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
馬丁‧史柯西斯說過:「黑澤明是許多電影人的老師,我也是其中之一。」黑澤明的電影,就像約翰福特、希區考克、大衛連、維斯康提、奧森‧威爾斯、費里尼等人的作品一樣,成為千千萬萬電影科班學生不斷回頭分析的教材。
↑黑澤明
為什麼看到冒牌貨,明明我以為片名是星際大戰 製作期橫跨四十餘年的美國太空冒險片《星際大戰》,即將於2019年底推出「正史」第九部作品《天行者的崛起》。 ↑推出四十餘年的《星際大戰》,橫跨二十、二十一世紀熱度不減,近期上映的最終章仍舊吸引大批粉絲觀賞。 在《最後的絕地武士》殺青後不久即猝逝的嘉莉
《驚魂記》、《鳥》、《後窗》...驚悚恐怖片大師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的電影銀幕遺產 Alfred Hitchcock 希區考克這個名字,以及他執導的許多電影,都已變成世代通用的文化迷因:只要知道電影史,一定都聽過他的名字,不然就是他的過重體型與一貫的面無表情。進一步推可以提到他的招牌場面:
黑澤喜歡馬,討厭火,在處理群眾場面與慢動作時,又展現出他的高超調度力。黑澤終生崇拜「電影之神」約翰福特,認為福特的電影每一格分離出來都是電影,福特也曾在倫敦當面稱讚黑澤不凡的場面處理方式。
↑約翰福特
黑澤以《羅生門》為日本電影打開國際知名度以來,日本的電影工業就不斷推出轟動名作,同時也為香港電影界帶來轉變。很晚才跨出亞太影展與金馬獎竹籬笆的台灣電影,也受到黑澤明時代劇的影響,推出許多古裝電影,最顯著的例子,是電視劇導演金鰲勳拍攝的《七武士》(1982)與香港導演邱剛健拍攝,蔡康永聯合編劇,號稱由《羅生門》改編的《阿嬰》(1990)。
↑電影《羅生門》海報
↑電影《羅生門》經典修復預告
這兩部片的共通處,便是在宣傳資料上引導影評,自己的電影在向黑澤明致敬,而拍出後人眼中的囧片;如非簡體字網站有流出視頻,電影史只會說是一部《倩女幽魂》的跟風片,電影愛好者只會記得王祖賢的陰氣逼人。
↑電影《阿嬰》
黑澤早年進入東寶製片廠的前身攝影化學電影製作所,曾經與後來拍攝《哥吉拉》的本多豬四郎(1911-1993)一起擔任過山本嘉次郎(1902-1974)的二班導演。在電影工業體制下,導演擁有自己的工作班底,也時常有借將的情形。黑澤的導演處女作《姿三四郎》(1943)改編自大眾小說家富田常雄(1904-1967)的柔道小說,在國策片當道的時代推出,戰後不但被美國 GHQ 禁映,後來在中國東北與莫斯科陸續發現的拷貝,幾經拼湊也無法呈現全貌。
↑電影《姿三四郎》海報
暴力電影巨匠深作欣二、文藝片的篠田正浩、社會寫實派的熊井啟,或是活躍於桃色電影的神代辰巳、企業宣傳片轉行劇情片的黑木和雄等導演,都是因為小時候在電影院看過《姿三四郎》的殘本而立志從影。
↑篠田正浩
1965年,黑澤工作室找來溝口健二的破門弟子內川清一郎(1923-2000)重拍最接近原先構想的姿三四郎,也成為在《紅鬍子》之後,黑澤與三船敏郎最後一部共同作業的電影。香港鬼才杜琪峰的《柔道龍虎榜》(2004),是《姿三四郎》的香港版,拍法偏向岡本喜八1977年的彩色寬銀幕版,片中的日本演歌旋律,卻是1970年富士電視台版同名電視劇主題歌,片尾則以字幕向一代大師黑澤明致敬。
↑電影《柔道龍虎榜》海報
在拍攝《生之慾》(1952)之前,黑澤曾經因為前述的勞資糾紛離開東寶,在大映拍攝《寧靜的決鬥》(1949),在松竹拍出《醜聞》(1950)與文學電影《白癡》(1951)。在拍攝《白癡》的時候,後來拍出《砂之器》的野村芳太郎(1919-2005)與後來以「楊樹希」名義在香港發展的中平康(1926-1978),都擔任過黑澤的導演助手。
↑(由左至右)電影《生之慾》、《醜聞》、《白癡》海報
《七武士》投入一般製作七倍的成本,以一年的時間拍攝,善用多機同時動作、望遠鏡頭與拍完隨印隨剪的技術,又師法美片的常用手法,成就出電影史上的神片。雨中決鬥的場面充滿魄力,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拍攝期間氣溫都在冰點下。
↑電影《七武士》海報
早坂文雄的配樂也成為影史經典,塔科夫斯基到日本造訪黑澤明的時候,三杯黃湯下肚後,就直接對黑澤唱出《七武士》的主題曲。本片被好萊塢不斷翻拍,在塞吉歐‧李奧尼的《荒野大鏢客》推出前,美國片《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是其中最被提起的一部,然而片頭字幕只標明「本片根據日本東寶公司《七武士》改編」,沒有把黑澤、橋本忍與小國英雄三個編劇的名字列出來。黑澤明本人則在日本看完《豪》片,就送給導演約翰‧史特傑斯(John Sturges,1910-1992)一把裝飾用的武士刀作為謝禮。
↑電影《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
在《豪》片的三部續集以外,B 級片大亨羅傑科曼出品,吉姆村上導演的《世紀爭霸戰》(Battle Beyond the Stars,1980),或是好萊塢非裔導演安端‧福夸(Antoine Fuqua)的音樂影帶式電影《絕地7騎士》都是《七》的翻拍。武俠大師胡金銓的《忠烈圖》(1975)、王童的《策馬入林》(1984)、皮克斯電腦動畫《蟲蟲危機》(A Bug's Life,1998),或是泰國演歌功夫片《異域七拳霸》(เกิดมาลุย ,2005),處處可以看到《七》的影響。
↑電影《世紀爭霸戰》(Battle Beyond the Stars,1980)《絕地7騎士》2016海報
黑澤在刀光劍影的場面中排除了歌舞伎的樣式美,並且以美國西部片的鏡頭運動拍攝,開創動作片的決定性語彙。李奧尼的《荒野大鏢客》拍攝前並未知會東寶,該片在全球賣座後,才以分紅的方式解決侵權問題。義大利(歐洲)西部片與克林‧伊斯威特,都因此一飛沖天。同樣得到日方正式授權的美國西部片,還有《羅生門》改編的《西方羅生門》(The Outrage,1964),羅生門變成火車站,竹林變成溪谷,三船敏郎的角色由保羅紐曼飾演。
↑電影《西方羅生門》(The Outrage,1964)海報
黑澤為了掌控預算,獲准成立自己的製作公司,從《戰國英豪》(1958)以來繼續推出娛樂大片,包括《懶夫睡漢》、《大鏢客》《大劍客》與《天國與地獄》(1960-63每年一部)。當時的黑澤已經開始使用寬銀幕規格,但因為不滿意彩色膠捲拍出的質感,而堅持以黑白底片拍攝劇情片。即使他主張以35毫米彩色膠捲拍攝奧運活動記錄,政府卻又只打算給他用一般新聞報導使用的16毫米膠捲,最後在1962年以「兩億五千萬日圓拍不出理想的作品」為由請辭總導演,最後記錄片由大映推派的市川崑指揮完成。
↑電影《戰國英豪》《大鏢客》《天國與地獄》海報
黑澤在《天國與地獄》(1963)首次採用手工染色的方式呈現焚化爐煙囪排出的粉紅色煙霧,最後一部黑白片《紅鬍子》(1965)則刻意把男主角三船敏郎貼在臉上的鬍子染成銀幕上看不到的紅色。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在1977年推出的第四集〈新希望〉,與盧卡斯原創故事,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法櫃奇兵》系列,充滿了向美國電影黃金時代冒險片致敬的片段,其中畫面橫掃換場與角色的配置,從黑澤明早期的電影都可以找到。
↑電影《紅鬍子》海報
《法櫃奇兵》(1981)主角印第安納‧瓊斯博士的出場方式,就與《大鏢客》片頭三船敏郎扮演的大鏢客三十郎一樣,觀眾一開始只能看到他的背影。《星際大戰》的 C3PO 與 R2-D2,也呼應了《戰國英豪》的平民角色太平與又七。塔圖印星球天上的兩個太陽,對照的是黑澤明在西伯利亞拍攝的《德蘇烏札拉》(1975)裡,探測隊長與獵人德蘇看著太陽與月亮同時出現的天空。其他如同酒店決鬥,或韓蘇洛的太空船在死星著陸,主角天行者路克與歐比王等人躲在地板夾層的場面,也都可以看出《大鏢客》《大劍客》的影響。三船敏郎本來受邀出演歐比王的角色,如果當時如願演出,很可能又重複大鏢客三十郎的演技。至於近十年推出的後三部曲,不論是 J.J 亞伯拉罕還是萊恩‧強森執導,都坦承自己在一些場面上取法黑澤明作品的構圖。
↑(左)電影《法櫃奇兵》海報、(右)《星際大戰》的 C3PO 與 R2-D2
塞納河左岸拍紀錄片起家的克里斯‧馬克,獲准在黑澤拍攝《亂》的期間製作紀錄片《A.K.》(1985),除訪問導演、演員與劇組以外,也留下珍貴的側拍記錄。受訪者之一,也是《亂》配樂者武滿徹,他的弦樂四重奏《A Way a lone》(1981)被選用為本片的主要配樂,與《亂》管弦編制形成極大對比,也顯示出馬克不是只有像其他的西方觀點一樣,挪用東方美學符號(甚至與他1950年代去北京拍攝的紀錄片相比)。
↑電影《亂》
↑電影《亂》預告
女生該怎麼看星際大戰? 年底,由Jeffrey Jacob Abrams導演的《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即將上映。這將是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的另一個最終結局。電影在截稿前還未上映,所以無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結局,都會是這一部史詩級電影的落幕。 跟身邊的朋友談起《星際大戰》,總會有兩派極端的反應:一種是
23部鬼才武俠片導演徐克經典電影:《黃飛鴻》、《英雄本色III》、《倩女幽魂》...開啟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徐克本名徐文光,出身於越南西貢的廣西華僑家庭,很早就學會以家用八毫米攝影機拍片。十五歲時因為越戰,隨著家人逃難至香港,不久後到美國德州達拉斯南部衛理會大學與德州大學研習電影,畢業後至紐約發展,並且不掛名為紀
放棄東京奧運紀錄片的導演工作後,黑澤明本來預定被邀請到好萊塢拍攝大成本鐵道動作片《滅》(The Runaway Train,一九八五年由俄國導演康洽洛夫斯基導演),又預定拍攝美日合作戰爭片《虎!虎!虎!》(Tora! Tora! Tora!,1970)的日本部分(後來由舛田利雄與深作欣二共同完成),自己拍的第一部彩色電影《電車狂》(1970)雖然充滿童趣與魔幻寫實的色彩,不論是票房或評價都不如預期,導致黑澤自殺未遂。
↑電影《滅》1985、《虎!虎!虎!》1970、《電車狂》1970 海報
黑澤明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為山得利威士忌或視聽家電代言,90年代後也曾經為可爾必思執導全動畫廣告,光是代言就有一定市場。在平成初期與宮崎駿的對談,兩人回到對繪畫的熱愛。黑澤明對北野武也寄予厚望,死前還特別發箋給北野,希望他繼承日本電影的優良傳統。
塔科夫斯基《飛向太空》的第一個鏡頭,凝視著河流下擺盪的水草,同樣的鏡頭也出現在黑澤明後來拍出的《夢》。當時塔科夫斯基已經不在,更彰顯黑澤對塔科夫斯基的敬意。
◎Photo Via:達志影像, IMDb
◎Video Via:YouTube(@ifilm傳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