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方大同點燃生命創作音樂,在疾病與過勞夾擊下帶來的遺作《The Dreamer》獲金曲36評審團獎”


Joel

2025-6-27

方大同是以實驗精神重構華語流行音樂的革新者,「世界大同」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創作哲學

方大同,一位出生於美國夏威夷、成長於上海、廣州與香港的音樂人,其音樂路徑由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軌跡鋪就。他不僅以自學成才的方式打破傳統音樂教育的藩籬,更在父親為職業鼓手的家庭環境中,自幼浸淫於爵士、靈魂樂與 R&B 的西方樂風。他從4歲起練鼓、15歲自學吉他、18歲自學鋼琴,這種近乎瘋狂的勤奮與自律成為他日後高品質音樂創作的保證。儘管從未受過正統音樂教育,方大同卻能將複雜的和聲與節奏結構內化為語言,寫出動人心弦的旋律。

↑方大同無論是詞曲創作、編曲還是製作都是親力親為,只為創造出最棒的音樂作品

 

巴奈《夜婆》奪金曲35最佳台語專輯!唱出農村女性內心情事—性、壓抑與親情,借物喻情深刻而細膩

巴奈《夜婆》奪金曲35最佳台語專輯!唱出農村女性內心情事—性、壓抑與親情,借物喻情深刻而細膩 今年初聽到巴奈 Panai 出台語專輯《夜婆》時,先是困惑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後來才知道從小在台南長大的她,台語才是母語,回到台東是歸鄉,輾轉流浪尋根的歷練,讓她從對生活的疾聲吶喊,轉為內心情感的緩慢覆吟。 初接

金曲歌后孫盛希創作領域展開,有失敗、不完美與糾結的,才是人生|Wazaiii 專訪|

金曲歌后孫盛希創作領域展開,有失敗、不完美與糾結的,才是人生|Wazaiii 專訪| 心碎的呢喃、想見一個人的低語或是愛而不得的遺憾,大部分的人說到孫盛希會想到韓國人、華人超級星光大道或金曲歌后,但她動人的演唱與背後洩漏的超認真性格,才是真正讓我喜歡她的原因。 在演藝圈要紅,某個程度只要按照基本公式

↑《Love Song》是方大同的代表作,闡述對愛最簡單卻最深情的告白

他的名字「大同」來自於外公對巴哈伊教「世界大同」理念的喜愛,這種信仰精神後來也成為他音樂哲學的核心。透過作品,他致力傳遞大愛、團結與和平,跨越語言、文化與宗教的界限,這不僅是一種宗教實踐,更像是把藝術當成了人生的使命。與此同時,他自幼茹素、不煙不酒、作息自律,卻也因為對音樂的極致投入而經常熬夜創作,甚至導致健康亮起紅燈,這種矛盾中的熱情成就了他的傳奇,也埋下英年早逝的伏筆。

↑英年早逝的方大同,生前留下許多美好的音樂作品

方大同並非僅止於一位 R&B 歌手,他更是一位以實驗精神重構華語流行音樂語法的革新者。他將正宗的 R&B、靈魂樂與放克元素帶入華語世界,並非單純模仿,而是經由自我轉化,形成具有方氏印記的「華語化節奏樂」。他在創作中著重韻律與 hook 的設計,取代傳統華語歌曲以旋律為主的寫作模式,讓他的音樂在結構與聲音質地上與眾不同。


 

↑方大同《愛愛愛》用 R&B 唱中文歌在當時非常少見,也因此成為流行經典

從2005年的《Soulboy》開始,他一步步擴展音樂疆域。2007年的《未來》首次將環保議題引入專輯主題;2011年的《15》重返藍調搖滾的張力;而2014年的《危險世界》則帶有強烈反烏托邦與氣候危機意識。2016年的《JTW 西遊記》更成為其中西融合實驗的高峰,跨界合作對象涵蓋王力宏、Zion.T 與杭蓋樂團等,音樂內容橫跨 Hip-Hop、東方器樂、Nu Soul 與靈歌等元素。


 

《夢想家 The Dreamer》(2024)是他生命末期完成的最後一張全創作專輯,象徵其以音樂為生命點燃的最終之作。在疾病與過勞夾擊下,他依舊堅持創作,將生命體驗轉化為靈感泉源,展現音樂人對藝術信仰最純粹的投入。

↑方大同遺作《夢想家 The Dreamer》專輯

方大同的音樂之所以深具靈魂,不僅於旋律與節奏的層次感,更來自他對歌詞的獨到書寫。他的作品不落俗套,鮮少流於感官取悅,而是透過詩意與直白的語言並置,構築出一個充滿哲思的文字世界。他以音樂作為工具,延展巴哈伊信仰中的「世界大同」理念,探索愛、時間、信仰與人類命運的關聯。

↑方大同《那沙漠裡的水》娓娓道出對愛與真理的渴望,像一段平靜的祈禱

在華語樂壇中,方大同的歌詞風格可謂獨樹一幟。他既不刻意迎合市場流行的濫情敘事,也不故作高深難懂,而是在詩意與直白之間取得巧妙平衡。這種文字風格讓他的作品既富哲學氣質,又不失人情味。他的歌詞時而像哲學小品,探討生命、時間與信仰;時而又如生活隨筆,幽默俏皮、帶點自嘲,真實捕捉日常心境。

例如,《春風吹》以「有所謂無所謂,只要不後悔」道出人生的無常與釋懷;《才二十三》則用顛覆性的視角重新詮釋時間感,寫出「昨天疊著今天」的時光錯位感受。這類語句之所以動人,不只是因為押韻或旋律,更因其背後反映的,是對生命節奏的洞察與人生節點的感悟。


 

↑《春風吹》和《才二十三》皆道出人生的無常與釋懷

方大同善用生活語彙與哲理結合,打造出一種介於詩與對話之間的語境。他常以輕鬆語句說沉重命題,或以輕描淡寫道出深刻情感。這讓他的歌曲不僅能被反覆聆聽,更能被反覆咀嚼——每次重聽,總有新的體悟。

↑《我不是農人》表達對生活的愜意,和對謠言的反思

他是個有玩心的音樂人,會將網路謠言轉化為創作靈感,如《我不是農人》自嘲退隱田園生活的謠言,展現一名藝術家對公眾視野的機智回應與創作幽默。又像是在疫情期間的《麵麵》、《頭髮有點長》,透過疊字與口白書寫宅家生活的無聊與趣味,充滿童趣,也道出人在困境中依然尋找樂趣的生命韌性。這些作品的詞句看似簡單,實則直指人心——無需多餘修辭,卻讓人會心一笑或默然共鳴。他的歌詞既能直擊人心深處,也能如輕風拂面,充滿溫度與人性。


 

↑方大同在疫情期間宅錄的音樂作品《麵麵》和《頭髮有點長》唱著日常生活的可愛趣事

儘管方大同在香港出道,他的主要創作語言卻是國語,這一選擇使其在台灣樂壇嶄露頭角。2007年的《愛愛愛》在台灣憑藉電台播放與口碑效應迅速累積人氣,不靠商業宣傳堆疊,純粹以音樂品質打動人心。他六度提名金曲獎,並於2017年憑《JTW 西遊記》獲得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成為繼張學友與陳奕迅之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香港男歌手。

↑方大同獲得28屆金曲獎國語最佳男歌手獎

方大同在台灣樂壇的成就不只是金曲獎的肯定,更來自廣大樂迷對其作品的深層認同。這份認同,不是來自商業包裝或話題操作,而是一首首歌、一句句詞在日常生活中悄悄發酵,成為一代人共同的情感座標。

躺平錯了嗎?蔡依林、麋先生、火星人布魯諾金曲教你擁抱人生不完美,作家開示「躺平的藝術」!適時耍廢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躺平錯了嗎?蔡依林、麋先生、火星人布魯諾金曲教你擁抱人生不完美,作家開示「躺平的藝術」!適時耍廢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類自有文明以來,就不斷強調著演化和前進的重要性,在 Google 搜尋「上進」名言,不到一秒會出 15,200,000 組網址標題,提醒著每個人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與「上進」的搜尋結果相反,

認識《波希米亞狂想曲》Queen 皇后合唱團主唱 Freddie Mercury!制霸華麗搖滾年代,用橫跨兩個八度音、最接近神的男人

認識《波希米亞狂想曲》Queen 皇后合唱團主唱 Freddie Mercury!制霸華麗搖滾年代,用橫跨兩個八度音、最接近神的男人 歡愉與喧囂後的孤單感,像海嘯一般後勁十足的襲來,QUEEN 的主唱 Freddie Mercury 看著豪宅的地板上躺滿了爛醉的男男女女。身為成名樂團的主唱,與近年來半出櫃的放浪形

台灣樂迷對歌詞的重視度遠高於一般亞洲地區,而方大同的文字恰好契合這種文化偏好。他的詞語細膩、有層次,蘊含哲理卻不晦澀,剛好與台灣聽眾追求「有感、有靈魂」的音樂品味相互對應。許多歌迷回憶道:「年輕時聽不懂,現在再聽卻哭到不行。」這句話成為他作品最常被引用的評價之一,也正是他詞作的深層價值體現——它們隨著聽者年齡增長,不斷發酵出不同意義。

↑方大同充滿生活意味和哲理的創作,永遠留在歌迷的心中

方大同在台灣也從不將自己視為外來者。他演唱台語歌《望春風》,展現對台灣在地文化的尊重;他參與台灣公益活動、參與電台訪問,以平實口吻分享創作過程與生活哲學。他的語言選擇也讓台灣聽眾倍感親近——雖身為美籍港人,卻以國語為主創作語言,這種文化與語言的選擇,無疑拉近了與台灣樂迷的心理距離。



 

而最深的共鳴,來自他歌詞中對「靜靜活著」、「溫柔堅持」、「情感真誠」的描繪。在這個節奏快速、訊息爆炸的年代,方大同的詞句像一種溫柔提醒:人生可以不急著定義、愛情可以不轟轟烈烈、信仰可以默默堅持。這種低調卻深沉的價值觀,與台灣社會長久以來推崇的人文美學不謀而合。

↑方大同《特別的人》真摯地唱出對愛的堅持與溫柔

即便方大同已於2025年初因病辭世,他的歌詞依然在華語樂壇中流動著。他的最後專輯《夢想家 The Dreamer》,在病中完成,是他將肉身困頓轉化為靈感爆發的最佳例證。專輯中的詞作延續他一貫的溫柔哲學,既有天馬行空的奇想,也有誠實直白的情感記錄,彷彿在為自己的音樂人生緩緩寫下句點,卻不封閉延續。

↑2025年2月,方大同病逝,所有粉絲和演藝界都紛紛悼念這位才子的美好

而他的詞,仍在台灣各個角落被聆聽、被引用、被分享。在婚禮上播放《Love Song》、在失戀時反覆聽《Sorry》、在成長途中默念《才二十三》,這些歌詞早已不只是作品,而是情感記憶的一部分,成為聽眾生命故事的註腳。

↑盧廣仲在2025 hito 流行音樂獎演唱方大同的經典曲目,以此紀念他在音樂史上的偉大事蹟

在華語流行音樂逐漸趨於公式化與感官化的今天,方大同的詞像是一種靜謐而堅定的力量——不吵鬧、不張揚,卻始終溫柔發光。他證明了詞不必華麗,也能深入靈魂;不需高調,也能與人共鳴。這份力量,來自他對生活的體察、對信仰的堅持,以及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方大同最後專輯曲目中的《回留》彷彿是對歌迷最後的告別:「再會/我的愛/再會/終究會釋懷 。 」

 

 

◎Photo Via:Facebook(@Khalil Fong 方大同), YOUTUBE(@Khalil Fong 方大同)
◎Video Via:YOUTUBE(@Khalil Fong 方大同, @hitfm1077, @warnermusichk)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