並保留當時幾乎被遺忘的珍貴紀錄。

1930 年代,可說是臺灣流行音樂萌發時期:如今被認為是最早的臺灣流行歌曲者如〈烏貓行進曲〉(1929)、〈桃花泣血記〉(1932)等(閩南各系語言在地化的)臺語歌曲,皆於這個時代灌錄。此外,前述兩者,加上 1933 年灌錄的〈跳舞時代〉,也代表著二戰前日本統治的臺灣,其追求「自由戀愛」、「文明」、「開放」……等現代化的主題。

↑純純演唱的〈望春風〉原始版本,帶有當時流行的爵士樂以及受夏威夷音樂影響的南洋風格等特色)

此外,1930 年代的臺語暢銷歌曲有著更多的「閨怨」主題,例如〈望春風〉、〈雙雁影〉、〈心酸酸〉……等,後兩者更以融合歌仔曲的唱腔為特色。這些曲目的存在,除了透露出戰前臺灣人的情感觀念其實仍普遍具有封建色彩,而當時明星歌手多為藝旦且如前述閨怨系流行歌曲中多有融入歌仔唱腔的狀況,則顯示日本時代臺灣人民對於歌曲的審美標準,並非一貫地接受日本新民搖/演歌的影響。

↑演唱〈雙雁影〉與〈心酸酸〉的秀巒與同期許多流行歌手皆是歌仔戲班出身的藝旦

戰爭與戒嚴

在這段時期裡唱片產業逐漸復興,形成我們對於「臺語流行音樂」的既有印象。特別重要的是原先不必然親近日本演歌的臺語流行唱片工業,在戰後人力與物力皆稀缺的條件下,引進了許多的日本流行演歌作品,直至今日仍然對於臺灣歌壇有著巨大的影響。

1945 年二戰結束前夕的臺北大空襲,造成臺灣唱片業巨大損失,戰後國民黨政府急迫推行的國語更迭政策、1947 的二二八以至 1949 年以降戒嚴與白色恐怖,使得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無論在硬體設備、從業人員、創作者,都與先前產生巨大的鴻溝和斷層。

↑張邱東松包辦詞曲創作的〈賣肉粽〉為其 1947 作品,描繪時局刻苦,卻於 1948 年遭政府禁唱。

1950-60 年代唱片工業復甦,臺灣引進許多日本新演歌的曲目翻唱,其中有港口有關的歌曲,例如:〈港邊送別〉、〈快樂的出航〉、〈港邊的吉他〉等;外地思鄉的主題如〈媽媽請妳也保重〉、〈田庄兄哥〉、〈黃昏的故鄉〉等;以及邊緣酒家女主題的:〈為著十萬塊〉、〈酒家女〉、〈酒女哀怨〉等歌曲,廣獲大眾共鳴。此外,也大約是在同一時期,日治時期臺語歌曲被重新定調進入「臺灣民謠」的範疇。

↑楊三郎曲、呂傳樟詞的〈港都夜雨〉是臺灣原創的港歌曲目之一,由保留臺灣音樂的重要推手許石所演唱。許石與他的「黑貓歌舞團」是奠定迄今臺語流行歌曲慣用日本新演歌轉音、顫音等方式詮釋的先行者。

戒嚴後期

在冷戰的年代,搖滾樂(熱門音樂)透過美軍俱樂部、夜總會與其他交流管道進入臺灣,到了戒嚴後期,臺灣外交危機刺激了民族主義,引發文化界許多關於語言和認同議題的討論,也使部份年輕的創作者投入民謠的創作。

在商業操作之外,1950-60 年代也有著抱持著希望尋找到臺灣與中國之間民謠關聯性的採集者(除閩、客等漢人族群民謠外,更有許多原民音樂的採集,有興趣者可循線參考民歌採集運動相關論述),後期更有欲與中共「文化大革命」分庭抗禮的國民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類政治動機。在這時期挖掘出如恆春民歌手陳達、布袋戲李天祿、歌仔戲廖瓊枝、客家八音陳慶松、客家民謠賴碧霞等人。

1963,也是在前述文化政策的條件下,中廣苗栗臺首次舉辦客家民謠比賽。1970 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降的外交危機,更是引燃全國民眾的民族主義熱情。文化界的鄉土文學論戰與臺灣的民歌運動在這段時間相繼發生。

↑簡上仁是民歌運動時期出道,值得一提的創作者。他經常將俗俚唸謠修訂、重新編曲,配唱為當時崛起的民謠搖滾形式。

↑在 1960 年代「熱門音樂」三大樂團之一的「陽光合唱團」解散後,吉他手吳盛智於 1981 年出版《無緣》個人專輯,以嶄新的曲風擴展了客語歌曲,許多人視其為客語流行音樂第一人。)

音樂見證世界的改變!Bob Dylan、James Brown、羅大佑、滅火器……他們記錄了時代的追求,用音樂將思想延續

音樂見證世界的改變!Bob Dylan、James Brown、羅大佑、Beyond……他們記錄了時代的追求,用音樂將思想延續 一、音樂反映時代 曾有人說音樂改變世界。 ↑Nina Simone《An Artist's Duty》 Hip-Hop 就是黑色美國的 CNN

心態年輕最重要!從 DJ Mykal a.k.a. 林哲儀集合文字工作者與唱片行老闆的身份,看音樂人的長青關鍵!|Wazaiii 浪潮觀察報告|

心態年輕最重要!從 DJ Mykal a.k.a. 林哲儀集合文字工作者與唱片行老闆的身份,看音樂人的長青關鍵!|Wazaiii 浪潮觀察報告| 若回顧近期當紅的90年代及千禧年 Y2K 熱潮,其實台灣在當時也有跟上,而且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人事物。再認真點說當時的流行現象,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潮流」,會發現「音樂」

民主化

在 1980-90 年代,除了日式臺語流行音樂、民謠等傳統以外,解嚴之後擁有更多言論自由的年輕人也開始以更多非傳統的方式與音樂風格撰寫母語歌曲。1980 年代開始臺灣政治逐漸民主化,威權統治鬆動、社會運動風起雲湧。1988 的「還我母語運動/還我客家話運動」後,「寶島客家電台」和「新客家電台」陸續成立,讓客家音樂有更多發聲的空間,也啟發 1990 年代更多母語創作。

↑1997 年「山狗大樂團」顏志文的《係麼人佇個唱山歌?》由友善的狗發行,是 1990 年代主流唱片公司的前衛嘗試。)

1987 年解嚴的「新臺語歌運動」,嘗試了更多的曲風、更寬廣的歌詞內容(例如,跳脫戒嚴以降流行的悲情主題與演歌唱腔),帶入更多社會議題。從「黑名單工作室」1989 年的《抓狂歌》開始,後續有林強、陳明章、羅大佑、伍佰、新寶島康樂隊……等藝人/團體響應,在 1990 年代大大改變臺語流行音樂的風貌。

↑林強的〈向前走〉有著時代意義,離鄉的青年不再於繁華都市受騙、吃虧、邊緣化,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不同世代的臺灣人已經逐漸脫離過往威權政治的壓迫。

↑羅大佑的〈火車〉同樣有著類似對於未來充滿希望、相對正面的歌詞內容。

獨立音樂

千禧年後音樂產業受到數位化風潮衝擊經歷巨大改革,大型唱片公司對於非主流商業類型音樂的投資意願降低,造成製作公司必須以獨立發行的方式出版唱片、另謀出路。儘管如此,後續在政府補助逐步到位後,獨立出版反而使得文化呈現方式更加多元、不受限於主流。

↑2002 的金曲獎,一組以傳統樂器玩著非典型配置的民謠搖滾樂團,擊敗當時已殺入主流、擁有巨大聽眾的 1990 年代天團五月天、四分衛與更資深的金屬樂團刺客,並將他們的理念透過點名 1980 年代搖滾批判先行者以及傳統民謠大師加以表述。交工樂隊事實上為千禧年後的臺灣音樂指出一條可行的方向:較過往更直接地指向社會議題。)

約莫 2005 年後,受到網路下載風氣以及 MP3 播放器普及的影響,過往主要音樂載體銷量大幅下滑,主流唱片公司投資趨向保守,相對獨立的製作、發行公司與工作室增加,預告了新的時代來臨。

行政院客委會 2001 年成立,2003 客家電視臺開播給予客語藝人更多的補助與媒體資源。金曲獎也於該年將「方言類」獎項加以分立為「臺語」、「客語」以及「原住民語」三大類獎項。

↑太陽花運動的「社運歌曲」為滅火器接下來十年逐步邁向臺灣獨立樂團巔峰奠定了紮實的群眾基礎,也預告接下來的樂團潮流。

↑滅火器
◎Photo Via:出日音樂
 

2012 年升格的文化部、2019 年成立的文策院,以及 2021 年啟用的南北兩流行音樂中心,都為新世代的音樂創作者和獨立樂團提供更完整的成長機會與空間,間接刺激了臺灣的臺語、客語音樂持續多元發展。

↑《當男人戀愛時》一片獲文化部電影輔導金補助,是茄子蛋樂團〈浪子回頭〉〈浪流連〉〈這款自作多情〉等 MV 多次合作的導演殷振豪首部劇情長片,邀請茄子蛋為電影創作的主題曲。

↑最後,曹雅雯、許富凱、黃妃……等出身傳統臺語流行音樂圈的實力派藝人,近年也與更多非主流或獨立音樂圈工作者合作,嘗試結合爵士、R&B、電子音樂等類型,成功發展出另一條路徑。

 

 

◎Photo Via:出日音樂, 金曲獎

◎Video Via:YouTuber(同喜文化, 朱頭皮, Daniel Ditlevson, 郭金發-主題, 可登唱片/可登有聲 Coden Records, 客家電視 Hakka TV, 滾石唱片 ROCK RECORDS, 沙克強, 台灣客家新音樂創作協會, Wu DarKuen, 茄子蛋 EggPlantEgg, )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