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從低成本電影與電影編劇起家,曾經參加《花都烽火》(Is Paris Burning? 1966,與小說家高爾‧維道 Gore Vidal 合作)與《巴頓將軍》(Patton,1970,與艾德蒙‧H‧諾斯 Edmund H. North 合作)的編劇。進入七○年代之後,以《教父》系列與《現代啟示錄》兩部作品成為二十世紀電影巨匠之一,包括中間拍攝的《對話》(The Conversation,1974)在內,他也是兩度得到坎城最佳影片的導演之一。他的兒子羅曼與女兒蘇菲亞都成為電影導演,但不能完全算是繼承父親的衣缽,而具有各自特色。即使柯波拉家族除了電影業還有自己的葡萄酒莊,可以找父親談女兒,或是找女兒談父親,但父親與女兒的電影還是不能直接拿來比較。
↑二十世紀後期最重要的電影創作者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 (中間) 與女兒 (右)。
《教父》人生必看電影經典—法蘭西斯‧柯波拉、艾爾帕西諾與教父的世界 一九七二年,電影《教父》(The Godfather)推出,震撼全球影壇。美國義大利裔小說家普佐(Mario Puzo)以紐約與長灘市實際存在的義大利裔黑幫家族,如何在美國發揮莫大影響力為主題。於一九六九年發行的這部小說,除了對於五大家族
Woody Allen 伍迪艾倫─愛終將逝去 只有一個愛字不能表達出我的感受, 我愛你,我很愛你,我永遠愛你 —《安妮 霍爾》 關於這位很愛自編自導又自演,自演就算了,卻又愛在電影中瘋狂碎碎念的射手座阿伯,先祝福他生日快樂吧。 他討厭人家說他是文青,嗯!我也不喜歡,尤其現在文青聽起
蘇菲亞一歲左右,就在《教父》第一集擔任柯里昂家族的新生兒,後來十八歲的時候,又臨危受命出來演艾爾‧帕西諾第二代教父的寶貝女兒,並且在全片的高潮帶來影史上最尷尬的演出,從此遺臭萬年。後來蘇菲亞跑去當導演,拍出來的電影多半有不錯的評價,創作方向不同無法與父親相提並論,但還算是名利雙收。
↑蘇菲亞也有在《教父3》演出
蘇菲亞的堂兄尼可拉斯‧凱吉則演了許多 cult 片,變成另一種銀幕迷因。我們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找到,法蘭西斯的父親卡麥恩(Carmine Coppola)是配樂家,代表作包括由義大利巨匠尼諾‧羅塔譜寫主要旋律的《教父》第二與第三集,以及臨危受命負責的《現代啟示錄》,其餘的作品多半與兒子法蘭西斯有關:老柯波拉擔任配樂的電影之中,兒子不是擔任導演,就是製片,法蘭西斯導演的第一部低成本三級片就由父親配樂,十幾年後《教父》與《現代啟示錄》的配樂,法蘭西斯也參加原聲帶的製作。法蘭西斯的哥哥奧古斯特(August Coppola),也就是尼可拉斯‧凱吉的爸爸,是一個小說家。
↑蘇菲亞的堂兄尼可拉斯‧凱吉
法蘭西斯的妹妹塔莉亞‧夏爾(Talia Shire)在演出《教父》,並以一九七六年的《洛基》(Rocky)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後,演了幾部電影與電視,也包括《洛基》本傳所有續集的夫人角色,中間還自己執導了一部自己都不敢提的電影《一夜情》(One Night Stand,1995)。
↑塔莉亞‧夏爾(Talia Shire)在教父的演出。
法蘭西斯在兩部《教父》名利雙收後,拍攝《現代啟示錄》過程中整個人的心力交瘁,也是好萊塢的著名公案,而且他用的都是他與喬治‧盧卡斯合創 American Zoetrope 的資金,抵押出去的也是自己的房產,雖然後來票房大好足以回本,被奉為影史經典之後,補回兩場戲,突破三小時的重生版(Redux)與最近推出的導演終極版(The final cut),都被影迷奉為電影史上神作等級的作品。
↑被影史封為神作《現代啟示錄》
拍攝過程中的內憂外患,被隨行的妻子愛蘭諾(Eleanore Neil Coppola)用家用攝影機與錄音機記錄下來,除了推出幕後紀實專書以外,也在兩個年輕紀錄片工作者 Fax Bahr 與 George Hickenlooper 的協力下,於一九九一年發表了《黑暗之心:電影啟示錄》(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在愛妻眼中,法蘭西斯孤注一擲,坐在攝影指導的椅子上,面對鏡頭總有說不完的幹話。法蘭西斯描述自己在菲律賓拍片的景況:「我們在叢林裡,我們有太多人,我們花了太多錢,用了太多器材,並且漸漸的發瘋。」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蘇菲亞與她的哥哥羅曼拍出來的電影之中,自然有不少作品掛著爸爸公司的名稱。兄妹兩人的哥哥,法蘭西斯的長男吉安卡羅(Gian-Carlo Coppola)一九八六年就死於快艇事故,在二十二年有餘的生涯中,除了客串爸爸的電影,未成年就開始幫爸爸打雜。American Zoetope 經過幾次破產之後,再度回到柯波拉家的手上。次男與長女就是公司目前的負責人。
《驚魂記》、《鳥》、《後窗》...驚悚恐怖片大師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的電影銀幕遺產 Alfred Hitchcock 希區考克這個名字,以及他執導的許多電影,都已變成世代通用的文化迷因:只要知道電影史,一定都聽過他的名字,不然就是他的過重體型與一貫的面無表情。進一步推可以提到他的招牌場面:
好萊塢經典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劇本中的女性角色:母親與姊姊的影子。 二十世紀美國文壇與劇場界重要的殿堂級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曾經以《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47)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羅曼的雄心壯志處女作《完美女人》(CQ,2001)是一部銀幕災難,1990年代中後興盛的時尚風格「澀谷系」看六○年代的美術設計,古典特攝愛好者看戲中戲的六○年代風模型特效,整部作品得到的好評多半集中在藝術電影圈與日本,票房則沒有回本。在拍攝的時候媽媽去探班,就順便拍了一些小片段,最後剪出的幕後花絮則揭曉電影與戲中戲兩個部分的製作方式。羅曼知道自己不是拍好萊塢電影的料,於是將自己的拍片重心轉移到電視、短片、廣告與音樂影帶,或是當妹妹電影的第二班導演。
↑《完美女人》(CQ, 2001)
蘇菲亞從小就展現創作天分,本來想當畫家,相對於哥哥在紐約大學專攻電影,妹妹則進了藝術學院,一開始除了客串並沒有演戲的打算,更別說自己當上導演。她後來以《死亡日記》(Virgin Suicide,1999)、《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2002)與成本更大的《凡爾賽拜金女》(Marie-Antoinette,2006)三部作品轟動國際,成為好萊塢當今數一數二的女性電影創作者。
即使媒體說她是法蘭西斯的女兒,所以才比較有本事拍片,她後來推出的電影之中,自己擔任編導與製片的《迷失某地》(Somewhere,2010)勇奪威尼斯金獅獎,與《一代宗師》金馬獎最佳攝影菲利浦‧勒蘇德(Philippe Le Sourd)第一次合作的《魅惑》(The Beguiled,2017)則得了2017年坎城的最佳導演獎。
↑蘇菲亞‧柯波拉拍攝的《魅惑》拿下了2017年坎城的最佳導演獎
柯波拉家族才人輩出,不僅是因為財力雄厚與技術容易取得或開發,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能得到的美學資源與思維養成就已經夠豐富,知道怎麼說故事,也知道怎麼表達情境,不是生在這個家族裡就注定成為天才或大明星,以滿足影劇新聞媒體敏銳的嗅覺。
◎Photo Via:達志影像, Youtube (@LettertoJaneMagazine, @zonaindie, @RottenTomatoesCLASSICTRAILERS, @thecoolidge, @kumpelblume3622, @FocusFeatures)